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鱷今天來晚了。今天和大家說說:打工、創業、投資這三件人生事。大部分人究其一生也沒有實現“財務自由”,這里說的財務自由既有絕對的標準,也有相對的標準。對于普通人來說,實現財富積累的方式大概是打工、創業、投資。
一、打工
首先說打工,這是大部分人的常態,也就是依靠出售自己的時間來換取工資報酬。
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在步入社會的初始階段,打工是必要和必須經歷的階段。一方面,工資收入能夠維持自己的生存,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以后的發展積累技術基礎和經驗。
但是,打工的收入很難讓你實現財務自由。在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加上辛勤的工作,獲取社會的平均收入,這個收入對于普通人的狀態就是“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從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公司的大部分利潤被老板或者股東瓜分了,作為打工者收入微乎其微。
風險和收益是相對的,工資收入能讓你穩賺不賠,卻難以實現較高的溢價,而且一旦步入中年,還面臨失業的窘境;即使極少數的人,依靠能力或者運氣做到管理層,長期“穩居高位”的狀況也不是不可撼動的,所以“中年危機”成為社會普遍的焦慮。
二、創業
再說創業,如果成功了,那么財務自由可以輕松實現;如果失敗…….大家都能明白。
殘酷的現實是,絕大部分的創業都以失敗而告終。試想一下,如果你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沒有足夠好、有護城河的商業模式,“創業”談何容易?
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大部分“創業”都是在賺辛苦錢,一方面,這種“創業”并不比打工輕松,另一方面,這種生意隨時可能被淘汰,財務自由的夢想依然遙不可及。
事實上,實體經濟本身盈利并不容易。據中國企業調查數據中心聯合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2015-2016年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CEES)報告》給出的數據:2015年,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均值為3.3%,資產收益率均值為4.6%,19.8%的企業利潤率為負。
這意味著啥?你去創辦一家企業,如果從長期收益來看,還不如去長期投資一只指數基金。借鑒一位老師的話說,如果你去創業,同行業有上市公司,還不如直接去投資這個行業的頂尖龍頭公司。
三、投資
最后說投資,我們身邊大部分的投資就是房產和股票,早期投資一線城市房產、少數能力或運氣不錯的股票投資者實現了財務自由。
舉個例子,我的一位同事2012年左右在深圳買了房,據他說是因為當時結婚急著要買房,而且家里的財力足夠支持他買房,如今房價漲了數倍,他至今后悔當時沒多買幾套……
事實上,在一線城市,有房和無房人群的財富鴻溝正在被不斷拉大。早期投資兩套或者以上房產的人已經基本接近財務自由的標準,無房一族正在拼命掙扎,工資在房價面前顯得那么渺小…….
股票投資,大家常說的是“七虧兩平一賺”,即使有一部分人是通過股市投資積累了大量財富,但記住:肯定還是少數人。
并不是每個人都是適合股票投資的,投資是個逐步成長的過程,如果你在股海10年浮沉,仍然沒有找到賺錢的法門,那么最好的選擇可能是銷戶或者定投指數基金。
對于投資來說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認清現實,并采取合適的辦法。
四、我的總結
1.要有夢想
有人說,財務自由與“欲望”有關,欲望越大,財務自由的愿望越強烈,奮斗的動力越強。
2.量力而行
我說的量力而行指的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往對應的方向上努力。如果你擅長某一領域,就要在某一領域做到盡量足夠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久而久之,應該會有所作為。
3.由小及大
這個道理都懂,就是要一步步積累,比如想創業,就要積累初始資金和經驗;你要投資,就要有一定數額的本金和投資知識經驗,這個過程是一個由小及大、逐步累積的過程。
4.要懂得投資
這里的投資可以指投資某些資產,也可以投資某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投資自己,還有一些最基本的理財知識,比如資產配置,它能讓你在處理資產時有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5.認清趨勢
趨勢就是未來,不要違背這個原理,要明白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不是說不合趨勢的就一定不能做,但你做的會特別累,順風會加快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