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心
原文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饑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譯文
身為將領,應該有自己的左右親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給自己偵察消息通風報信的耳目,有堅決貫徹自己的命令輔佐自己的羽翼。沒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腳不知該邁向何處,沒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安靜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為達到某種個人目的進行鉆營活動;沒有爪牙之人,就好似一個人饑不擇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將帥,一定要選用學識淵博、足智多謀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選用機智聰明、謹慎保密、有很強的判斷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還要選擇勇敢、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解析
本篇文章精辟地論述了將領統(tǒng)軍必須有忠實骨干的道理。作者用形象的比喻,多方論證:統(tǒng)軍將領必須有足智多謀的人作“腹心”依靠,必須有能及時報告情況的人作“耳目”,以及堅決執(zhí)行命令的人作“爪牙”,才能及時掌握全軍情況,上下貫通,指揮有效,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作者敢于公然提出必須有“腹心、耳目、爪牙”,確實很坦白,很大膽,說明作者心懷坦蕩,不謀私利。其實,哪一位將領沒有一批忠誠的部下而駕馭部隊呢?問題在于,不能形成一個謀私利的小集團,而是組成一個一心為國為民的整體。這一點,作者在前面論述將領的品德時已有表述,應引起重視。
拓例
孟嘗君秦國脫困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孟嘗君很愛交朋友,家里養(yǎng)了很多多才多藝的門客。
秦王至孟嘗君的才識和為人極為欣賞,于是派人請孟嘗君到首都咸陽會面。孟嘗君帶了很多門客來到首都,秦王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并且把宮中最好的房間讓給他住。
孟嘗君為感謝秦王的厚待,奉上一件純白的狐貍皮袍,作為見面禮。秦王知道這是非常名貴的銀狐,于是吩咐侍臣一定要好好收藏。
秦國的一些大臣見秦王如此信任孟嘗君,擔心自己的職位難保,于是暗中商量對策排擠他。
一天,秦王準備下令召任孟嘗君為秦國的宰相,一些大臣一聽,頓時七嘴八舌地勸諫秦王:“孟嘗君畢竟是齊國人,如果他當了秦國的宰相,掌握秦國的命運,他當然會替齊國打算而暗害秦國的。”
秦王聽了大臣們的話,認為有理,于是決定放棄召任,把孟嘗君送回齊國,可大臣們又說:“他現(xiàn)已了解我們秦國的許多情況,不能輕易放他回去……”于是把孟嘗君軟禁監(jiān)牢,準備處決。
秦王的弟弟涇陽君是孟嘗君的好朋友。他見孟嘗君被扣留多日,無法脫身,很著急,于是帶著孟嘗君和禮物去見秦王寵幸的夫人,請他幫助。夫人乘機敲詐說:“放走孟嘗君只要我一句話就行,但也想要一件銀狐皮袍。”
這可叫人犯了難,只有一件銀狐皮袍已送給了秦王,無法應命。這時一位門客想出一個主意,對孟嘗君耳語了一陣。
當天晚上,那位門客從狗洞爬進后宮,從秦王的衣庫里盜回了銀狐皮袍。那位門客出來時驚動了昏昏欲睡的門衛(wèi),于是他就趴在地上“汪汪”地裝狗叫。門衛(wèi)真以為是狗,也沒留意,門客順利取回了銀狐皮袍。夫人得到了銀狐皮袍,真的說服了秦王下令放回孟嘗君。
孟嘗君一行急忙連夜返回,走到函谷關,天還沒亮城門緊閉,依照秦國關卡規(guī)定,雞鳴才能開大門。孟嘗君一行非常著急,慌作一團,又怕秦王反悔派兵追來。正在這萬分焦急的時刻,一位善于學雞叫的門客偷偷地學著公雞啼鳴,他這一叫,附近人家的公雞也跟著叫起來,守城門的士兵一聽雞叫,就打開城門,把孟嘗君一行放了出去,孟嘗君終于脫險。
秦王果然后悔,派兵追趕,可惜孟嘗君早已逃出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