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時不食,順時而食”,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順應大自然去吃,這樣吃才更養生,吃得才更健康。
春天來了,氣溫開始回暖,萬物復蘇,此時自然得吃春天的應季美食,春節時吃膩了大魚大肉,春天的野味卻顯得更加有誘惑力。
春天,韭菜白菜靠邊站,路邊遇到這草可別手軟,不僅營養美味,而且全身是寶,隨手一弄,便是春季最鮮美的味道。
昨日去小姨家,在路邊遇到了一叢青綠色的野草,長得很是鮮嫩,一看是艾草,立馬蹲下身子開始采摘,艾草那可是春天獨有的“美味”,韭菜白菜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
江西人對于艾草有很深的情感,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泡茶喝,也有很多人用它來泡腳,甚至坐月子時用來泡澡,真可謂是全身是寶。
江西喜歡在春天時做艾米果吃,江浙地區稱為“青團”,或者是“清明果”,但其實都是艾草作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的美味食物。
花了2個小時,采摘了3斤左右的艾草,回到家后將艾草清洗干凈,然后放入鍋中煮爛,在煮的時候加入了少許食用堿。
有了食用堿加入,艾草更容易煮爛,將煮爛的艾草撈出鍋中,鍋里的汁水不要倒掉,留著備用。
艾草放涼之后,按照比例加入糯米粉粳米粉,一般是3:1的比例,糯米粉要更多一點,要不然做出來的青團就太硬了,不夠軟會影響口感。
加米粉的時候如果覺得水太少,粉太多,那么便可以將多余的艾草汁水倒入其中,可以的話只需少量艾草,便能夠做出大量的青團出來,街邊餐館一般是這樣做出來的。
將艾草和米粉充分揉搓均勻形成米團,然后跟做餃子一樣,捏一小塊米團放在手上按壓成圓形,然后將提前炒好的餡料包裹起來。
江西人喜歡吃蕎頭板鴨,冬筍臘肉,香干豆腐等餡料,往往餡料炒的時候都會放入辣椒,或者是辣椒粉。
江浙地區人們往往更喜歡吃甜味的青團,比如豆沙餡,紅豆餡,一般形狀都是以圓形為主,而江西地區人們喜歡吃咸味的,形狀一般是圓寶,餃子形為主。
艾米果的包法比較簡單,跟餃子一樣,只要讓兩邊的皮捏在一起即可,一般而言里面的餡料是不會漏出來的。
將艾米果包好之后,可以將其放入鍋中蒸熟,蒸的時候也不需要太久,20分鐘左右即可,因為餡料和艾草都已經是煮熟的,只需要將表面的米粉煮熟即可,煮太久的話,里面的餡料口感會受到影響。
老話說:“靠山吃山”,江西境內多山地,山上盛產茶油樹,山茶油比較豐富,江西人更喜歡吃油炸的艾米果。
將鍋內的油溫燒肉,然后放入包好的艾米果,油炸時不斷的翻動鍋,讓艾米果受熱均勻,1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油炸太久的話,艾米果受不了高溫,會在油鍋中爆裂,非常的危險,建議大家不要油炸太久。
油炸后的艾米果,色澤碧綠,外焦里嫩,清香四溢,咸香美味,讓人品嘗一口后便停不下來。
艾草富含維生素,鈣,鐵,磷等多種營養物質,不僅口感鮮美,而且營養藥用都價值很高,艾草一般都是野生的,往往長在道路兩旁,田野邊上,甚至小區的綠化帶里都有很多,只需要花點時間去采摘,不用花錢去買,你就能夠品嘗到春天的美味,在路邊遇到這草別手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