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到底是否應該反壟斷

1950年,美國國會召開了一次聽證會。會上,國會議員向經濟學家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詢問了一些關于反壟斷的問題。當時,美國眾議院正在調查美國鋼鐵行業的壟斷。

當時,國家應該出手反壟斷,用行政力量拆解那些大企業,已經成了美國社會的共識。施蒂格勒作為經濟學家,非常支持政府的反壟斷,所以,他被召去參加國會的這次聽證會。

議員們詢問施蒂格勒,為了維護自由競爭,是否應該把大型鋼鐵公司拆解?拆解是否可行?如果拆解了,是否能解決壟斷問題?施蒂格勒明確地回答說:行業集中度太高,必然危害市場競爭。拆解大企業,不但是應該的,而且實施沒問題,完全可以做到。

多年以后,施蒂格勒在回憶錄中回顧自己在這次國會聽證會上的發言時,感想是“震驚不已”。他震驚于自己的狂妄無知。其實,他對鋼鐵行業并不了解,無論是斷言大鋼企危害市場競爭,還是認為拆解他們很容易,都是信口開河。當時他信奉的反壟斷經濟學理論,后來,他幾乎全都放棄了。

你可別以為這位施蒂格勒經濟學水平很低。他可是大經濟學家。施蒂格勒是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的大將之一,和米爾頓·弗里德曼齊名,是自由市場經濟觀念的堅定支持者。

這樣一位“右派”經濟學家,當初卻曾經大力支持政府直接干預市場的反壟斷法。由此也可見當時美國社會對反壟斷的高度共識。


南北戰爭到一戰這幾十年,被稱為美國的“鍍金時代”。這是美國工業高速發展的幾十年,也是美國奠定國家基業的幾十年。經過“鍍金時代”,美國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家,也從此進入了壟斷經濟時代。

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早期、中期,壟斷問題不突出。這時候,大家都是白手起家,規模不大。經濟發展呈現“百舸爭流、千帆競技”之態。經濟高速發展一段時間以后,企業的規模,必然出現分化,有大有小,有強有弱。這時,大企業憑借資金優勢和市場地位,開始加速擴張,主要是并購同行。很多行業的集中度漸漸提高。壟斷問題開始出現。

壟斷現象在美國表現得最為典型。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遠離歐洲大陸,避免了歐洲大陸的種種政治糾紛,南北戰爭以后國內保持了整體和平,革命、戰爭等等的影響很小,經濟發展比較“純粹”,壟斷也就“自然生長”了。另一方面,美國經濟體量大,美國的大企業,往往都是世界級的。資金實力和行動能力都很強,所以,美國的壟斷,來勢尤為兇猛。

對于經濟的壟斷,美國社會很快有了反應。經濟學的反壟斷理論應用而生。經濟學家和公眾都相信,壟斷必然破壞市場競爭。大家都呼吁政府“該出手時就出手”,阻止經濟的壟斷趨勢,維持市場自由競爭。

二戰結束以后,不打大仗了,大家的關注力重新轉向國內問題。戰前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熱點的壟斷問題,更是成了關注熱點。前文所述的聽證會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召開的。當時,美國政府已經決定大力開展反壟斷。國會的調查和聽證就是行動計劃的一部分——請經濟學家來幫助論證反壟斷的正確性。

施蒂格勒等經濟學家對政府的反壟斷政策非常支持。他們堅信,行業的高集中度和自由競爭是不相容的。要想保持市場的自由競爭,就必須拆解那些壟斷的大企業。在這方面,美國經濟學家們有強烈共識。也因此,反壟斷法的地位被抬得很高,被稱為“市場經濟的憲法”。


但是,1950年代以來美國反壟斷的司法實踐,卻并不順利。反壟斷案件往往曠日持久、耗資巨大。這是因為,在案件的調查和審判的過程中,法學家和經濟學家發現了很多反壟斷指控的自相矛盾之處。換句話說,反壟斷司法,很難找到能夠自圓其說的邏輯鏈條。

