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被譽為現代雕塑之父。羅丹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去掉了許多19世紀后期仍依附于古典神話的雕塑主題,重新強調了簡單的人的尊嚴。
羅丹的雕塑中,沒有繆斯女神,卻用更現代的姿態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愛、思想和身體。著名的雕塑作品如諸如《吻》、《思想者》 和《青銅時代》都將普通的人,轉換成了高雅藝術的典范。
在羅丹多產的職業生涯中,最著名的就是以下這10 件雕塑——
思想者,無疑是公認的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有史以來最廣為人知的雕塑作品之一。
和米開朗基羅高度寫實,理想化的人體不同,羅丹更偏愛用粗糙,未完成的表現,去體現現代生活的躁動,個體的短暫性、運動性。
該作品最初于 1880 年委托制作,是羅丹另一部名為《地獄之門》的作品的一部分。該雕塑最初被稱為詩人,是羅丹從但丁的《神曲》中汲取靈感。一些評論家認為,《思想者》代表但丁本人坐在地獄之門,思考著他偉大的文學作品。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Honoré de Balzac) 是一位著名的法國劇作家和作家,他在 1800 年代初期創作了一些最著名的小說。1890 年,羅丹的藝術生涯才剛剛起步,他受委托創作一座雕塑,以紀念作家去世后的巴爾扎克。當時至少還有三位著名的雕塑家也應邀創作這座雕塑,但最終在 1891 年,該委員會選擇了羅丹的作品。
羅丹對巴爾扎克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深入研究了他的個人生活,甚至訪問了作家的家鄉,去了解他的個人特質,并為這位著名作家制作了全尺寸石膏模型,該模型于 1898 年完成,并在戰神廣場的沙龍展出。據說這件作品當時直接被委托雕塑的法國興業銀行拒絕了。
這件作品隨后被移至羅丹在默東的家中,直到l羅丹去世 22 年后,這座雕像才用青銅鑄造出來。此后,它被譽為現代雕塑中最偉大的杰作之一。雕像描繪了巴爾扎克站在那里,披著一件長袍,臉上帶著好奇的表情。
這座名為“地獄之門”的雕塑被認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以來最偉大的雕塑杰作之一,也是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和達芬奇等藝術家的作品。
看到正中間的思考者了嗎?
它于 1880 年受美術局委托,它原定于在1885年完成,實際上直到1917羅丹年去世那年才完成。但羅丹認為這項工作在很多的細節上,都超出了最初的預期。
羅丹創作這件雕塑的目的,是讓觀者走上一段樓梯,感受到一種類似于但丁地獄中,地獄入口處的銘文“放棄所有希望,進入這里的人”的感覺。
《吻》的每個角度都很唯美,但當時這與羅丹的許多作品一樣,在當時的歐洲備受爭議。
這件作品原本打算和《思想者》等人一起坐在羅丹的《地獄之門》前,但后來被放置在了博物館。
《吻》描繪了兩個年輕的戀人坐在一塊石頭上,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男人和女人都是完全裸體的,許多評論家說,這件作品太讓人聯想到色情,無法在巴黎如此著名的博物館展出。
該雕塑最初的標題是《弗朗西斯卡·達·里米尼》Francesca da Rimini,據說描繪了著名手稿《但丁的地獄》中的兩個戀人。在 1887 年作品首次展出時,羅丹建議將雕塑名稱改為“吻”。
法國最具標志性的雕塑之一,是羅丹為紀念百年戰爭期間發生的一次著名的投降而創作的。
該雕塑由法國港口城市加來委托,由羅丹于 1889 年完成,他將其命名為加來市民。這座雕塑最初因沒有以英雄的方式呈現人物而受到批評,但羅丹的作品仍被允許完成,并在城市內的公園顯眼地展示。
盡管受到批評,但羅丹認為這部作品包含了平凡人的英雄主義,和他們謙卑的自我犧牲精神。
羅丹的許多最著名的雕像都是用青銅制成的,他最著名的青銅雕塑名為《青銅時代》。
這項工作的模型于 1876 年完成,之后羅丹為雕像完成了許多不同的青銅鑄件。據說羅丹的作品靈感來源于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垂死的奴隸》。
這兩件作品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尤其是高高曲起的手肘。羅丹使用一名比利時士兵作為模型,將其制作成一個 72 英寸高的真人大小的雕像。
許多著名的雕塑家在歷史上都以不同的方式描繪了新約圣經中的人物。羅丹對施洗約翰的描繪是該藝術家的另一幅作品,最初在 1880 年首次展出時被認為是有爭議的。
這是另一座真人大小的雕像,高約 6 英尺,細節極其豐富。
批評者認為,對施洗者約翰裸體的描繪直接違背了與謙虛有關的基督教教義。
是否和施洗者約翰很像呢。據說羅丹非常迷戀他著名的作品《施洗者圣約翰》那種自然、平衡的姿勢,以至于他創作了另一尊專門為人類形象打造的雕像——行走的人。
這件作品于 1907 年完成,據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印象派雕塑之一,因為它非常強調姿勢本身。自首次展出以來,這座青銅雕塑激發了許多其他藝術作品,甚至導致美國著名詩人卡爾桑德伯格根據對雕像的描述創作了一部杰出的文學作品。
羅丹最著名的另一部作品”陰影“,靈感也來自但丁的《神曲》。1880 年,羅丹完成了一尊真人大小的青銅雕像,打算在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地獄之門》前展示。
這件作品后來演變成一部完全獨立的作品,名為《三種陰影》,其中包括一個名為《陰影》的雕塑。這個扭曲、怪誕的形象非常符合羅丹根據但丁的《神曲》,和他對地獄本身的解釋,而創作的其他作品中描繪的惡魔般的、受折磨的靈魂。
雖然羅丹最著名的雕塑大部分都是用青銅制成的,但也有一些他用大理石雕刻的杰作。其中一件作品名為《永恒的春天》,是另一件旨在成為他多產雕塑《地獄之門》的一部分的雕塑。
這個雕塑是基于著名手稿但丁的神曲中的兩個戀人,他們被稱為 Paolo Malatesta 和 Francesca da Polenta。
這件作品似乎描繪了太多的愛和熱情,羅丹后來決定,不能將它放在像地獄之門這樣的黑暗雕塑中。這件雕塑中描繪的戀人,也是羅丹另一件雕塑《吻》中男女形象的靈感來源。
這件作品被認為是羅丹最著名的大理石雕塑,在青銅和大理石上也曾多次重做。
在羅丹去世之前,他將所有的繪畫、雕塑和檔案遺贈給了法國,在默東的比龍酒店創建了一座博物館。亨利·馬蒂斯受到他繪畫的自發性的影響,而立體派和未來派被他的運動感和碎片化的人體所吸引。如今,幾乎每個大型百科全書式博物館都收藏了他的雕塑作品,并定期舉辦他的作品展覽,這使羅丹成為少數為公眾所知的雕塑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