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的孝女
公元81年,鄧綏出生于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名門世家,祖父是開國重臣鄧禹,父親是一名戰(zhàn)功卓著的大將。
五歲的時候,小鄧綏就非常聰明乖巧,善解人意。祖母給她剪發(fā),因為年高眼花,不小心就傷到了她的額頭,而小鄧綏居然不吭聲。左右的人都很奇怪,就問她是不是不痛,小鄧綏說:“不是不痛啊,祖母這么大年紀(jì)了,是因為疼愛我才給我剪發(fā),如果我叫痛,祖母豈不難過?所以忍著。”
六歲的小鄧綏能讀《史書》,十二歲精通《詩經(jīng)》《論語》。她和兄長對答,常會將飽學(xué)詩書的哥哥們難倒。她不愿意做那些女孩家的居家事務(wù),喜歡研究詩書典籍。父親認為她天資超人,無論大小事,愿意和她商量,母親則批評她不習(xí)女紅。小鄧綏就順服母親,白天操練女紅,晚上還是閱讀經(jīng)典不倦。
13歲時,小鄧綏就入選為宮女,不幸父親去世,她沒有入宮,嚴(yán)守儒家孝儀,在家為父守喪。小鄧綏早晚哀慟,長期不食鹽菜、不沾葷腥,三年喪滿之后,人形枯槁,憔悴得變了樣,連親友都認不出來了,大家都稱她孝女。
守喪盡禮的鄧綏,十五歲時被召入宮。
入宮前,家中請來相士預(yù)測小鄧綏的命運。相士細看她的面貌、骨相,驚嘆不已:“小姐是大貴之相,貴不可言啊!此相若男必封侯,若女當(dāng)冊為后!”
家人也說,其祖父曾率領(lǐng)百萬之眾,戰(zhàn)事中卻從未妄殺一人;父親官府任職時,也曾憐憫工役,保全過幾千河工的性命。老天有眼,一定蔭及后代。
鄧綏也夢見過伸手觸天、吮吸玉柱的景象,解夢的人說,這都是圣王成事之前的征兆,吉不可言。這些吉夢天相,使家人暗自高興。
不攀比不爭寵
鄧綏入宮后,很快就引起和帝的注意,眾妃之中,她鶴立超群,不僅貌若天仙,而且談吐文雅,和帝非常寵愛她,封為貴人。
品性謙和的鄧貴人受寵而不驕,她嚴(yán)守宮律,進退有法度。鄧貴人有病,皇帝特許其母和兄弟入宮探望服侍,而且不限留宮時間。鄧貴人謝絕皇帝的好意,對和帝說:“宮中禁地,不宜外人久留。否則會讓人非議皇上偏私,影響您的清名,我也會被人謗以不知禮數(shù)啊。”
和帝聽了,大加褒揚,“別人都以讓親人到皇宮里走走為榮,你卻反以為慮,不惜克制自我,宮中其他的女人,哪個能比得上你啊!”
每當(dāng)宮中宴飲,眾妃嬪都爭奇斗艷,以求皇上喜愛,花枝招展中,唯鄧貴人素妝不飾,她盡量讓自己不顯眼,從不與別妃攀比爭寵。
她與陰皇后沾親,陰皇后是光武帝后陰麗華家族的后代,她們兩家世代聯(lián)姻。按照輩份,鄧貴人是陰皇后的表姨媽。但入宮后,鄧貴人懂得尊卑有序,奉侍陰皇后非常恭敬謹(jǐn)慎。
倘有衣服顏色與陰皇后相同,鄧貴人就立即更換;若與陰皇后同時覲見皇上,鄧貴人總是讓陰皇后就座,自己則離位側(cè)立,像侍女一樣;和帝如果向后妃們詢問事宜,鄧貴人絕不搶風(fēng)頭,一定要讓陰皇后先發(fā)言。
陰皇后嬌小玲瓏,而身材頎長的鄧貴人,有一米七高,為了表示謙恭,只要陰皇后在場,鄧貴人總是僂背弓腰,唯恐顯得“高人一頭”。 陰皇后有時舉止失當(dāng),她就主動為皇后遮掩,好像自己做錯了事一樣。
和帝理解她,憐惜地稱嘆道:“修身進德,這般用心,真難為你啊!”
