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越少,血流越通暢,8個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助您化一身瘀血:
1、血府逐瘀丸:
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又名血府逐瘀湯,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具有活血化瘀而不傷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氣的特點,用于治療“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諸證,常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胸痹、頭痛、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證。血府逐瘀丸善于清上焦淤血,上焦一般指的是心胸等部位,心胸淤堵,容易引起心慌心悸,晚上睡不好覺,臉色發暗。
2、桂枝茯苓丸:
出自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是活血、化瘀、消癥的中藥制劑,主要用于婦人瘀血阻絡所致癥塊、經閉、痛經、產后惡露不盡;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塊、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見上述證候者;也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屬瘀血阻絡證,癥見乳房疼痛、乳房腫塊、胸脅脹悶;或用于前列腺增生屬瘀阻膀胱證,癥見小便不爽、尿細如線或點滴而下、小腹脹痛者。
3、元胡止痛片:
1985年版《中國藥典》開始收載此藥,是由都梁丸加延胡索制成的方劑,具有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都梁丸是單味藥白芷組成的成方,出自宋代王璆于《是齋百一選方》中,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用于諸風眩暈,婦人產前產后,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暴寒乍暖,神志不清,傷寒頭目昏暈的治療。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淤血就如同堵在路上的大石頭,它堵在哪里,哪里的氣血就不通,堵在頭部就容易頭暈、頭痛,堵在胃部就容易胃痛,元胡止痛片理氣活血,祛瘀止痛,改善頭痛、胃痛、脅痛、痛經等癥狀。
4、復方血栓通膠囊:
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養陰之功,用于血瘀兼氣陰兩虛證的視網膜靜脈阻塞,癥見視力下降或視覺異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以及用 于血瘀兼氣陰兩虛的穩定性勞累型心絞痛,癥見胸 悶、胸痛、心悸、心慌、氣短、乏力、心煩、口干。現代醫學用于治療前房積血,黃斑出血,視網膜靜脈阻塞,勁動脈粥樣硬化,預防腦梗死復發,治療干眼癥,高血壓病,心絞痛。
5、復方丹參滴丸:
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誕生的現代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從中醫學角度講,復方丹參滴丸用于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癥見胸悶、心前區刺痛;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引起的視物昏花、面色晦暗、眼底點片狀出血。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臨床常用于治療冠心病心絞痛;2型糖尿病引起的I期(輕度)、II期(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6、舒筋活血片:
是研制方,多數地區生產,處方大同小異,成品規格不同,功效相近。首先被《北京市藥品標準》1983年版收載,后被收錄于《中藥成方制劑》。舒筋活血片是舒筋活絡、活血散瘀的重要方,用于骨傷腫痛、跌打損傷、骨痹、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還可用于治療慢性創傷性膝關節滑膜炎,改善筋骨疼痛,肢體拘攣,腰背疼痛等癥狀。
7、新生化顆粒:
由清代傅山的《傅青主女科》中的生化湯化裁而來。生化湯為婦女產后常用方,主治產后血虛,寒邪乘虛而入,留阻胞宮,致惡露不行,小腹疼痛。新生化顆粒在原方基礎上增加了紅花、益母草兩味藥,增強了溫經活血的功效。新生化顆粒為化瘀生新的婦科用藥,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產后惡露不下,癥見小腹冷痛,有塊拒按,形寒肢冷,還有用于防治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的報道。
8、青鵬軟膏:
為外用藥,方中鐮形棘豆、亞大黃、余甘子、訶子、毛訶子清熱解毒消腫;鐵棒錘、寬筋藤舒筋活絡,祛風止痛;安息香、人工麝香活血通經,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急慢性扭挫傷、肩周炎引起的關節、肌肉腫脹疼痛、
各種燒傷、燙傷、皰疹、濕疹、銀屑病(牛皮癬)、皮膚瘙癢。唇裂、手裂和凍瘡,還可用于治療痛風、神經性偏頭痛、坐骨神經痛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