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模式 景耀六年,司馬昭發(fā)動滅蜀之戰(zhàn)。其中鄧艾率軍偷渡陰平,于綿竹地區(qū)斬殺諸葛瞻父子。不久后,鄧艾兵臨成都,蜀國百官一片嘩然。劉禪思慮再三,聽取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不戰(zhàn)而降。太仆蔣顯,直奔劍閣,傳后主口喻,要求姜維即刻投降。眾將士怒不可遏,姜維拔劍砍石:“吾等死戰(zhàn),陛下何故先降”。無奈之下姜維便向鐘會投降。
姜維投奔至鐘會的賬下,并沒有讓鐘會起疑心。相反鐘會還與姜維折箭為誓,結(jié)拜為兄弟。姜維也聲稱,若是遇見鄧艾,定然是死戰(zhàn)不降的。那么姜維為何會投降鐘會,而鐘會又為何對其沒有疑心呢?以下依據(jù)演義內(nèi)容,做簡要分析。
大圖模式 首先分析,姜維為何投奔鐘會。
其一姜維投奔鐘會,即是絕望,也是希望。劉禪的投降,讓蜀軍上下痛不欲生,這也徹底擊垮了姜維心中那點興復漢室的希望。但無論如何,他覺得有愧于諸葛亮,有愧于蜀軍將士。于是心生一計,便是假意投降,真心復國。姜維看上了鐘會手中的兵權(quán),畢竟他掌握了十幾萬軍隊,這是姜維復國的希望。
大圖模式 其二姜維投奔鐘會,更是看透了鐘會這個人也是狼子野心。鐘會有遠大的志向和報復,他也不愿意久居人下。況且鄧艾偷渡陰平,成為滅蜀第一人,很讓鐘會生氣。畢竟功勞都被鄧艾搶去了,而鐘會才是真正的主力軍,這讓他情何以堪。
姜維深謀遠慮也是看透了這一點,再如何制裁鄧艾這方面,姜維鐘會可謂一拍即合。姜維勸說鐘會上書奏報鄧艾在蜀中擁兵自重,擅自任用蜀漢官吏。又派人截獲鄧艾給司馬昭的書信,讓人以鄧艾的筆跡,改動內(nèi)容,盡是傲慢之詞,于是曹魏百官都認為鄧艾有意謀反。
大圖模式 其三姜維勸說鐘會稱霸蜀漢,意圖復國。鄧艾的書信傳至朝堂之上,司馬昭讀后,甚為震怒。于是讓鐘會收服鄧艾父子,這樣鐘會終于等到剿滅鐘會的大好機會。鐘會派衛(wèi)灌收押鄧艾父子,押回洛陽,自己卻占據(jù)了成都。而以司馬昭的雄才大略,不可能看不透這一切。于是司馬昭率軍二十萬,進軍洛陽,并書信給鐘會。
鐘會萬分震驚,姜維也聲稱,司馬昭這是在懷疑他。鐘會惶恐萬分,姜維見時機成熟,這才勸說鐘會謀反,稱霸蜀漢,二人一拍即合。只可惜,消息不幸走漏,監(jiān)軍衛(wèi)灌星夜率軍殺奔成都,姜維鐘會都死于亂軍之中,姜維的復國夢,也因此成為泡影。
大圖模式 其次分析鐘會為何會如此相信姜維。
姜維投降,鐘會真的沒有懷疑過嗎?其實這至少有以下三點原因。其一姜維以及他的蜀軍已經(jīng)窮途末路。劉禪投降,蜀國已經(jīng)滅亡,蜀軍也已經(jīng)成為無主的殘兵,投降是他們的唯一出路。因此在鐘會看來,蜀軍投降是理所當然的事。況且姜維一直在劍閣與鐘會對峙,鐘會手握重兵,鄧艾雖僥幸滅蜀,畢竟成不了氣候。因此投奔鐘會,并沒有什么太大的疑點。
大圖模式 其二鄧艾在蜀漢做強做大,讓鐘會焦慮不安,他迫切需要一位支持者。鄧艾的成功,讓鐘會安耐不住,畢竟真正的主力是他,卻沒有什么功勞。鐘會最大的疑慮就是如何扳倒鄧艾,鄧艾已經(jīng)成為滅蜀第一人,這個功勞對于鐘會來說遙不可及。他急需要一位得力的人才,來扳倒鄧艾。姜維就成為最好的人選??梢哉f姜維的投降讓鐘會喜出望外,一者姜維投降,鐘會也算立下大功一件,二者以姜維的才智,定能想出計策來對付鄧艾。
大圖模式 當姜維說他十分厭惡鄧艾時,更讓鐘會驚喜不已,二人可以說有著共同的利益。因此鐘會對于姜維的投降,并沒有太多的疑慮。即便是他看出了什么破綻,也不會拒絕姜維的投降。而事實上是,他大致忽視了姜維真正投降的原因,因為他太想爭奪功勞,稱霸一方了。
你是如何看待姜維鐘會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