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是我國的大姓,也是我國皇帝最多的姓。劉姓的第一個開國皇帝是劉邦,不過在劉姓的開國皇帝中,最受好評的卻不是他,劉備的的知名度也很高,但他的排名只能居中,劉姓開國皇帝是如何排名的呢?
top7、五代十國時期南漢開國皇帝高祖劉龑
劉龑,原名劉巖,又名劉陟,他十分聰慧又工于武藝,精通占卜算命之術,但他天性苛酷,以殺人為樂,人皆以其為蛟蜃化身。其嫡長兄劉隱為后梁南海王,劉隱去世后,劉龑接任靜海軍節度使,其后又襲封南海王稱號。公元917年,劉龑在番禺稱帝,建國號為大越,定都番禺(廣州),次年,劉龑又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南漢。
劉龑在位時依靠士人治政,盡任士人為諸州刺史,還通過科舉,每年錄用進士、明經10余人為官,避免了武職官居地稱雄的隱患。但劉龑及其繼任者均為荒淫殘暴之君,并且大興土木,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
top6、五代十國時期后漢開國皇帝后漢高祖劉知遠
劉知遠,沙陀族人,個性厚重寡言,雄武過人,勇猛善戰,曾救過后晉高祖石敬瑭兩次,歷任后晉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公元947年,契丹軍攻入汴京,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坐視不救,后晉滅亡。
后晉滅亡后,劉知遠曾派人到汴京向遼帝稱臣。不久,劉知遠在太原稱帝,不過仍沿用后晉年號。契丹軍在中原地區大肆搶殺,不得民心,劉知遠抓住時機,率軍沿汾水南下進軍,很快就收復了中原。公元947年六月,劉知遠入汴京,改國號為“漢”,史稱“后漢”。公元948年正月劉知遠改元為乾佑元年,更名為劉暠,同月因病去世,三年后,后漢滅亡。
top5、十六國時期漢趙的開國皇帝高祖劉淵
劉淵,字元海,匈奴族人,匈奴首領冒頓單于的后代 ,漢高祖劉邦曾將一位宗室之女,作為和親公主嫁給冒頓單于,并與冒頓單于相約為兄弟,所以,冒頓單于的子孫都以劉氏為姓。劉淵文武雙全,曾學習《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這兩部書大致都能背誦;他的臂長而善于射箭,體力超過一般人。
劉淵的父親劉豹為匈奴五部的左部帥,父親死后劉淵接掌了其部屬。公元304年,西晉八王之亂,諸王互相攻伐天下大亂,劉淵趁機起兵,自稱漢王,史稱漢趙、前趙。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后裔,他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把中原推向戰爭和動亂。
top4、蜀漢開國皇帝先主劉備
劉備,字玄德,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他這一支早已淪落民間,少時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曾鎮壓黃巾起義,入主徐州,依附劉表,后又聯合孫權,在赤壁大敗曹操,進軍四川。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史稱蜀或蜀漢,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
top3、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
劉裕,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少時家境貧窮,曾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為人所輕視,不過他才能出眾,且有大志。
參軍后,因軍功升為北府軍將領,對內平定孫恩和桓玄,消滅桓楚、西蜀、盧循、劉毅、司馬休之等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未有的統一局面;對外消滅南燕、后秦等國,降服仇池,大破北魏,收復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復洛陽、長安兩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國,使其全境歸附。
公元420年,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為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劉裕在位期間抑制豪強兼并,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并且劉宋是江左六朝疆域最遼闊的,他被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也被稱為“南朝第一帝”。
top2、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
劉邦,出身農家,卻不事生產,少時浪蕩,曾任泗水亭長。陳勝、吳廣起義后不久,劉邦集合縣中約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號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被封為武安侯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劉邦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及漢中一帶,后來在楚漢戰爭中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生息的寬松政策治理天下,重農抑商,但他開了屠殺功臣的先例,為世人所詬病。
top1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他的父親劉欽只是濟陽縣令,并且在他九歲時,就去世了,劉秀依靠叔父撫養長大,少時勤于農事,二十歲左右曾在長安太學學習。新莽末年,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公元22年十一月,劉秀同大哥劉演在家鄉舂陵正式起兵反莽,但由于力量過于弱小,被迫加入更始政權,后來劉演被更始帝所殺。
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正式決裂,在河北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后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明末思想家王夫之也曾評價光武帝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劉秀文武全才,最受好評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