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抗戰勝利,4個中國人被日本軍界稱為軍事家,但卻是三個半軍事家
中國經歷了14年的抗日戰爭,中華民族付出了3000萬人傷亡的代價,總算把日本人趕回了自己的國家。
在與日本人作戰的過程中,中國的抗日將領“逢敵必亮劍”,雖然當時中日工業實力有巨大差距,但是他們依然帶領部隊英勇作戰。比如郝夢齡、張自忠、趙登禹等高級將領,都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日本軍界一直都堅持認為是美軍和蘇軍將他們擊敗的,對中國軍人的付出不屑一顧。這一點在戰后日本對于中國的態度也可以看出。
“得到敵人的肯定,是一名將軍實力的體現”。雖說直到宣布無條件投降,日軍也沒把中國軍隊放在眼里,但是仍然有四個中國人被日本軍界稱之為軍事家。
這四個人分別是蔣百里、楊杰、白崇禧、劉伯承。日本人認為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其中劉伯承元帥就是日本人口中的“半個”軍事家。
劉伯承
作為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之一,劉伯承有著輝煌的軍旅生涯。1892年劉伯承出生于四川省,12歲開始接觸新式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之風席卷了神州大地,劉伯承積極響應孫中山的號召毅然決然地投身民主革命。
1912年,劉伯承考入了蘇軍政府創辦的將校學堂,開始學習軍事知識。在這期間他熟讀了很多中國古典兵書,《孫子》、《吳子》等兵書的內容更是脫口而出。
畢業后跟隨孫中山的革命軍南征北戰,1916年的一次作戰中,劉伯承的右眼不幸中彈,由于靠近腦神經,在手術過程中,劉伯承堅持不打麻藥,強忍著疼痛完成了手術。之后主刀的軍醫都稱贊他為“軍神”。
隨著共產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劉伯承開始逐漸接觸馬克思主義,并堅信只有紅色革命才是挽救中國的道路。
土地革命時期,劉伯承曾經被派往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進行深造。學成歸國后,劉伯承協助周恩來處理軍委日常工作,在我軍創辦了短期軍事培訓班,劉伯承負責講授暴動方略、游擊戰、運動戰等課程,可以說我軍早期的游擊戰理論和劉伯承有很大的關系。
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擔任我軍129師師長,在山西地區與日軍作戰。劉伯承指揮過的好多戰役都被各國軍校編入了軍事教材。
1937年,日軍在山西勢如破竹,兵鋒直指戰略要地娘子關。日軍裝備精良,而且士氣高昂,娘子關危在旦夕。
八路軍總部命令129師前往娘子關東南,在日軍的側后方尋找機會殲滅日軍。10月25日,劉伯承親自帶領警衛班到七亙村勘察地形,因為這里是日軍增援娘子關的必經之路。如果被動的防御,我軍可能會有較大的損失,但七亙村地形復雜,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
劉伯承把七亙村伏擊戰的任務交給了386旅旅長陳賡。日軍的一隊騎兵前來偵查,陳賡下令放過這隊騎兵,重點打擊日軍防守薄弱的輜重部隊。26日上午9時,日軍的輜重部隊趕到,等日軍全部進入包圍圈后,陳賡下令開火。
子彈從四面八方向日軍射去,由于地形狹窄,日軍的重火力無法展開,只能狼狽逃竄。這場伏擊戰殲敵300多人,并且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而我軍只有10人傷亡。
但是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不敵日軍,娘子關失守,第二戰區總指揮湯恩伯致電劉伯承,國軍已經決定放棄娘子關,勸129師也撤退。
但是劉伯承分析日軍的意圖之后,認為日軍必然會追擊撤退的國軍,七亙村是日軍追擊的必經之路。“用兵不復”是用兵之常理,但是劉伯承卻反其道而行之,日軍已經在七亙村遭到了一次伏擊,這一次他們不會想到此處還有伏兵。
27日,日軍再次經過七亙村,129師官兵沉著應戰,再次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日軍被同一塊石頭連續絆倒兩次,十分惱火,記恨劉伯承多年。
抗日戰爭中,劉伯承指揮的129師還有過很多次勝仗,比如奇襲陽明堡機場、神頭嶺之戰、林南戰役,這些戰斗極大地減輕了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壓力。
解放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率領部隊挺進大別山,21天內長途跋涉千余里,解放了11座城市,華北地區局勢被一舉扭轉。
劉伯承是我軍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至于日本人為什么將其稱為“半個”軍事家,估計是因為劉伯承沒有在正面戰場與日軍作戰吧。
但是我們必須肯定劉伯承的129師在抗日戰爭中做出的貢獻,誰說敵后戰場就一定比正面戰場更輕松?
