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談說史事2019-10-02 13:40
想必看過《水滸傳》的朋友無論是看電視連續劇。還是閱讀的小說在看完之后都會爭論一個問題。就是宋江為什么一定要招安?為什么不繼續和朝廷爭斗下去?用黑旋風李逵的話來說就是為何不“殺到東京奪了皇帝的鳥位”。在當時的背景下是否有這種可能呢?
這一切得先從梁山泊的大哥“宋江”說起了。宋江字公明,原籍在山東鄆城縣宋家村。原本是城縣的押司,在江湖上有很多關于宋江的傳聞。比如江湖人喜歡稱他為“及時雨”,又號“呼保義”。但是筆者最欣賞的還是他另一個外號“黑宋江”。
他的這個黑不是心黑,還是喜歡一條路走到黑。眾所周知,宋江內心里是一個想做大官的人。其實連落草梁山也并非他的本意,日為官便忠于朝廷。用《水滸傳》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為國家臣子,如何便來個冷了眾人的心?今日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閉塞…..
大圖模式 然而在最后他自己也被皇上賜死了,看到全書的最后我們不由唏噓。好好的梁山108將,最后歸順了朝廷為何便死傷過半?讀到最后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句“可憐河北盧俊義,盡做水中冤屈鬼”《水滸傳》第一高手玉麒麟盧俊義都只能含冤而死。
不由令人產生疑問,難道他們歸順之前真的沒有料到這個結局嗎?還是他們其實除了歸順早已沒有任何退路?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梁上好漢們不接受招安最后又是怎樣一個結局?這個問題難以有史料的一句,但是也能夠猜出一個大概。
大圖模式 可以說如果梁山不招安,只能面臨一個結果,那就是解散。幾乎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一起抱團在梁山只有被圍剿的下場。原因有兩點:第一個梁山并不是完全上下一心的。比如說再聽到宋江說“招安”的時候便有表現的很高興,有的人甚至當場翻臉武松就是一個。
我們知道梁山的好漢來由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是被逼上梁山的,比如林沖、秦明、武松等人。有的則是被“請”上來的比如說關勝、呼延灼等人。這些人有的早懷招安之志。一旦和朝廷大起仗來朝廷做了內應后果便不堪設想。
大圖模式 還有雙方的實力懸殊巨大。而且梁山也根本沒有群眾的基礎,梁山好漢只懂得打打殺殺,東搶西奪,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民心所向。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面對浩大的朝廷一旦真動起手來,只怕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大圖模式 所以宋江才會選擇招安。當時的宋朝氣數未盡,明間還不具備造反的條件。貿然和朝廷作對無疑是以卵擊石,如果不招安便只有解散了。以梁山好漢的本事在哪里不能安身?事實上在方臘一役后,剩余的好漢也都紛紛離了宋江而去,這些人大都有一更很好的結果。
分享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