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經常能看到一些人在評論區吵起來也沒有一個結論,但我覺得要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談成品質量。不談成品的質量就說成本和預算,那就是耍流氓啊。
好比上圖這種水平的建模和美術設計的3D動畫,你覺得
像上圖這樣的2D動畫,連發絲的細節都畫出來了,相對要下的功夫可不是一般的3D動畫可以比的。
另外,“成本”這個詞,其實意思可以很廣泛。“成本”未必只有經濟上的成本,還有時間成本,這也很重要。
所以這篇文章就分兩塊來說一下不同動畫制作方式的成本區別。大前提,自然是為了精益求精
首先是經濟成本的問題。
在手繪動畫最發達的日本,其實因為手繪動畫勞動成本被壓得很低的原因,所以其實成本并沒有想象
而一部日本的1個半小時的劇場版2D動畫,又或者說是動畫電影,預算大概在1-2億日幣,高的會接近7-8億日幣,例如2億日幣的劇場版,折合人民幣,大概也就是1300多萬人民幣的開支;
這是日本2D動畫的情況。
但美國的3D動畫,又完全是不同的一番景象。
美國的迪士尼動畫,一部的投資是以千萬美元為單位計算的。像是《冰雪奇緣》這樣的長篇動畫電影,預算可以輕松超過一億美元。
為什么3D動畫會這么貴?
那是因為迪士尼、皮克斯等大型企業對于動畫的效果追求是極致的。在建模,場景、美工、燈光、
為什么2D手繪會這么便宜
很多人想當然
但一旦追求高質量的3D建模,精度可以媲美耐心的手繪效果,那無論是做三渲二也好,還是做歐美式的那種表情動作很夸張的CG,成本就蹭蹭往上長,尤其是復雜的頭發要表現好,相當難。
第二部分就是時間成本的區別。
很多人會覺得,3D動畫節約的是時間。這是3D動畫畫面精度不高的情況下。一旦你要追求3DCG可以媲美手繪甚至在紋理層面超越手繪動畫的情況下,渲染每一個場景、每一個角色,每一串動作的時間成本會成倍增加。
日本手繪的劇場版動畫,周期大都在2年左右,
總的來說,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時間成本,只要追求足夠高,3D動畫的成本上限都是超越2D動畫的。日本手繪動畫成本上限,就是高畑勛的《輝夜姬物語》,耗資50億日幣,但你可以和迪士尼的動畫大片比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