白崇禧
白崇禧于1893年在廣西桂林出生,是新桂系的代表人物,與李宗仁一起被合稱為“李白”,由于用兵如神,被人稱之為“小諸葛”。
白崇禧5歲就進入了毛慶錫創辦的私塾學習,從小學習天賦異于常人,具有過目不忘的本領。1907年,白崇禧考入了廣西陸軍小學,當時有1000多人報考,他考了第六名。
辛亥革命爆發后,白崇禧加入了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跟隨趙恒惕前往了湖北與北洋軍對峙。1914年,進入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北伐戰爭時期,白崇禧帶領廣西軍隊打到了山海關附近。后來也與蔣介石和地方軍閥進行過戰斗,成為了廣西的割據勢力。
抗日戰爭爆發后,白崇禧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軍事實力和國情差異,提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等戰略思想。為此,白崇禧還寫下了《游擊戰綱要》一書。
白崇禧指揮過諸多戰役,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桂南會戰。1939年,廣州、武漢等重要城市先后淪陷,中國的抗日戰爭非常依賴國際援助,其中西南地區的滇緬公路、滇越公路成為了中國軍隊的生命線,大量軍用物資從此處輸入中國。
日軍決定進軍廣西,切斷中國與外界的聯系。11月13日,日軍在海軍的配合下,突襲了欽州灣,日軍登陸后,馬上向南寧進發。
由于當時南寧守軍薄弱,這座省會城市在日軍的猛攻下失守,日軍趁勢攻占了桂南要隘昆侖關。蔣介石得知消息后,決定發動桂南會戰,收復南寧,命令白崇禧擔任指揮。
白崇禧將中國軍隊分為三部分,北路是杜聿明的第5軍,負責主攻昆侖關。東路是蔡廷鍇指揮的第44軍和66軍。西路是夏威指揮的4個師,主要負責阻擊日軍的 增援部隊。
日軍的參戰部隊是第五師團,這支部隊號稱“鋼軍”,第五師團主力負責守衛南寧,最為精銳的42聯隊負責守衛昆侖關。除此之外,昆侖關守軍還有炮兵大隊、騎兵中隊、戰防炮中隊,昆侖關注定會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杜聿明的第5軍是抗戰時期國民黨組建的德械部隊,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戰斗力也比較強悍。
戰斗打得非常膠著,杜聿明指揮第5軍在重炮和裝甲車的掩護,猛攻昆侖關。日軍也紛紛向昆侖關增援,但是均被白崇禧早已布置好的阻援部隊擊潰。
但是日軍依然負隅頑抗,杜聿明切斷了昆侖關的補給線,最終在突擊隊的配合下終于收復昆侖關。這場戰役殲滅了5000多名日軍,其中擊斃了日軍的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隨后后來日軍的大批援軍趕到,局勢對白崇禧開始不利,最終國軍宣布撤出廣西。雖說桂南會戰以國軍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在戰斗中,白崇禧指揮部隊消滅了大量日軍精銳力量。
不僅僅是桂南戰役,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都有白崇禧的身影。尤其是徐州會戰的臺兒莊戰役中,李宗仁采納了白崇禧誘敵深入的策略,殲滅日軍兩萬余人。武漢會戰中,白崇禧在后期接替指揮,造成了日軍31486人傷亡。
白崇禧主要與日軍在正面戰場作戰,雖說抗日戰爭前期國民黨軍隊與日軍之間的大型會戰都以我軍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在戰斗中,白崇禧充分發揮了國軍的優勢,揚長避短,給日軍帶來的極大的傷亡。
所以,白崇禧的能力也得到了對手的肯定。
楊杰
與白崇禧和劉伯承不同,楊杰的主要貢獻并不在于指揮作戰方面,他是一名軍事理論方面的人才。
