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醫(yī)生!
脾胃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為什么總要說它呢,就是因為它實在太重要。都說五臟六腑親兄弟,氣血才是父母親。氣血從哪兒來呢,那就是我們的脾胃了。繞了一圈,最終還是回到了脾胃,所以保護好脾胃,就是保護好身體的命根。
脾胃不好的人呢,很難有口福了,太酸太辣、太甜太油的都不能想吃就吃。一旦吃得多了,脾胃就罷工了,肚子脹痛得不行,食物堆在肚子里,難受得很,有的人還反酸,打嗝,甚至便秘。
而且,脾胃虛弱的人呢,不僅僅是沒了口福,還比別人更容易生病。第一,是因為脾胃差了之后,會影響到氣血得化生,氣血不足之后,正氣太虛,很多疾病都會一個個地找上門。
第二呢,脾胃虛弱了,不僅僅是影響到了食物的消化,食物堆在胃里那么簡單。這些食物呢,還會生濕生痰,甚至化熱,從而濕、痰、熱三種邪氣相互結合,共同導致疾病。既然脾胃虛弱,讓人這么難受,有沒有什么法子能幫我們強壯脾胃呢?那就不得不提清代名醫(yī)陳士鐸的一個方子了,它出自《辨證錄》,沒有名字,由11味中藥組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首先呢,是人參、茯苓和白術,這三味藥再加一味甘草就是鼎鼎大名的補氣第一方,四君子湯了。這里用這三味藥呢,也是同樣的意思,因為脾胃之氣是后天之氣的中藥組成部分,我們把一個人整體的氣機給補上來,脾胃之氣自然也就強壯了。
接著是炒棗仁和遠志,這兩味藥常在調理心神的時候用,為什么用在這里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你遇見開心的事兒了,心情一好,是不是也會多吃一碗飯呢?而從藥理上說,炒棗仁有醒脾之效,遠志有“去心下膈氣”之功,對脾胃日久非常友好。
而山藥呢,重在補肺脾腎三臟之虛;神曲重在解食積之困;高良姜意在暖中焦脾胃,解中焦寒邪;枳殼和萊菔子,負責理氣,因為胃乃多氣之腑,脾胃病一定要照顧到氣機。
這11味藥呢,就組成了這個壯脾方,能強壯我們的脾胃,恢復脾胃功能,氣血足了,自然正氣強壯,諸病皆退。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