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則關于“成功的秘訣”故事:
一個年輕人想要獲得成功。他聽說有一個智者知道成功的秘密,于是就去找他。經過漫長而又艱苦的長途跋涉,年輕人終于找到了智者。
“大師,我請求您教給我成功的秘訣” 年輕人對智者說。
“你想成功就跟我來吧!”智者回答說。
智者沒有理睬年輕人的反應,來到海邊。年輕人立即跟上來。智者向前走,一直走進大海。他的身體已經被水淹沒但他仍然向著大海深處前進。他突然把年輕人的頭按在了水中 。年輕人拼命掙扎最后終于掙脫了。這時智者緊緊抓住了年輕人的手。一分鐘后他放開了年輕人。年輕人跳出水面大口地喘著氣。
“蠢貨,你想淹死我嗎?”年輕人憤怒地朝智者喊叫。
“如果你渴求獲得成功的愿望像是要呼吸到空氣這樣強,你就已經找到了成功的秘訣!”智者說。
成功的秘訣在于成功沒有捷徑,要想成功心中要要有追求成功強烈愿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想品嘗勝利的果實而又不愿付出勞動的幻想是不現實的。雖然成功沒有捷徑可尋,但不要悲觀,要想成功還是有辦法的,有些成功是可預見的,只要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做著正確的事,那成功的概率還是相當大。
勤奮與努力,在成功路上永遠不過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李白的“鐵杵磨成針”、車胤的“囊螢映雪”、孫敬的“頭懸梁”、蘇秦的“錐刺股”等等,都說明成功來自于勤奮與努力。也許,現在我們會對這些做法發笑,但我更相信勤學苦練的精神并未過時,沒有刻苦的精神,沒有奮斗的意愿,是絕對不可能有收獲,永遠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和勝利的快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要有所收獲,就要從今天開始耕耘,要成就學業,就需要用刻苦去澆灌,要成為“英雄”就需要付出汗水。
興趣與專注,是成功的催化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總會很投入、很專心,所以培養興趣相當重要,有了興趣做起什么事起來都相當容易。而興趣加再上專注,那成功的機率就相當大。比爾.蓋茨與巴菲特在一次接受采訪時,當問及對他們影響最大的首選品格是什么時,他們二人都認為是“專注”,這說明專注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驚人。
求知與平靜。求知,從讀書開始,每個人都會遇到與考慮的,可為什么有些人能堅持到底、孜孜不倦地求知,而有些人卻半途而廢呢?這充分說明求知這路不好走,是一條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且無法即時得樂的道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到終點。就是這樣難,所以能堅持做的人,相當少,于是成功者也少了。在這個社會中,一旦所付出努力不能立即兌現,即便是結果必須會好的品格也會因“不能立即兌現”被忽視,這社會中,抱著急功近利與一夜暴富心態的人實在太多。慢慢來,享受過程,這就需要平靜心態。平靜,就是生活要簡單,要看淡一切,不要計較太多,有時失反而是得。“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打開另一扇窗,這就是常說:你失去了一些,上帝還會彌補給你另外一些。
努力吧,忘記終南捷徑,腳踏實地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