數(shù)百年來,有這樣一本寫盡了英雄好漢的經(jīng)典名著,一直讓許多人愛不釋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說它是“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
這部被廣為傳唱的經(jīng)典就是《水滸傳》。
這本成書于元末的小說,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的聚義之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武松醉打蔣門神等情節(jié),給人們留下了酣暢淋漓、印象深刻的回憶。
許多人覺得,四大名著都好,可是最貼近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還是《水滸傳》。
梁實秋說,《水滸傳》是第一部影響了他的書;
金圣嘆讀《水滸》,如癡如醉,認為是天下至樂;
熱衷于考據(jù)的胡適,更是稱贊《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比《左傳》《史記》還要重大得多......
更不要說這些深入人心的理想與觀念——水滸氣、聚義、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個不服氣就沖上梁山等等,它把人們對“豪邁之氣”的向往,都淋漓盡致地說了出來。
《水滸傳》30冊連環(huán)畫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數(shù)百年來,人們已經(jīng)從《水滸傳》里挖掘出了太多東西。
然而,作為“中國生活偉大的社會文獻”,《水滸傳》背后,仍然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捧一卷《水滸傳》,聞宋代煙火氣
在懂水滸的名家眼里,這部偉大的小說背后,藏的是一幅廣袤而真實的大宋風俗畫卷:
宋江賞燈喝酒的樊樓,是宋代當時最豪華的六星級酒樓,還有詩人寫詩贊嘆它“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盧俊義被發(fā)配的沙門島,是北宋流放要犯的集中地;
魯智深在東京見到的大相國寺,其實是當時東京商業(yè)文化娛樂的中心......
這些讓現(xiàn)代人誤以為是“小說家言”的精彩片段,其實都是宋代老百姓最日常、最真實的回憶。
今人在開封復建的“樊樓”
那么,鄆城的早市,武大郎的炊餅,小說中頻繁提起的“打火”,在歷史上又有什么來頭和說法? 宋代名妓李師師到底是什么樣的存在?臭名昭著的狗官高俅歷史上又是什么模樣?
要知道,《水滸傳》幾乎是全景式地保留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尤其是宋朝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并且“完全可以用史料與之互相佐證”。這些,你都能在《水滸傳》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