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的周天子是周夷王。周夷王,名姬燮,是在周孝王死后繼位的。姬燮本來是懿王太子,在懿王死后,本該由他繼位,由于他軟弱無能,他的叔父奪取了王位,也就是周孝王。直到孝王死后,他才在諸侯的擁護下拿回屬于自己的權力,因此,姬燮對諸侯十分感激,他對許多大臣十分尊敬,這直接導致了天子威儀的減弱。

而齊哀公則是姜子牙的后人。周朝剛剛滅商時,大肆分封諸侯,將諸位有功之臣都分封到了四海之內,而姜子牙就被分封到了齊國。在分封之初,諸侯對周天子都是畢恭畢敬,大家都是一同出生入死過的,感情也比較深厚。所以也不存在爭權奪利之事,諸侯之間關系親密。
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他們的子孫后代沒有一起經歷過苦難,相互之間可能也只是點頭之交或者是利益上的關系,而并非親密的朋友。久而久之,諸侯的關系開始破裂,他們之間出現了嫌隙,爭權奪利,斤斤計較的現象開始出現。諸侯之間矛盾、紛爭頻起,周天子也不得不耗費精力制止各部族勢力之間的戰爭和兼并。但是到了周夷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已經大大下降,再難以維持本該有的秩序了。

周夷王在位三十余年,他雖然怯懦膽小,但在位如此長時間,也曾有過雄心壯志與自己的抱負。他也曾幻想回復周王室曾經的輝煌,增強王室的話語權。恰巧,齊國國君齊哀公已經兩年沒有向周王室進貢了。按照當時的分封制的規定,諸侯雖然享有對自己封土的世襲統治權和管轄權,但是還是得服從天子的命令,對周王室定期朝貢并提供軍賦力役。若是長期沒按規定對周王室進貢,就有試圖謀逆之罪。
齊哀公可以說是恰好撞在了周夷王的槍口上,周夷王當時正在愁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殺雞儆猴。紀國國君就向周夷王造謠說齊哀公長久不進貢,是因為試圖造反。齊哀公可以說是為周夷王解決了這個擔憂。周夷王決定借題發揮,他將各國的諸侯都召集進入了京城,然后命令將士當著各位諸侯的面逮捕了齊哀公。
齊哀公叫苦連天,連連告饒,但是他只是周夷王的一個棋子,周夷王是不會輕易放過他的。周夷王看著滿朝官員和諸侯,將齊哀公投入一個大鼎之中,鼎中煮著滾燙的開水。齊哀公就被這樣活活地給煮死了。不知道場面該有多么的慘烈,熊熊燃燒的火焰讓水溫更高,而在鼎中慘叫連連的就是不久前還身著朝服,佩戴珠玉的諸侯。伴隨著慘叫的漸漸停歇,其他諸侯知道齊哀公已經快死了,而彌漫的肉湯的香味像是對他們的諷刺與恐嚇。

這件事情之后,各位諸侯都小心謹慎起來,生怕被抓住把柄,像齊哀公那樣被活活煮死。齊哀公其實并無謀反之意,而他不過是運氣不好,恰好被選做了那只被殺的“雞”。齊哀公若真有謀逆之心,他大可以不應詔前往,而沒想到這一去,便再也沒辦法回去了。此后,齊國不忘恥辱,也忘不了紀國對他們所作的一切,這種仇恨一直延續下去,直到齊國將紀國滅國才算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