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咸豐帝崩逝。而作為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通過聯合奕?發(fā)動政變,鏟除了咸豐帝遺詔的輔政八大臣,實現了垂簾聽政。而后在幾十載的晚清時局之中,慈禧太后成為了真正的掌權者,無論是光緒帝還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都置于她的掌控之下。但是即便如此對于大清后宮之中卻有一個女子身份尊貴,她必須“侍之以恭”,她就是鈕鈷祿氏,咸豐帝的皇后孝貞顯皇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慈安太后。
鈕鈷祿氏,作為滿洲八大姓之一,門楣顯赫。其中的名人更是不勝枚舉,如出自滿洲正紅旗的和珅,康熙帝的皇后孝昭仁皇后,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等等。而孝貞顯皇后,出自滿洲鑲黃旗。其父親穆揚阿,便是清朝初年額亦都的后人,他還曾擔任廣西右江道。
作為名門之后,在咸豐二年,孝貞顯皇后年不過15歲之時,便參加了清廷舉辦的八旗選秀。她也成為四位得以入選的秀女之一。而在與英貴人伊爾根覺羅氏、蘭貴人葉赫那拉氏和麗貴人他他拉氏的競爭之中,她又成功的脫穎而出,先是被封為貞嬪,而后短短的兩個月時間便被咸豐帝冊立為皇后,她也堪稱是清朝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而在被冊立為皇后之后,鈕鈷祿氏便開始了長達30年的主政后宮生涯。雖然在《清實錄》之中,記載她本人身體并不好,這也導致她未能生兒育女,似乎在講究“母憑子貴”的封建王朝帝王后宮,她的身份并不會高于有所出的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但是事實上,她的后位十分牢固,而葉赫那拉氏雖然誕下了同治帝,但彼時也不過只是懿貴妃之位。主次之分,尊卑之別也是高下立判。
而這不僅僅得益于鈕鈷祿氏家族的背景,更得益于孝貞顯皇后的德行以及隱藏在病弱身軀背后對時局的牢牢把握之上。
在1861年,咸豐帝為避禍英法聯軍入寇,逃往承德避暑山莊,作為后宮主位鈕鈷祿氏和葉赫那拉氏等都陪同前往。而在彌留之際,咸豐帝除了確定同治帝的承位,托孤肅順等八大臣輔政之外,亦是將代表母儀天下的“御賞”印章授予了皇后鈕鈷祿氏。這不僅看出了咸豐帝對鈕鈷祿氏的倚重,也更是鈕鈷祿氏地位的體現。
而在接下來的辛酉政變之中,慈安太后是當事者,更是決策者。雖然此政變發(fā)端于慈禧太后、奕欣為代表的皇族與肅順等八大臣之間關于權利的爭斗,慈禧太后更是此事的始作俑者,但是作為“御賞”的擁有者,只有加蓋了她本人印璽的懿旨才具有真正的法理意義。
而就在兩宮太后聯合奕欣成功實現了垂簾聽政之后,雖然慈安太后并不熱衷于權利,但她本人面對恃寵而驕,被慈禧寵幸,目無法度的安德海時,亦是果斷命山東巡撫丁寶幀處決,還做主冊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后,而同治朝的中興,洋務運動的鋪開她也無疑都是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就在光緒七年(1881年),年46歲的她暴崩離世。對于她的死因則莫衷一是,《清史稿》中以其長期有病認為是正常死亡,但在民間則多流傳為慈禧所害。不過,就在她去世之后,慈禧太后都依據禮制選擇親自為她服喪。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