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雜談 |
第三部分 增強法律意識
(十二)感受法律
71.法律的三個基本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國家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72.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分類: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以將它們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
73.犯罪的含義: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74.刑罰的種類: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三種。
75.公民在行使權利時應注意的問題: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或自由。
76.公民要自覺履行義務:法律鼓勵去做的,我們積極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們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
(十三)未成年人保護
77.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國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設置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道防線。
78.善于保護自己:面對突發的事故和侵害,我們青少年要積極爭取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護。如果這些保護不能及時到位,我們就要盡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與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如: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十四)人身權利
79.公民享有人格權。人格權是做人的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生命健康權是首要的人格權。
80.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要珍愛生命,維護健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
81.人格尊嚴權的含義及表現:公民享有的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82.名譽權的含義: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83.肖像權的含義及保護: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84.姓名權的含義及保護: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不得盜用、冒用他人姓名。
85.隱私權的含義及保護: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但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執法機關依法調查和公開當事人的有關信息,則不屬于侵權行為。
(十五)文化和經濟權利
86.受教育權的含義: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87.義務教育的特征:強制性、公益性和統一性。
88.自覺履行受教育義務:受教育是法律賦予我們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們必須履行的義務。我們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89.財產所有權的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90.遺產及其繼承: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遺產繼承包括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
91.智力成果權及其保護:智力成果權,也稱知識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商業秘密等。公民享有知識產權不受年齡限制,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不受侵犯。
92.消費者的主要權益: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
93.消費者應注意的問題: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進行適當合理的消費;維護市場秩序,有修養、講道德。
94.消費者的維權途徑: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
(十六)法律與社會秩序
95.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重要環節:依法行政。(3)對公民的要求: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96.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97.如何正確行使建議權、監督權:我們行使建議權、監督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貼大字報、聚眾鬧事等法律所禁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