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手”的主要職責,就是給掌握最終拍板權的一把手當高級咨議。因此,在任何情況下,一個稱職的優秀的副手都要十分重視和十分善于掌握情況,研究問題,準備方案,提供思路,當然還應具有相當全面的行政能力,去推行“一把手”所拍板定下的工作思路。
作為一名副手,應該具備這樣的能力和素質:像演員一樣去扮演角色。不是把角色變成你自己,而是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名成功的副手。而一旦角色定位不準或不清晰,就容易造成角色錯位、角色越位、角色不到位和角色迷失等不良現象。其結果往往是“種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越廚代庖、甚至和一把手對著干和一把手較起勁。所以,副手要準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和地位,盡職盡責,力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與上級領導鼎力配合,使自己最終成為事業上的佼佼者,順利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目標,更好地促進單位的發展和人員的團結。
對于一個學校和組織來說,作為正職的“一號人物”是團隊的精神領袖,是戰略決策的靈魂,他發號施令、不怒自威。有他在,誰都踏實。而作為副手和助手可以說是團隊的中流砥柱,是執行運營的中堅,他縱橫馳騁、決戰沙場。沒他在,許多工作都會變得茫然無序,甚至如同一盤散沙。眾所周知,一個幾千人的大型學校,僅靠“一號人物”事無巨細一個人去打拼是不現實的。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無論多么能干的一把手,都需要副手和助手。于是,以團隊為本的副職和處室角色,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了。“副職”雖然不是一個學校的最高決策者,卻是“一號人物”身邊無可替代的參謀,也是整個團隊鏈條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他們雖不像正職那樣叱咤風云,卻在領導群體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因此,許多正職的領導者都深切地體會和認識到:找到可以信賴的副手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在領導班子中,既然副手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角色,他們又如何在這種“承上啟下”的環境中游刃有余地開展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呢?這可是每一個副手都必須面臨的現實而需考慮的問題。有人說:“當副手難,當好副手更難。”更有人用“有限的權力,無限的責任”來形容副手。可見,當好副手是需要不斷磨礪和歷練的,更需要具備綜合能力和技能。
一方面,副手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融入學校文化,熟悉學校各方面業務,演好配角,立足本職,唱好主角;另一方面,副手也要站高望遠,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而不能隨波逐流,要從學校的全局出發,提出富有挑戰性、實效性的獨到見解。把崗位當榮譽,盡職盡責地做好每一件事。
正是基于以上觀點,副手應該如何認知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如何配合好正職的工作,如何為“一號人物”遮風擋雨,如何提高自己全方位的管理能力,如何起到在組織中應盡的各種協調作用,最終使學校和組織更加和諧向上、欣欣向榮等,這都需要每一位作為副職和助手者認真學習和思考、不斷歷練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