1889年楊杰出生在云南一個醫生家庭。6歲開始在大理的一家私塾學習。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的賠款讓全國人民苦不堪言。
在私塾老師的教導下,楊杰懂得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道理。楊杰原本要報考京師大學,但是由于耽誤了行程,只能報考云南陸軍速成學堂,從此便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在校期間,楊杰不斷接觸新式思想,逐漸明白了為什么中國屢次在對外戰爭中失敗。后來他又進入了保定北洋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由于成績優秀,楊杰獲得了公費留學日本的機會。楊杰最開始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預備學校學習,在預備學校里,他結識了蔣介石,并在1909年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后來蔣介石被下放到部隊進行鍛煉,楊杰則通過了考試,正式成為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0期炮兵科的一名學員。
1911年,楊杰回國參加辛亥革命,在云貴一帶作戰。在楊杰為唐繼堯出謀劃策,在大魚塘布置包圍圈,殲滅了大批敵軍,這便是滇黔戰史上著名的黔東大捷。后來又成為了云南講武堂騎兵科的一名教官。
1916年,楊杰已經成為了一名中將,擔任北京大總統府陸軍部顧問,他本想利用自己在軍事上的學識報效國家,結果卻被官場的黑暗潑了一盆冷水。于是辭官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楊杰認為自己的軍事知識還不夠,于是再次前往日軍,并考進了日本陸軍大學進一步深造。楊杰的成績非常優異,他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力分析中外戰史。
日本陸軍大學經常讓學員參與陸海空軍事演習,以檢測學員們的指揮能力。楊杰在演習中表現出了教科書式的指揮水準,并得到了天皇的贊賞,畢業后天皇賜予了他一把軍刀,當時只有畢業成績前三名的學員才有這種待遇。
回國后,楊杰跟隨蔣介石參加了北伐戰爭,由于軍事造詣要比一般人要強,讓他指揮部隊作戰多少有點大材小用。
1931年,楊杰擔任陸軍大學校長,從此開始了自己軍事理論的教育生涯,培養了大量的軍事指揮人才。
楊杰不僅軍事領域出類拔萃,更是一個愛國軍人,由于與何應欽不合,最終被撤職,何應欽后來簽訂“何梅協定”,楊杰得知情況后大罵:“簡直是赤裸裸的賣國,低能到賣都賣不成。”
楊杰還曾擔任軍事考察團團長,到歐洲各國進行軍事考察,斯大林多次接見他,稱他為“戰略專家”,非常欣賞楊杰的著作《蒙古騎兵之性質及使用方法》。
后來楊杰又回歸了陸大,擔任教育長。抗日戰爭后擔任中央訓練團教官,并撰寫了《國防新論》、《軍事與國防》等上百萬字的著作。
尤其是《軍事與國防》成為了楊杰的代表作,書中提出“人民的國防”、“人民的戰爭”這些概念。楊杰的好多理論都是略帶共產主義思想,所以引起了蔣介石的警覺。
事實上,楊杰確實對共產黨的很多觀點是比較認同的,1943年還與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共南方局成員密切聯系。
1949年9月18日,楊杰在香港被毛人鳳派人暗殺。一代軍事天才死于國民黨的槍下。1982年6月,黨中央追認楊杰為烈士。
蔣百里
與楊杰一樣,蔣百里也是一位在軍事理論領域非常出彩的軍事人才,與楊杰不同的是,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教育家。
1882年蔣百里出生在浙江一個世家大族。家人從小重視對他的教育。1899年,蔣百里曾經參加過桐鄉縣“觀風題”考試,并獲得了“超等第一名”。
1901年,蔣百里東渡日本進行求學,在日本求學期間積極與中國學生聯系,組織了“浙江同鄉會”。并與同鄉共同創辦了《浙江潮》雜志,宣傳進步思想。
