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北京高考中,黃子晴同學摘得實考分711分、總分721分的佳績(各科成績為:語文128,數學148,英語141,理綜294)。今年是“老高考”最后一年,黃子晴的這份成績單,創造了一個載入北京高考史冊的高度。
不過,正如“京城教育圈”一直所主張的,我們反對分數崇拜,因為分數不能說明一切。我們更關注的是,分數背后的那個真實的人,以及真實的成長故事,包括失誤和成功、傷感和喜悅、挫折和夢想。
因此,在黃子晴同學的講述中,除了綜合素質突出、興趣廣泛外,讓我更加好奇的是她在競賽失利之后的“突破”、承認自身不足并走出舒適區的“勇氣”、面臨高三情緒波動時尋求幫助、積極調節的“坦然”。在我看來,這些經歷以及從中所收獲的能力、素養,將是比高考成績更為重要的財富。
另外補充一句,除了黃子晴同學的721分,2019年北京十二中的吳宇軒同學也以實考分704分名列全市理科第8名。
黃子晴
對話黃子晴
能否分享一下你的學習方法?
重視基礎。高考絕不僅是靠高三一年的突擊,而是三年甚至更多的積累。對我而言,課上永遠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收獲新知識之余,記錄的筆記也能令人長久受益。
勤于反思。“反思”的范疇不局限于考試,從知識體系到日常習題,所有出現的問題或許都值得關注,并應得到及時的解決,找老師答疑、與同學探討是我們班的常態。
調整心態。面對學習成績、面對人生中的起伏,我想我們需要的做的是盡力而為、相信自己——盡力而為是為了實力的提高,并使運氣的影響減小,而相信自己的努力與實力能讓我們在重要場合更好地展現自己。
你的競賽成績也很優秀,請問如何處理競賽訓練和日常學習的關系?
高一高二時我總是名列前茅,學有余力便參加了數學競賽的訓練。那段時間里我堅持“專時專用”的原則,常規時間學習課內知識,而業余時間則全身心投入到競賽準備中。
去年暑假,當其他同學投入到緊張的一輪復習時,而我們正在參加競賽集訓。雖然我自己競賽失利,但看到一同奮斗的同學實現了十二中種種“零的突破”,我想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競賽結束我們回到班級與其他同學一同備考,在新的起點開始奮斗。
在高中學習階段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你是如何解決的?
高三以后我的成績多有起伏,主要原因在于偏科。因為我個人比較擅長理科,語文和英語相對較弱。我想最大的挑戰在于“走出舒適區”,也就是在自己的短板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承認自己的不足、重復自己不擅長的事,這是對人不小的考驗。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改作文的過程。在各種模考中,有的同學在考場上4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一篇一類文,而對我來說可能則是一個個夜晚的“加班加點”,一次次從頭再來,換來第五、六稿,才能得到老師眼中勉強“通過”的結果。這樣“慘烈”的經歷,對信心的打擊是巨大的,我也曾遲疑和否定自己,但幸而身邊有師長和同學的鼓勵,使我能夠一以貫之,用堅持換來學業的進步和品格的成長。
你在學習之外最大的興趣是什么?
我的愛好比較廣泛,比如讀書、參與社會實踐、拍微電影等,尤其是音視頻剪輯我最感興趣。我曾參與制作姜海洋同學導演的動畫微電影《三生欲渡》,擔任音頻后期的工作,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校園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最佳影片獎。同時我也曾是校園電視臺的成員,參與過采訪、拍攝的過程。
高考前是否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如何調節?
有過。越是臨近高考,越是容易變得患得患失,可以說焦慮是很常見的。至于如何調節,我想自我鼓勵和他人的輔導都能幫助解決問題。我認為,焦慮中我們需要傾訴,同學是了解我們、對我們的情緒有切身體會的人;老師是經驗豐富,懂得我們處境的人;而學校心理老師更是有著解決類似問題的專業能力,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學校所不具備的。情緒有波動再正常不過,尋求幫助更是不需要羞恥和慚愧。我相信在自己和他人的幫助下,一切都會變好。
在學習和生活上,給學弟學妹們哪些建議?
我覺得最重要的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付出與能力,大家都能夠克服種種困難,得到自己想要的。等這些都過去時,回望來時路,可能就會發現問題并沒有我們曾認識的那么復雜和困難。
為什么想要選擇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我想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出于興趣,那種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用理性、邏輯的思維一步步將設想變為現實的感覺深深吸引著我;二是出于自我鍛煉的愿望,希望能在這個專業中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思維水平、鍛煉團隊合作的能力;三是出于一種使命感,因為在這個行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在這個社會中的合適位置發光發熱,是我們當代青年責無旁貸的使命。
你對自己的未來有哪些規劃?
首先是希望在本科階段順利完成學業之余培養自己此前忽略的興趣和能力,比如鍛煉身體、參與志愿服務和更為豐富的社會活動,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完成學業后希望成為走在這個領域前列的探索者。
北京十二中
印象黃子晴
漂亮帥氣的子晴,骨子里帶著一股直爽,豪氣。說話辦事有主見,邏輯性強,雷厲風行。
子晴是班里的物理課代表,更是理科的佼佼者。從初中開始就在各種理科競賽中表現優異。不過,子晴在學習上仍追求“完美”,不放過絲毫的疑惑和問題,是出了名的“盯老師”和“整理控”。
最佩服子晴都堅持和韌性。面對病痛,歷經挫折,也會脆弱但從不言敗,擦干淚水,就又是那個打不倒的子晴!
如今的子晴已馬不停蹄在清華高端學科營里開始了新的征程。希望她能在清華姚班里努力學習,將來為國爭光,向姚期智大師那樣獲得圖靈獎!
——班主任老師周謹
黃子晴同學是校園電視臺技術部成員。她在校園電視臺活動中參與拍攝、制作電視臺節目。她有點靦腆,有點害羞,有點內向,像極了大多數人印象中的理科學霸。
印象最深的是在第六屆校園電影節中,他和姜海洋、吳宇軒創作完成了北京十二中第一部動畫電影。這部電影也獲得了全國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比賽的二等獎,她主要負責的部分是影片的錄音、混音的工作。這項內容需要特別專業的技術支持和很多的時間來完成。看過電影的同學,除了對影片的整體畫風、后期剪輯印象深刻,也對電影的錄音方面頗有贊賞。
讓我感動的是,在那年電影節影片展映結束之后,她的QQ動態中說過這樣的話:“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大概只是不想認輸吧,想證明我多少還是能做一些事情的,想證明一些人看到的并不是我的全部。看到了大家的熱忱和夢想,也學到了很多。是時候該做個強大的人了。是時候該向前走了啊。”
——校園電視臺指導老師杭海燕
黃子晴簡介
2019年高考取得裸分711分(總分721分)優異成績。她2013年小學畢業于豐臺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同年升入北京十二中初中就讀,2016年以577分的中考成績升入本部高中。
在十二中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初中曾擔任學習委員和物理課代表,高中階段獲得第六屆校長獎學金“求真類”三等獎。她素質全面、綜合發展,數理能力尤其突出。2018年獲得第十三屆全國高中應用物理競賽決賽一等獎,獲得全國中學生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一等獎2次,初高中多次獲得北京市數學競賽一等獎,獲得走近美妙的數學花園青少年展示活動一等獎2次。
文| 小魚兒
聲明| 部分素材來自北京十二中;“京城教育圈”獲授權使用并進行內容補充,轉載須聯系授權,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
圖片來源| 北京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