首先,說某行業壟斷,當然要明確那個行業指的是什么,也就是市場范圍是什么。但這個“明確”可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比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在PC的操作系統中占有率很高,看上去是壟斷。但在整個軟件市場中,Windows的占有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幾。總不能把百分之幾說成是壟斷吧。那么,到底把界限劃在哪里呢?似乎怎么劃都有道理。法官判案,當然要有明確的依據。連壟斷的市場范圍都難以劃定,這案子怎么判啊。

實際上,被大家批評的“壟斷者”,往往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市場占有率過高,而是因為他們太成功、賺錢太多,大家嫉妒眼紅而已。還以微軟的Windows為例。當初PC興盛的時候,大家嫉妒微軟的日進斗金,所以對他們掄起反壟斷大棒。可到了今天,PC早已被手機擠到一邊。雖然Windows在PC操作系統上的占有率仍然很高,但Who cares?微軟?微軟是干嘛的?他們賣菜折扣高么?

其次,經濟學家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很多被指責為壟斷者操縱市場的行為,包括縱向聯合、串謀定價、低價傾銷等等,實際上是市場競爭的正常現象。所謂的壟斷優勢,在現實中并不存在。有一位經濟學家諷刺說:價格高了,就是壟斷定價;價格低了,就是低價傾銷。價格不變,則是瓜分市場。總之,說你壟斷,你就壟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轉向反對反壟斷。施蒂格勒就是其中一位。最終,這種改變促成了經濟學的一場革命——法與經濟學運動。以芝加哥學派為核心,美國的經濟學家證明,反壟斷法在法律、經濟上站不住腳,實際上就是政府對市場、對經濟的粗暴干預,不但不能維護市場競爭,反而是在破壞市場競爭。

施蒂格勒、弗里德曼都是法與經濟學運動中的大將。而且,他們的行動能力很強,對美國司法界的影響很大。弗里德曼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瑞典出席了頒獎儀式以后,他匆匆趕回美國。之所以如此匆忙,是因為他要去給一批美國法官講課,講課內容就是反壟斷法為什么是錯誤的。當時,芝加哥學派有一個培訓計劃,一批批地給美國法官上經濟學課。弗里德曼是主要講課人之一。

法官們聽了弗里德曼們的課以后,也改變了對反壟斷法的態度。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反壟斷官司的大量減少。反壟斷法這個“市場經濟的憲法”在美國的聲譽大不如前了。


作為經濟學愛好者之一,美國這場“法與經濟學”的革命,對我個人影響也很大。看了相關經濟學家的著作以后,我也相信,壟斷問題并不存在,市場競爭自己就能解決和克制壟斷。反壟斷法其實就是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1990年代,中國也引進了反壟斷法。基于上述認識,我認為中國的反壟斷立法是不必要的,是從美國學來的“歪經”。況且,美國那邊已經“革命”了。中國卻把人家不要“舊貨”撿回來了。

可是,進入21世紀以后,尤其是2010年以后,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發展現實,卻越來越強有力地證明,反壟斷法是有用的,是很有必要的。芝加哥學派對反壟斷的批評,很片面。美國社會之前對壟斷的警惕和反對,雖然理論上說不過經濟學家,其實反而是正確的。

芝加哥學派的問題出在他們“經濟-政治”涇渭分明的分析方法上。

人這種自私的動物,有一種不可避免的傾向,那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如果沒有制約因素,一定會發展到濫用。

芝加哥學派對那些大企業行為的分析,都基于一種假設:他們只是市場中的經濟力量。如果事情果然如此,那確實沒必要為市場壟斷擔心。

但是,巨額的資金、龐大的員工隊伍、集中起來的大量優秀精英、非常重要的資源和技術、壓倒性的市場占有率等等優勢,從來都不會局限在經濟領域,而是必然擴展到政治、文化、社會心理等各個方面。

那些手握巨大資源的私人及其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會使出所能使用的各種辦法——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因此,僅僅從經濟規律的角度分析他們的行為,太片面了。