知書達理的鄧貴人,處處溫良謙讓,舉止有規(guī)有矩,不僅與同等身份的妃嬪友愛,也克己體下,連宮人仆役都念她恩惠,所以后宮內(nèi)外對她都交口稱譽。
鄧貴人的到來,使陰皇后漸漸不被專寵,她心里有怨,所以對鄧貴人常有不善之舉,而鄧貴人總是心平氣和地屈從忍讓。隨著和帝對鄧貴人的寵愛日增,陰皇后漸漸失寵。鄧貴人不安起來,有時和帝連日留宿,鄧貴人便假稱有病推辭。
當(dāng)時,漢和帝已數(shù)次失去皇子,鄧貴人擔(dān)憂皇帝后代不旺,常垂淚嘆息,她多次親自選進才人,以供皇帝歡心,廣延帝嗣。
推辭謙讓后位
陰皇后越來越嫉恨鄧貴人,一次和帝病危,陰皇后私下說:“我一旦得志,絕不讓鄧家有活口!”偏偏宮人多得鄧貴人恩惠,竟將密語轉(zhuǎn)告與鄧貴人。
鄧貴人震驚得掉下眼淚,失聲痛哭:“我竭盡誠意侍奉皇后,皇后還是不能容我!她這樣恨我,看來禍?zhǔn)虏贿h啊。當(dāng)年周公祈求替死周王,越姬(越王句踐之女)愿為丈夫(楚昭王)替身。我決定效法先賢,自了性命,以報皇上恩情,同時化解我鄧氏宗族之災(zāi),也不至于使皇后像當(dāng)年呂雉那樣制造‘人彘’,損害了她們陰家的名聲!”說罷就要飲毒自殺。
宮人堅決阻攔,并謊報皇上病己經(jīng)好轉(zhuǎn),鄧貴人信以為真,這才作罷。第二天,漢和帝果然痊愈了。
后來陰皇后與人合謀,以巫蠱詛咒陷害鄧貴人。事發(fā)核實后,陰皇后被廢黜。鄧貴人為陰皇后說情,和帝當(dāng)然不聽。鄧貴人就言稱病重拒絕和帝召幸,深居閉戶。
后來朝臣奏請和帝續(xù)立皇后,和帝對眾臣說,母儀天下絕非易事,只有鄧貴人能德配其位。鄧貴人上書,再三辭讓,言稱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當(dāng)任皇妃。然和帝大計已決,眾朝臣也一致?lián)碜o。于是,22歲的鄧貴人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鄧皇后居貴不奢。當(dāng)時后宮崇尚奢華,各郡國爭相進貢奇珍異玩,鄧皇后一即后位,就下令取消進貢珍玩,規(guī)定歲貢只收書籍和紙墨,其它不許入宮。漢和帝每次想封爵鄧氏家族,她都苦苦推辭,在漢和帝一朝,鄧皇后的大哥鄧騭只當(dāng)了個小小的虎賁中郎將,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中央警備團團長。
垂簾聽政四海平
鄧皇后25歲時,漢和帝駕崩。她接回和帝養(yǎng)在民間的兒子劉隆,立之為殤帝。鄧綏被尊為太后。因為殤帝剛滿百天,行登基大禮時,裹在襁褓中的殤帝被鄧太后抱在懷中接帝位。殤帝在位9個月即病死,鄧太后又立13歲的劉祜(和帝兄長劉慶之子)為帝,即漢安帝。
殤帝和安帝期間,鄧太后都臨朝聽政,她不為一己之私,鞠躬盡瘁,兢兢業(yè)業(yè)16載,先后輔佐了漢殤帝和漢安帝兩朝,綜理國政,匡扶漢室,同時又要謹(jǐn)防功高蓋主而致禍。身為巾幗,她展現(xiàn)出了一個女政治家卓絕的濟世之才。
不計前嫌
