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經在雜志上看到美國因特爾公司首席執行長官布蘭頓在“中美國際管理論壇”上的開場白:“一頭獅子率領的一群山羊,能夠打敗一只山羊帶領的一群獅子”。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說一個有能力的領導者會讓他所率領的團隊表現出神奇的力量。的確,每一個組織中都需要強有力的領導者,而領導者最重要的特質是領導力。那么,如何來提升校長的領導力呢,理念、實在、服務是提升校長領導力的真諦。
一、獨特的辦學理念是提升校長領導力的前提
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理念上的領導。校長對理念的領導力應該是校長領導力的起源和根本。作為一校之長,不僅是行政上的領導與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領導與管理。要把握正確的思想方向,營造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思想氛圍,引領廣大師生緊緊圍繞學校的工作目標,努力做到“三個全面”,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有效管理,把教育教學工作做細、做實、做優、做出特色。
1.細節理念,把學校管理工作做細。
細節決定成敗,學校的常規管理要在“細”字上下功夫。小到從學生的放學的路隊、從課間活動到課堂常規、從廁所的打掃到個人的衛生等等,大到學校的硬件建設,都要有明確的規定和細化的要求。通過落實這些要求和做法,強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管理、學會做人。讓細節理念成為支撐學校各項工作的指明燈。
2.務實理念,把學校管理工作夯實。
學校管理規范工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不能會上重要,落實次要;檢查時重要,通報時次要;參觀前重要,參觀后次要。而要夯實、確保 “三個到位”,即制定的規范執行到位、明確的責任落實到位、出現的問題追究到位。在各項工作中,領導、教師、學生人人既是督查員,又是被督查的對象。不是領導層層交辦,而是個個領班督辦。真正形成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參與管理的良好氛圍。
3.優質理念,把學校的管理工作做優。
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為師生、社會、學生家長搞好優質服務。校長要做師生的服務者,要確立學生是教育對象又是服務對象,教師是管理對象又是服務對象的思想。因此,要牢固樹立服務育人的思想,以師生為本,構建和諧校園,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字一句,處處彰顯服務育人的功能,使師生的心靈產生良好的凈化和積極的暗示。
4.創特理念,把學校辦有特色。
一所學校是否能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能否營造和諧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能否有一種精神文化引領廣大師生向前發展,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是否有特色。因而要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學校所處的環境、師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學校的特色。通過特色來樹立學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讓特色來提高學校的美譽度與知名度,讓特色來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二、辦實在的教育是提升校長領導力的關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校長要做整個的校長,國家把整個的學校交給你,你就用整個的身心去做整個的校長。”因而,新課改、新形勢下的校長,做好教育工作除了要有自己的辦學思想外,還要用真心去做實實在在的本真教育。讓學校教育出實效,最終建成優質學校,而不是靠平時喊與宣傳出來的優質學校。
1.端正育人目標
辦實在的教育,作為校長不能只把升學率、分數作為衡量教師教學績效的重要尺度,不能把學生考多少分作為優劣教師的分界線。而要著眼于學生一生的發展,為每個孩子提供成才的途徑和機會。讓每個接受過教育的孩子都能抬起頭走路,挺起胸做人,有理想、有自信、有個性、有創造力,真正的把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教師追求的真諦。
2.創造人文氛圍
辦實在的教育,作為校長,要為師生成長積極創造適宜的空氣、水和溫度,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始終堅信,一所學校只有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有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教師是學校的第一教育資源,以學生為中心和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實現,要靠教師去落實。所以校長要始終把人性化的管理意識裝在心中,盡量多地為教師著想,為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給他們解決后顧之憂,把制度管理和人文關懷結合起來,把利益驅動和精神激勵結合起來。
3.遵循教育規律
辦實在的教育,作為校長,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既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又要切合校情實際。我不太贊成教育的跨越式發展這個觀點,因為教育的周期較長,教育和人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作為教育工作者只能去發現和遵循它,但不能去破壞。要把握好教育教學這個“度”,不能認為“我是為師生好就可以無所不為”,更不能認為“只要有高升學率或所謂的分數前幾名我什么都能做”,要積極倡導“智慧加有效的教育”,讓素質提升和應試能力漸行漸進,引領學生走向全面發展、科學發展的成才目標。努力使我們的教育實踐真正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奠基石。
