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里尋它千百度 類地行星就在地球隔壁
藉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所搜集到的資料,科學家發(fā)現(xiàn)6%的紅矮星(red dwarf)擁有適合人居的類地行星。因為紅矮星是銀河系最常見的恒星,所以最近的類地行星可能出現(xiàn)在距離地球僅有13光年的鄰近地區(qū)。
據(jù)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CfA)網(wǎng)站報導,該中心天文學家追辛(Courtney Dressing)表示:“我們原以為必須搜尋很遠的距離才能找到類地行星。現(xiàn)在我們知道,另一個地球可能就在我們的后院,等待我們發(fā)現(xiàn)。”
報導說,與太陽相比,紅矮星的體積較小、溫度較低、亮度較暗。其平均體積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亮度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而且無法從地球上以肉眼觀測到紅矮星。
紅矮星占了銀河系所有恒星的四分之三。盡管紅矮星的亮度低,但這些恒星卻適合用來尋找類地行星,因為類地行星行經(jīng)紅矮星時,其跡象會比較大、比較容易觀察。
為了辨識出紅矮星,追辛分析了158,000顆目標恒星,她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這些恒星都比原先認為的更小、溫度更低,亦即擁有更緊密的適居地帶。
追辛還找到95個可能繞行紅矮星的行星,代表這些恒星中至少有60%擁有比海王星還小的行星。然而,就溫度和大小而言,大多數(shù)行星都不能被稱為類地行星,只有3個的溫度和大小與地球類似。就統(tǒng)計學而言,這表示6%的紅矮星可能有類地行星。
研究人員說,在了解銀河系出現(xiàn)適居行星的比例后,科學家要尋找太陽系之外的生命,將會比原先預期的容易。
報導說,太陽被一大群紅矮星圍繞著,大約75%最近的恒星是紅矮星,既然其中的6%應(yīng)該有適居行星,離地球最近的適居行星可能只有13光年遠。
盡管這樣的適居行星很接近紅矮星,但其表面可能有大氣和海洋可以協(xié)助散熱并遮擋紫外光,進而保護星球上的生命,而大氣壓力也能幫助生命演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的3個類地行星為KOI 1422.02、KOI 2626.01和 KOI 854.01,其大小分別為地球的90%、140%和170%,而軌道周期分別為20天、38天和56天。這3個行星與地球的距離介于300至600光年之間,其所繞行恒星的溫度介于華氏5,700至5,900度之間。相較之下,太陽的表面溫度則為華氏10,0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