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醫學是在中西、西醫、營養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全新的理論體系,利用包括營養治療在內的一切有效治療手段治愈疾病并實現患者身心合一的健康。
??在分析和診斷一個疾病時,要用到大量西醫的知識和技巧,但這種分析和診斷又是建立在中醫的整體觀、大思維以及對人體自身規律的再認識的基礎上的。在治療手段上,因為需要,對于絕大多數慢性病人都要以營養治療為基礎,強調營養素的正確使用,甚至是對于慢性病人,營養治療要作為主導,這是治療方向上徹底改變以往對疾病都是以藥物或手術導治療為主,就是以醫學治療為主導,營養支持為輔助(醫院營養膳食科干的事),而營養醫學則強調對于慢性病應以營養治療為主導,醫學治療為輔助,甚至是完全由營養治療。
??請注意,這種改變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就是說不是為了跟以往不一樣,嘩眾取寵的改變,而是根據治療疾病和為了治愈疾病才采取的實事求是的改變,千萬不要誤以為營養醫學過分強調營養治療,相反,與醫學過分強調醫學治療不同,營養醫學強調的是需要怎么治就怎么治,一切以治愈疾病為目的,原有的方法不合理、不正確,要廢掉,再創立新的治療方法。大多數慢性病要以營養治療為主導,醫學治療為輔助,如糖尿病。而急性病和細菌等感染性疾病要以醫學治療為主導,以營養治療為輔助,如細菌感染,當然以用抗生素治療為主,而骨關節疾病,則以營養治療和中醫的治療方法并舉。
??由此可見,營養醫學進入了一個比今天的西醫、中醫和營養學更高級的自由境界,只關心是否能治愈和怎么能治愈,打破了西醫、中醫、營養學的界線,并將三者整合、融合、發酵而生出一套全新的理論體系,并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不僅保留原有有效治療方法,又創新性發展治療新技術,這樣形成的用以維護人類健康的終極理論---營養醫學。
??要想探尋營養醫學的起源,可能得從我小時候說起。為什么我從小就想要做醫生?我三叔是軍醫,醫術高明,深受患者尊重和愛戴,對我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是我父母的身體很不好,所以我從小就想當醫生治好他們的病。我父親是工傷,他是鐵路工人,大約在我五歲時,他在鐵路邊施工,從一列奔馳而過的火車上甩下一段枕木,就是鋪鐵軌用的那種方木,正好砸到他,據他后來跟我講,當時“死”了五天五夜,枕木重重砸在他的背部和后腦,命雖保住了,但只好因傷在家養病,而且留下嚴重后遺癥,每到天氣要變化時,比如要陰天、下雨、下雪、季節交替等情況時,他就渾身痛,變得非常煩躁,看什么都不順眼,我沒少因為變天而挨打。
??我媽媽是小學教師,她很不容易,有自己的工作,同時還得把家照顧好,照顧好我爸爸,同時還得管好我們姐弟三人,而且當時家里負擔很重,卻落在她一人身上,所以我媽媽很累,身體很不好,想想也是,長期這樣,誰也受不了,而且她的身體不好也跟生我弟弟有關,落下的月子病。平時工作時,看她像一個好人,非常精神、敬業,一到周末休息時就一頭倒在床上,需要做飯時,才起來給我們做好飯,做完后她也不吃,又繼續躺著。所以每到周末是我最不快樂的時候,看著她一動不動躺在床上,我感覺天都要塌了。我想當醫生,把他們的病治好,讓他們不那么痛苦,而我也會快樂很多。今天看他們當時的病,不算什么,都能治好,而當時的我才幾歲,壓力很大,所以一方面受我三叔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父母的疾病給我很大壓力,所以從小就立志要當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