一個幾億規模的企業,即使有一些“操作市場”“操縱價格”的動作,也不會有多大危害。市場競爭有很多辦法限制和反制他。在這個層面,芝加哥學派的分析的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企業規模達到千億萬億,情況可就完全不同了。

對于萬億級別的企業來說,拿出幾百上千億的資金影響政治、影響立法,打造有利于他們不利于其他人的制度環境,非常劃算。只要行得通,企業的股東和投資人都會樂于支持類似計劃。畢竟,市場競爭太辛苦了。與其辛辛苦苦討好消費者打敗競爭對手,不如討好收買立法者。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嘛。

而世界上有幾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包括他們的總統,能禁受得起百億千億級別的“考驗”呢?


可見,那些規模巨大的企業,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優勢,插手法律、政治,甚至直接在政府中扶植代理人。放任這些大企業的“自由競爭”,其實就是放任國家政治任人腐蝕、隨意敗壞。

這一點在很多發展中國家表現得非常明顯。跨國企業、當地的大資本,可以毫不費力地控制政府,需要用錢可以用錢,需要用槍也可以用槍。總之,掌握優勢資源的人,總有辦法把他們的優勢變成權力優勢,挖好護城河,然后就可以世世代代“躺著賺錢”了。

實際上,即使國家力量強大、法治基礎雄厚的美國,現在回頭去看,因為事實上放棄了反壟斷,1980年代以后,資本也以各種方式深深滲入了政治。從軍工集團對國家外交、軍事政策的控制,到金融集團推動國家放松管制,20世紀初美國人擔心不已的壟斷企業的危害,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現實。美國國家也因此明顯進入了“下行道”。

因此,對市場中的大型企業,對那些掌握了巨額資源的資本集團,實施包括反壟斷法在內的種種管制,確實是市場經濟“憲法”級別的制度設置。沒有這些管制,市場經濟很快就會變質、敗壞。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

中國的經驗進一步表明,對市場壟斷勢力的管制,恰恰不能依賴司法途徑。因為,這實際上是政治問題。政治問題只能政治解決。政治問題指望司法解決,是行不通的。司法解決必然被動和滯后。而對市場條件的快速變化,必須實施及時、前置的政治解決。

曾經,很多人擔心或者預言,中國必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現在,繼續說這一套的人已經不多了。中國之所以能避免很多國家深陷其中的“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就在中國政府堅持了對市場的管制,堅持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有些個案,雖然不符合司法的原則,但的確解決了問題,預防了危機。

這其中的理論,還有待歸納和總結。總之,繼反壟斷、反反壟斷以后,現在世界好像在更高的層面上重新回到了反壟斷。據說,美國經濟學界也有類似的思潮。相關著作我還沒看到,接下來找找看。

世界出現類似的思潮,并不奇怪。因為大家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曾經,大家以為,“不管”“放手”就能打造出好的市場經濟。現在,人們漸漸認識到,好國家、好社會、好市場,都必然是積極有為的產物。消極無為,無所作為,好東西是不會自動降臨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李子旸:我們需要反壟斷嗎?
揭開法律經濟學的面紗
360為什么會輸:趙燁律師3Q反壟斷案辦案札記
薩繆爾森 | 我們時代的經濟學:諾獎90華誕紀念演講
Eric Posner: 反壟斷法的勞動力市場問題 – 美國勞動法觀察
美國現代反托拉斯法發展簡史(電子專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酒泉市| 荥经县| 调兵山市| 赤水市| 泽州县| 塘沽区| 扶沟县| 莱州市| 莱阳市| 龙胜| 应用必备| 怀来县| 连山| 屏东县| 马公市| 隆子县| 永善县| 比如县| 阿坝县| 枝江市| 孟津县| 双鸭山市| 金坛市| 旅游| 尼木县| 石首市| 金门县| 万全县| 金沙县| 随州市| 无锡市| 丰宁| 西昌市| 逊克县| 永昌县| 黄冈市| 抚顺县| 克拉玛依市| 保靖县| 郎溪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