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政教處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錄入時間:2009-4-10 14:28:01 點擊數: 2025次
一、指導思想
行為規范教育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的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根據上述精神,我校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以“誠信意識、公共秩序、愛護環境、文明禮貌”為抓手從我校實際出發,積極開展各項建設活動,以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形成以“文明、誠信、愛國、守法”為特點的我校學生的鮮明、持久的道德風貌。
二、 工作目標
堅持“重在建設,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文明行為養成教育”為主題,重在培養學生基本的社會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努力實施《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在“誠信意識、公共秩序、愛護環境、文明禮貌”等方面積極推進“五小”行動,即在校爭做小伙伴;獨處爭做小主人;在家爭做小幫手;在社會爭做小標兵;在社區爭做小衛士。努力探索和構建體現以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為核心的有特色的行為規范示范校建設的新模式、新機制。從而使我校能進一步在精神文明建設、校風建設、師生行為規范和文明程度等方面有新提高。
三、規劃要點
(一)、學校建設與管理
1、深入班級調查本校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等狀況,結合《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以“文明行為養成教育”為主題從“誠信意識、公共秩序、愛護環境、文明禮貌”四方面制定我校行為規范教育計劃。
2、以家長學校、學生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等為載體,深入挖掘行為規范教育資源,拓展教育時空,進一步完善“三位一體”的行為規范教育體制。家教指導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突破。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等多種形式廣泛聯系,讓學生主動參與社會,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檢驗和校正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積極開展與行為規范教育有關的德育科研。針對新時期學生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有目的有重點地選定研究課題,從實效性出發進行攻關。三年里爭取申請1~2個市級課題。
4、扎實開展師德建設,制定可操作的學校師德規范,弘揚先進典型,樹立師德建設楷模,發揮好師德榜樣作用,以教師良好的行為規范水平來影響學生的行為。
(二)、學生教育和培養
1、落實《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針對初中學生特點和初中階段基礎道德的具體內容,加強校風校紀建設,并對學生進行基礎道德的宣講和教育。
2、 以學校科技文化藝術等系列活動和探究性學習為載體,加強德育滲透和德育活動化探索,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3、積極開發與行為規范教育有關地德育校本課程,從而使行為規范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作用明顯加強,行為規范不再僅僅是學生的外顯行為而是學生深層思想的自覺表現。行為規范校本課程的具體實施包括行為規范教育(通過班會、校會、國旗下講話等)、行為規范實施(頒布行為規范實施細則、進行評比檢查等)和行為規范評價(行為規范示范班、示范員評選)對學生品德行為進行評價等)。
4、注重行為規范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整合,探索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行為的自覺規范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大多數學生的外顯行為做到人格自尊、行為自律、學習自覺、工作自強、生活自理。
5、從“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理念出發關注行為困難、學習困難、生活困難學生的成長,積極探索有效的幫教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學校建設與管理
1、 深入學習,強化宣傳。組織全校教職工深入學習《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以及有關文件精神,樹立全員育人觀念,明確崗位職責,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制定師德建設計劃,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師德水平,用教師良好的行為規范水平感染學生。
2分步實施,狠抓落實。根據《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認真制定長計劃、短安排。針對不同年段,不同時期分階段、有重點地貫徹實施。如:新生進入學校先要認真組織學習《計劃》《規范》內容進行養成、適應訓練。其他年級則經常性按《計劃》《規范》要求檢查對照自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注重抓薄弱環節,強化養成教育。
3、 設立有學校領導、教師、家委會成員、有關社會組織成員組成的德育工作監督機構。針對出現的德育新情況新問題定期研討,互相促進、確保德育工作全面貫徹落實。
4、加強“三教”網絡建設,凝聚學校教育合力。
⑴、完善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制度,充分發揮他們在學校行為規范示范校建設中的作用。要利用家長學校、家委會等廣泛發動學生家長配合學校開展各項教育活動,著重從基礎道德和基礎文明行為習慣方面提出配合要求,以“誠信意識、公共秩序、保護環境、文明禮貌”等方面為重點啟發學生家長嚴于律己,用自身良好的行為熏陶孩子,化工夫下力氣配合學校開展行為規范教育。例如可以在家中父母與孩子簽定一份家庭公約;設計一本孩子與父母對話的記載本加強溝通交流等。
⑵、想辦法創條件積極主動與社區居委會、司法機關等有關單位聯系,聘請校外輔導員。通過他們來校作輔導報告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遵紀守法等教育,以開展共建共育活動,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
5、辦好業余團校,提高學生思想素質。以“抓先進帶中間,完善推優入團制度,嚴把入團關”為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強學生業余團校的建設。在團校中對學生進行團的基礎知識教育與時事政治教育,引導他們積極向團組織靠攏,用實際行動爭取在組織上、思想上、行動上加入共青團組織。
(二)、學生教育和培養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管理,激勵學生自我超越。
⑴充分發揮班干部應有作用,不斷完善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管理機制。在選拔上實行競選與選舉相結合;在培養上采取崗前培訓,實踐鍛煉,經驗交流等途徑進行;在管理上實行民主評定,等級考評制度。
⑵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完善值周班制度和值日崗制度。值周班、值日崗在初次上崗前都組織培訓,明確上崗時間、地點、分工、職責等。對值周班、值日崗工作情況組織評估量分,列入班主任及班級考核。
(3)開展學生道德發展自我評估活動。一方面各班根據班級實際由學生自己制定班級公約。班主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另一方面創設《初中學生行為規范與道德發展自評月表》,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為自己制定一個某階段可以做到的公約,以形成自我約束。在開展此項活動時可以配合各種活動進行,從而達到學生主動發展,形成不斷“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創造新我”的強大心理動力。
2、利用黑板報、墻報、校園網絡等媒體,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文體活動等形式大力向全校學生宣傳《計劃》、《規范》的內容,寓教育宣傳于活動中,寓教于樂,使學生人人知曉《計劃》、《規范》內容,人人明白實踐《計劃》遵守《規范》的道理,明理導行。利用校會、班會等表揚遵規守紀執行規范的好人好事。
3、進一步完善富有我校特色的一月一重點行為訓練制度和行為規范示范班示范員評比制度。每學期根據學生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制定每月訓練重點,狠抓落實。不斷完善“輿論宣傳”和“檢查評比”兩個中繼環節,扎實開展以評選行為規范示范班、示范員為主的爭先創優活動。
4、 每學期從“誠信意識、公共秩序、保護環境、文明禮貌”等方面,有計劃有重點為學生開設系列講座,如文明禮儀講座、交通安全講座、法制講座等。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增強校園文化對學生行為的熏陶感染作用。
⑴、配合公安、教育等部門聯合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加強對保衛人員的管理,做好提高保衛人員業務素質和思想素質工作,以凈化校園及周邊環境。
⑵、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網絡等宣傳工具的作用,充分發揮動員會、表彰會、報告會等的應有作用,創設育人環境,營造育人氛圍。繼續開展好文體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⑶ 扎實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努力建設學習型班級。可以開展學生座右銘活動、班徽班歌設計等活動。也可以開展讀書活動,有選擇地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籍報刊等。通過這樣一系列活動在班級中營造濃濃的班級文化,以濃郁的班級文化使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6、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通過心理活動課、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活動等形式縱向構建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如學習方面、人際交往方面、自我意識方面和人格方面等);橫向構建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健康的培養相結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等)。通過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來來規范學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