4.提升學校內涵
辦實在的教育,作為校長,要引領廣大教師認真反思,備真實的課,上有效的課,上本真的課,同時,作為校長,還要注重機制建設。有不少學校名師不少,高樓林立,但卻缺了教育中應有的大氣,這就是他們多的是外顯的物質文化,而缺少的是內隱的內涵文化。學校內涵發展,要求在軟硬件建設、師資、管理、教科研、教育理念等諸多方面要辦得有風格、有個性、有特色、有品位。這其中機制起著重要的作用。機制是一種文化,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相結合的產物,要通過機制建設達到兩個目的:一是積淀深厚的學校文化、傳統和美譽,二是辦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
5.提高自身魅力
辦實在的教育,作為校長,要注重塑造自身的職業形象。校長不是借助行政權力,而是借助自己的品行、學識、性格、氣質和高超的管理水平等自身因素在學校師生中產生的信服力、感召力、凝聚力、親和力等這些超越權力的力量,這就是我們現代學校管理所要追求的非權力影響力。在日常的學校管理工作中,校長要通過自己的學識和人格來對學校的師生產生影響。形成能夠吸引人、影響人的魅力,使師生員工緊密團結在校長周圍,沿著學校的發展目標共同前進。
三、變“管理”為“服務”是提升校長領導力的著力點
校長的首要任務就是為教師、學生、家長、學校搞好服務,這已經是廣大校長的共識。
1.服務教師
現代學校校長的工作就是服務義務。服務教師,就要求校長要關心教師的思想、生活、學習乃至心理,實現人與人的和諧。校領導班子的每一個成員都能真誠對待每一位教師,和教師保持平等意識,在和教師的溝通中走進他們的心靈,和教師心連心、心貼心,創造條件滿足教師的合理要求。在政治上關心教師,生活上幫助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心理上理解他們,保持教師的身心健康。誰有了困難,都要主動的關懷和幫助;誰有了煩惱,都要主動的去安慰和交心;誰有了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2.服務學生
教育就是要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關愛留守兒童中的特困生、后進生、問題生這些弱勢群體,平時,教師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并要求自己,從我做起,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不僅關心學生的各個方面,而且關心學生發展的全過程,促進學生的平衡發展,尤其是要包容學生,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采取賞識教育,讓他們用自身的“亮點”來照亮自己,發展潛能,提高自身的素質。使整個校園洋溢著濃濃的大家庭般的溫馨之情,讓校園成為一個團結友好的精神家園。
3.服務家長
目前,學校里許多教師都把家訪變成了校訪,教師不是到學生家去了解情況,而是讓家長到學校來,動輒對家長進行一番訓斥,讓家長在學校抬不起頭來,回家后直接遷怒于自己的孩子。從此,造成了惡性循環。讓家長討厭學校,學生不喜歡老師,甚至造成親子教育的缺失。因此,教育除了服務于教師與學生外, 還要服務于家長,要定期召開家長會,辦家長學校,經常與家長溝通,向家長講解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讓家長知道如何來做一名合格的家長。使家校教育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4.服務學校
作為校長,要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一樣來經營、來引領,學校的事自己爭著帶頭做,而不是做一個發號命令的領導者,自己做不到的堅決不讓別人做, 自己能做到的堅決不讓教師來做,用自己的行為引領教師向前發展,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學生向優發展,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學校可持續發展。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說過,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長對學校的“靈魂”作用,取決于他的領導力。校長的領導力,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成功與失敗。無數學校的辦學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命題。作為一種領導智慧和領導者的綜合素質,校長領導力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學校管理中自覺修煉、積極踐行的結果。因而,新課程理念下的校長,要擁有戰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精神、藝術家的頭腦;不跟“風”,不追“熱”,不搞花架子,不做文字游戲;充分尊重、信任、關愛學校組織成員,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學會傾聽、溝通、與人合作、求同存異,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專長,使他們有種歸屬感;把個人融入團隊之中,心情舒暢地學習、工作與生活,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實在的教育,做好自己的服務角色。切實讓校長的領導力為教師提供能夠幸福的工作條件,為學生提供能夠快樂成長的沃土。那么,校長的領導力也會在無形中提升,校長就會成為長期留存在老師心目中的崇拜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