1905年,蔣百里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三期畢業,并帶走了天皇的佩劍,因為只有畢業成績第一名的學員才會被獎勵天皇的佩劍。
回國后,蔣百里協助清東三省總督籌建新式軍隊。后來又被派往德國交流學習,成為了興登堡手下第一名連長,后來晉升為德意志帝國國防軍第七軍營長,對于德國軍隊的建設有一定的了解。
回國后,蔣百里被任命為北京禁軍管帶,辛亥革命后,成為袁世凱的總統府一等軍事參議。1912年,又稱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蔣百里將《孫子兵法》與西方近代軍事家克勞塞維茨、毛奇、伯盧麥等人的著作相結合,寫成了《孫子新釋》,使這部中國流傳前年的兵學經典更加與時俱進。
1933年,蔣百里以私人名義前往日本進行考察,對日本國情進行了深入研究后斷定,中日之間必然會發生全面戰爭。回國后,積極制定國防計劃,呼吁國民政府備戰。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的軍事著作《國防論》出版,后來以蔣介石特使的身份訪問德國、意大利。回國之后發表了《日本人》、《抗日基本觀念》,提出中國與日本之間應該打持久戰,利用中國的戰略縱深拖垮日本,不要急于與日軍正面對抗。
1938年10月,蔣百里被蔣介石任命為陸軍大學校長,蔣百里為了陸軍大學的建設,到處進行愛國演講,積勞成疾,于11月4日與世長辭,日本人眼里的中國第一軍事人才從此隕落。值得一提的是,蔣百里是愛國物理學家錢學森的岳父。
中國經歷了漫長的戰爭年代涌現出了一大批軍事人才,而日本人認為中國只有“三個半”軍事家,多少有點目光狹隘。
國民黨里,薛岳、李宗仁、孫立人、胡璉、杜聿明等人都在抗日戰爭中給日軍帶來了重大傷亡,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義無反顧,其帶領的部隊讓日本人聞風喪膽。
共產黨里,林彪、彭德懷、粟裕、朱德等人也都有過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最重要的是他們建立了新中國,擊敗了人數、裝備、后勤均占據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尤其是彭德懷,在朝鮮戰爭中,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揚我國威。
難道這些人都不算是軍事家么?所以針對日本人這一言論,本人并不認同,只能說他們沒能看清中國的歷史,中國的軍事家遠不止“三個半”。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日本人為何說中國只有三個半軍事家?劉伯承算半個,另外3個是誰?
日本評價“中國有3個半軍事家”,劉伯承算半個,另外3人都是誰?
日軍評價“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劉伯承算半個,其余三人是誰?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三個半軍事家:劉伯承算半個,有一人沒上過戰場
日本至今只承認中國只有三個半軍事家,劉伯承算半個,其他三位是誰?
日軍眼中,中國只有三個半軍事家都是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常山县| 台北县| 南昌市| 尖扎县| 泽库县| 陈巴尔虎旗| 昭苏县| 麦盖提县| 沙河市| 天峨县| 新兴县| 阳谷县| 交口县| 葵青区| 富宁县| 岱山县| 大埔县| 财经| 临洮县| 淅川县| 恭城| 大埔县| 千阳县| 文成县| 中江县| 佛学| 漳州市| 纳雍县| 专栏| 文成县| 南安市| 宁明县| 施秉县| 博乐市| 商河县| 广汉市| 米林县| 峨边| 特克斯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