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鼻炎患者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竟然高達10%以上。尤其是,一旦得上,很難治愈,給廣大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煩惱,用某些鼻炎患者的話來說,簡直是生不如死。我們不甘心,開始關注此事,想在這方面做些有益的探索,以便幫助廣大鼻炎患者盡早解除痛苦。
一、什么是鼻炎?其種類如何?
簡單地說,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炎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
依據鼻炎的癥狀,基本分以下幾種:
1.過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噴嚏、鼻塞、鼻癢、耳癢、眼癢。
2.慢性單純性鼻炎:交替性鼻塞、晚上加重、鼻涕多,無嗅覺影響。
3.藥物性鼻炎:雙側持續性鼻塞,鼻內干燥不適,有長期滴鼻藥使用史。
4.慢性肥厚性鼻炎:雙側持續性鼻塞,鼻涕少,可能伴有頭痛、耳鳴。
5.干燥性鼻炎:鼻內發干,鼻涕減少,發癢、灼熱感,常誘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覺一般不減退,一般與職業環境有關。
6.萎縮性鼻炎:鼻及咽部干燥感,鼻塞、嗅覺障礙、惡臭、頭痛、耳鳴、耳悶。
7.鼻息肉:持續性鼻塞、鼻涕倒流、嗅覺下降。
8.急性鼻竇炎:持續性鼻塞、鼻涕倒流、嗅覺下降、濃鼻涕、頭痛。
9.慢性鼻竇炎:鼻塞、膿鼻涕、鼻涕倒流、嗅覺減退或喪失、頭痛、視力減退或失明。
10.鼻中隔偏曲:持續性單側鼻塞、鼻出血、頭痛 。
二、誘發鼻炎的原因(現流行的一般觀點)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其首要病因,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已知有100多種病毒可引起本病,最常見的是鼻病毒,其次是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柯薩奇病毒及黏液和副黏液病毒等。病毒傳播方式主要是經過呼吸道吸入,其次是通過被污染體或食物進入機體。
2.遺傳因素
有變態反應家族史者易患此病。患者家庭人員多有哮喘、蕁麻疹或藥物過敏史。以往稱此患者為特應性個體,其體內產生IgE抗體的能力高于正常人。但近年有人發現,孿生與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無顯著差異。
3.鼻黏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產生源于抗原物質的經常**,但其易感程度則視鼻黏膜組織中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數量和釋放化學介質的能力。現已證實,變應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細胞數量不僅高于正常人,且有較強釋放化學介質的能力。
4.抗原物質
**機體產生IgE抗體的抗原物質稱為變應原。該變應原物質再次進入鼻黏膜,便與相應的IgE結合而引起變態反應。引起本病的變應原按其進入人體的方式分為吸入性和食物性兩大類。
(1)吸入性變應原 ①花粉 ②真菌 ③屋塵螨 ④動物皮屑 ⑤室內塵土等,這些都是引起常年性鼻炎的常見變應原。
(2)食入性變應原 指由消化道進入人體而引起鼻部癥狀的變應原物質。其作用于鼻黏膜的方式十分復雜,至今仍不甚清楚。牛奶、蛋類、魚蝦、肉類、水果,甚至某種蔬菜都可成為變應原。
三、傳統中醫對于鼻炎的認識
坦率地說,我們不贊同上面這個流行的關于鼻炎的一般性的認識。因為其分析的關注點不是誘發鼻炎的內因,而是外因。依照這個片面的、膚淺的認識去治療鼻炎,就是跑到誘發鼻炎的外因上瞎折騰,這就如同“守著糞堆拍蒼蠅”,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此,決然不會收到好的治療效果。事實也正是如此。全國鼻炎患者占人口比例高達10%以上且連年增長,鼻炎患者越治越多,絕大多數鼻炎患者久治不愈,一些鼻炎嚴重患者生不如死,苦不堪言,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認為,肺、脾、腎、心、肝都與鼻子緊密聯系。肺虛、脾虛、腎虛、心虛、肝膽濕熱等,都會在鼻子上反映出來,從而造成鼻子不通、鼻子發干、鼻子出血、流清鼻涕等,尤其是肺、脾和腎,最為關鍵。因為肺主鼻,鼻是肺之竅。肺有病,直通鼻子。而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即便其他臟器發生問題,也往往是受脾和腎的影響。也就是說,鼻炎的病根在肺、脾、腎,癥在鼻子。要想治療鼻炎,要想根治鼻炎,就必須到肺、脾和腎上去找病因,然后辨癥施治。這是一個正確治療鼻炎的基本思路(其實,這和治國是一個道理)。我們關于治療鼻炎的分析,就將依照這樣的思路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