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縣教師進修學校 尹志杰
經過幾年來的新課程培訓和教師自身的努力,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轉變,但總體教學現狀距新課程的要求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還需進一步轉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學生的參與還處于簡單的層面上,有效程度還很不夠。這主要體現在課堂中學生思維的參與不夠,他們所回答的還是去書本中找到的答案,而不是他們自己領悟到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
⑵觀點和結論的得出,還是由教師講授,學生接受,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得到真正地轉變,說教色彩仍很濃。
⑶教學仍處于教教材的層面上,創造性勞動少。
⑷課堂上過于追求標準的答案,學生富有個性的見解得不到充分地肯定。
2、備課上還應多下功夫,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對教材的鉆研不夠。主要體現在教學的重點處理不到位,三維目標得不到落實。
⑵問題的設計隨意性較強,思考性和開放性差。
⑶對課程的資源開發不夠,特別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方面的資源,不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經歷的或自己從各種媒體中獲得的實例來談,而是空談書中的觀點或是照搬書中的材料,使教學內容變得抽象、枯燥。
⑷給學生提供的信息過少,學生的思路不能得到拓展。
3、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
開放的課堂需要教師根據課堂上的情況隨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而目前絕大多數教師仍是按照預設的教學步驟操作,而不能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整教學,靈活性差。
4、一些教師在教材的使用上存在問題
這一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的教師就教材講教材,把教學內容變成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到教材中直接尋找答案,不注意挖掘課程資源,不能活用教材;二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拋開教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得不到落實。
5、忽視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絕大多數課堂中,問題多是由教師提出的,基本上是教師以一個一個的問題牽著學生走,學生基本上還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
6、忽視主題探究活動
思想品德新教材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在單元標題之下設“主題探究”活動。以主題統領單元的主要內容,安排任務型、課題式的“長作業”,使之貫穿單元教學的全過程。但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及思想上的顧慮,及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等原因,所有老師對主題探究活動都不重視,極大地影響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實踐能力、搜集與處理信息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養。
7、重教材輕課標
8、對內容和活動的關系處理不當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呈現方式及課程理念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做到“內容活動化”,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提升。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也有意識地嘗試了活動教學的方法,但在設計上,有的活動不能為內容服務,活動的目的不明確,而且活動后缺少思考和提升。
二、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新課程理論和本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習
針對目前政治課教學的現狀,我認為之所以課堂存在不同程度的包辦代替的現象、追求標準答案和教教材這些問題主要原因是教師還是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對新的教學思想沒有消化理解或曲解,所以要徹底轉變這種現狀,首要的是進一步加強對新的課程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加強對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師角色、課程理論等方面理論的學習,進一步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在此基礎上,加強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學習,深入理解學科新理念和標準中關于教學建議的部分。并把新的教育思想轉化為課堂教學中的自覺行為。
2、鉆研教材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備課中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的編排體系等,其次要認真挖掘教材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學科課程資源,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學校實際及教師實際出發,選準切入點和落腳點,做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3、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
首先是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并且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加強課后反思,進一步提高教學監控能力和教學的靈活性
5、平時注重材料的搜集和積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學會積累和運用,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6、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要提高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活動的能力,設計中要做到:以活動為載體,內容為依據,活動為內容服務。
7、認識主題探究活動的意義,精心策劃,開展好每一單元的主題探究活動。教師可在單元學習前布置長作業,也可把活動穿插到教學中,或是利用單獨的時間給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通過主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