陰皇后被廢黜打入冷宮后,其家族被株連,其他同謀被以大逆不道罪入獄或流放,陰皇后后來也抑郁而終。
鄧太后憐其境遇,心存惻隱。她不計前嫌,對那些當(dāng)年因“巫蠱案”株連流放的親屬減免罪責(zé),讓他們回到原籍,返還還資財五百余萬,讓他們很快成為當(dāng)?shù)氐暮缽姶笞濉?/p>
明辨冤獄
在古代,逢有天災(zāi),帝王都會自省,督察清理刑獄。公元108年夏,京師大旱不雨,鄧太后親到官府審查是否有冤獄。當(dāng)時一個走不動路的囚徒被抬著來見鄧太后,他身體羸弱不堪,低頭不敢說話。將要離去的時候,他突然抬起頭,望著太后,想要說什么的樣子,欲語又止。
鄧太后察覺了,馬上叫人抬他回來,細細詢問,他這才大喊冤枉,說出實情。原來他被嚴(yán)刑拷問,被迫承認自己殺人,而他實在沒有殺人,因畏于官吏,堂上他不敢伸冤。太后立馬核實查驗,發(fā)現(xiàn)囚犯所說屬實,立刻將洛陽令下獄抵罪。一件冤案昭雪,太后此行還沒有回到宮里,老天就下了及時雨。
戒飭宗族
執(zhí)政嚴(yán)明的鄧太后內(nèi)檢左右,外抑宗族,對自己娘家人要求非常嚴(yán)格,絕不允許他們有非分之想,宣布外戚犯法一律嚴(yán)懲。她親自下詔京城司法及家鄉(xiāng)的官員:發(fā)現(xiàn)鄧族犯法,不得包庇。她哥哥鄧騭的兒子收接受賄賂事發(fā),鄧騭就將妻子和兒子頭發(fā)剃光,謝罪天下。
鄧太后認為,王朝更替,皆因失德失道。皇室子弟平日講究吃穿、排場,卻不學(xué)無術(shù),如果不加以引導(dǎo)教育,約己守法,就會禍敗滅家。她以文德教化子孫,專門召集內(nèi)戚等皇室子弟八十多人到京,開設(shè)學(xué)堂,傳授經(jīng)書,引導(dǎo)他們崇圣人之道,并親自督查他們的學(xué)習(xí)考試。
拜博學(xué)多才的班昭為老師
鄧太后臨朝后,拜博學(xué)多才的班昭為老師,請班昭參與政事。行止莊正的班昭試圖通過對宮中女性的教育,幫助鄧太后矯正時弊。在班昭影響下,宮中開辦講習(xí)課,讓宮人增加學(xué)識,太后白天理朝政,晚上還誦讀詩書,對比典章制度。
班昭晚年著《女誡》,堪稱女子的規(guī)范之典,深得太后推崇。班昭逝世后,太后親自為多年的老師素服舉哀,死后給予殊榮。太后母親陰氏病重,太后也親自服侍,直至最后一刻,極盡哀榮孝道。
太后還封蔡倫為候,支持蔡倫造紙,讓他改革造紙術(shù)。
鄧太后執(zhí)政期間,東漢經(jīng)歷了“十年水旱之災(zāi)”。每聽到老百姓饑荒,太后就通宵不能入睡,她為群下做表率,減少膳事,解除車馬,用以救濟困苦的黎民百姓。天下漸恢復(fù)安定,年歲還得到豐收。
總攬萬機的鄧太后日夜操勞,始終堅持依經(jīng)史之述,效古圣之法,使外戚宦官不能為禍。西線多年無戰(zhàn)事,強大的匈奴降服于漢朝,羌人暴動得以平息。
公元121年,鄧太后染病咯血,臥床不治,是年3月,年僅41歲的鄧太后駕崩,后與和帝合葬于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