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從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經形成,隨后慢慢發展,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醫文化博大精深,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結合多種治療方法,形成完整的中醫體系,許多疾病通過中醫的調理得到改善。然而,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中醫只能調理身體,無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原因是什么呢?
為什么有人說中醫只能調理治不好病?
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過程中,同樣存在某些爭議。相對于西醫來說,中醫治療疾病的進程比較緩慢,在治病過程中,需要調理患者機體各方面,因此治療時間比較長,導致很多人認為中醫無法治好疾病。西醫治療疾病時常使用西藥,西藥見效快,但是存在較多的副作用,對人體肝腎等器官可能存在影響。
而中醫見效慢,卻可以治本,通過身體的慢慢調理來恢復健康。因此,在中醫的認識上,人們還存在某些缺陷,只要對癥下藥,中醫同樣可以治好疾病。
另外,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準確性比西醫常用的醫療設備缺乏說服性。因此,現在很多人更加依賴西醫,認為西醫的診斷準確性更高,更具有說服力。無論什么疾病,在醫療設備的診斷下都可以一清二楚。但是,中醫只是通過簡單的診脈來診斷疾病,容易出現誤差,導致許多人對中醫失去了信心。
從整體上來看,中醫治療疾病是有依據的,很多重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輔以中醫,可以降低西藥帶來的身體傷害以及副作用。并且,很多中草藥還具備了眾多功效,能夠有效治療某些疾病。因此,在中醫治療疾病這方面,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合理辯證。雖然中醫治愈疾病的速度沒有西醫快,但是同樣有利也有弊。
綜上所述,人們之所以說中醫只能調理治不好病,跟中醫的溫和性質有關,沒有西藥那么猛烈,一服用就見效。而對于小病小痛,有人認為,利用中醫來治療反而更好,可以起到內調的作用。另外對于一些癌癥治療,醫學上也會選擇中醫來輔助治療,這樣中西合璧才能高效將癌細胞“制伏”,所以不要對中醫存在過多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