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長大了有什么用,我跟你講,畫畫能當飯吃嗎?”最近看了一個節目《你會怎么做》,里面有一位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孩子愛畫畫的行為。原因是孩子在上課時不好好學習,喜歡畫畫,又被老師說了。然后,媽媽和老師通完電話后,立即就在餐廳里教訓起女兒。“上課不好好學習,你說你丟不丟人啊,我跟你說你丟不丟人,媽媽都覺得丟臉。”媽媽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任憑女兒在那里哭的聲嘶力竭,媽媽都不愿停下來,一直在公眾場合對女兒進行嚴厲的批評。孩子有自己的愛好本就沒有錯,媽媽不支持也就算了,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此地大聲訓斥孩子。媽媽覺得自己丟臉,可難道訓斥孩子就有面子嘛?我們大人對于自己的面子很是看重并維護,可卻不曾想過維護孩子的面子。父母總是不分場合地對孩子,或是義正言辭地教訓,或是揭短嘲笑,那些話語就像一把把利劍,扎在孩子的心上。最近,李湘因為批評女兒,被王詩齡怒掛電話的視頻送上了熱搜。視頻中,李湘開心地給女兒打電話,結果女兒的態度非常不好,接通電話就是不耐煩地說“干嘛”,連媽媽說很想她,王詩齡都是快速回了一句“我一點也不想你,你沒什么事我就掛了”,不給媽媽一點反應的時間,就迅速地掛斷了李湘的電話。原來,是因為王詩齡的老師給李湘打電話,說她作業沒有交,李湘不問青紅皂白,就直接批評了王詩齡。媽媽的這種做法讓王詩齡很生氣,覺得媽媽不尊重自己。但有一位網友的評論,真實地反應了中國父母和孩子間的一種可悲現象:百善孝為先,孩子無論對錯,都不可以忤逆長輩,尤其更不能跟“我(指父母)”作對。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父母,打著“你是我生的孩子”的旗號擺譜,好面子勝過愛孩子,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尊嚴受到了冒犯,而不是去關注孩子。但孩子不懂父母的做法,也無法理解這一切,他們感受到的是“爸爸媽媽一點都不給我留面子”,自己不被尊重,是難過和委屈。對孩子來說,面子就是自尊。父母不給孩子留面子,就等于在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這樣寫:縱使別人犯錯,而我們是對的,如果沒有為別人保留面子,就會毀了一個人。父母總是不給孩子留面子,會使得孩子變得自卑怯懦,難以自信起來。李湘在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時,再次打通電話,溫和地和女兒說“王詩齡,你不能這么跟媽媽說話,媽媽會傷心的,咱倆和好得了。”王岳倫也在旁邊耐心地溝通,李湘和女兒道歉后,兩個人才和好如初。王岳倫說女兒自尊心比較強,一旦發生父母冤枉、誤會自己的事情,就會不開心,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尊重。其實,不止是王詩齡,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他們都渴望被尊重。哲學家約翰·洛克說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因而也會更小心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著名作家席慕容,小時候有次考試成績差,害怕媽媽批評,就偷偷改了名次。對于改名次,她自己心里都打鼓,做好了挨罵的準備。沒想到,媽媽看了只是說了一句“看看,老師怎么把成績單弄得這么臟,都有些看不清楚了。你明天問一下老師,然后再把成績告訴媽媽,好嗎?”媽媽的這番話,讓席慕容明白了,其實是媽媽在裝糊涂,給自己留面子。席慕容特別感激媽媽保護了她的自尊,第二天就和媽媽坦白了自己考得差還改了名次,并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有的父母認為孩子犯錯就應該毫不留情指出,并給予嚴厲批評,不然會養成壞毛病。其實并不是,如果父母懂得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孩子,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問題,就會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批評孩子沒有錯,但批評孩子的方式、語氣和以及父母在批評時的身體情緒不能錯。孩子是有自尊和榮譽感的,他不會因為父母的寬容而得寸進尺。反而會因為父母的愛護,因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反而想要更加努力變好,成為更好的人。而如果父母不分場合、不留情面地評判孩子的過失和訓斥孩子,只會讓孩子記住自己受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被父母踐踏,身心所承受的傷害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有的甚至會導致他們不顧一切想要逃離。對孩子唯有尊重,才會讓他們變得更好,就如林清玄所說“好孩子是已喚醒了內心的種子”。其實,我們做父母也一樣,想做好父母的心是本能的,但能做好父母卻需要能力。《親愛的小課桌》中有一個男孩騰騰,他特別優秀,對自己充滿了自信,陽光十足。騰騰一出場,就是笑瞇瞇地介紹:“我喜歡音樂,有的時候會編歌,自己唱給自己聽。我還會彈尤克里里,彈鋼琴,敲架子鼓。我特別喜歡寫作業。”在說到自己“特別喜歡寫作業”時,眉宇里有掩藏不住的開心。在節目里,我們可以看到騰騰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做事從來都是自覺自愿的,主動地學英語、練琴,不需要老師催促。才藝表演時,騰騰勇敢地做第一個,唱了《風吹麥浪》,沉浸在自己的歌曲里,特別享受。到了街舞對決時,騰騰又是第一個站出來,跳得特別帶勁,表情也很開心。面對如此多才多藝的騰騰,大家都夸他特別自信,最重要的是小小年紀的他竟然有這么強的自律性,大家紛紛向騰騰媽媽取經。意想不到的是,媽媽竟然不好意思地說:“可能我覺得我比較懶吧!所以他自己比較需要多干一點。”媽媽覺得自己心態比較佛系,不會逼迫他堅持上興趣班,只是由著孩子喜歡就行。雖然也給孩子報過很多班,但都是孩子自覺地始終保持著最初的興趣,堅持學習。那么,真如騰騰媽媽所說自己沒有教育,靠孩子的自覺嗎?其實不盡然,而是騰騰媽媽沒有明確要求孩子必須拿到什么成績,用心地陪伴與引導孩子。看輕結果,看重過程,給足了孩子空間,也給孩子留足了尊重。好父母就是懂得“崇拜”孩子,在外給足了孩子尊重,讓教育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尊嚴的,孩子更是如此,當他被尊重時,就會自覺自發地去做事,并慢慢找到自己的樂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愿所有的父母,都能保護孩子的自尊,用滿腔愛意喚醒孩子美好向上的力量,讓他們成為陽光自信的人,去做更好的自己。*來源:薩提亞育兒(ID: 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系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