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里面明顯的特點就是癢,一癢就很想撓,這個癢很苦惱,纏綿不愈,反反復復。
有個方子叫消風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對皮膚病有一套。
由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苦參、蒼術、石膏、知母、當歸、生地、胡麻仁、甘草、木通組成
癢在中醫里面就是理解成風,那么有風就要祛風為主,所以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四藥并駕齊驅,疏風透邪,開發腠理,以驅散在表的風邪。
其次瘙癢會伴濕熱,舌紅火熱,纏綿不愈多見就是濕熱,有些皮膚病還夾有濕邪,表現為抓破以后流黃水,舌苔白膩或者黃膩,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燥濕的藥。
所以苦參清熱燥濕,蒼術苦溫燥濕,木通利小便而清利濕熱,石膏配知母,大清陽明肌熱。
祛風和祛濕熱都有了,前面在打仗,后勤也很重要,所以當歸、生地、胡麻仁滋陰潤燥、養血活血。風、濕熱邪氣傷陰血,祛風和去濕藥都是偏燥的,也是傷陰血的,中醫有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最后的甘草就是和事佬,來調和藥性
仔細分析之后,不過是四類藥:
第一類,祛風組合,荊芥、防風、牛蒡子和蟬蛻;
第二類,祛濕組合,蒼術、苦參和木通;
第三類,清熱組合,石膏和知母;
第四類,養血組合,當歸、生地、胡麻仁。
最后還有個甘草,調和諸藥。
消風散方歌:
消風散內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
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