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國的過橋米線,為啥很少人吃了?云南本地人:請我都不吃
老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每個地區都有不少的特色美食,說到云南的美食,除了菌子和鮮花餅之外,云南的過橋米線更是家喻戶曉。曾經云南的過橋米線,與沙縣小吃,蘭州拉面號稱是“三大國民小吃”,但是后來過橋米線的發展卻并不如意,雖然門店增多了,但是吃的顧客卻減少了,最終寶座被黃燜雞米飯給拿走了。曾經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過橋米線,為啥如今很少人去吃了呢?云南本地朋友老朱對此表示:“請我都不吃!”
一開始我還以為老朱是開玩笑的,直到暑假帶著孩子去了一趟云南旅游,我才發現老朱說的這句話太有道理了,因為外地的過橋米線口味不正宗,可以說是冒牌貨。過橋米線起源于云南東南部紅河州的蒙自市,我去旅游旅游時特意去當地品嘗了一下過橋米線,湯汁濃郁,粉條爽滑可口,味道極其鮮美。這讓我想起了開在外地的過橋米線,比如蒙自源的米線,吃起來湯汁全是味精的味道,根本就不是現熬的,全是科技味道,就連米線也不到爽滑勁道,吃法也不同,口味差異明顯。外地的過橋米線,味道都不正宗,這讓品嘗過正宗云南過橋米線的人感到失望,難怪云南本地人會說請我都不吃,換做是我也是不吃。
在云南本地吃一碗過橋米線,其實價格并不貴,原本過橋米線就是一種大眾小吃,之前大家喜歡吃是因為價格實惠,能夠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但是后來,隨著過橋米線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一些不良商家開始抬高價格,甚至有些店鋪以豪華裝修、高檔食材作為賣點,使得價格進一步提升。這對于一些普通消費者來說,有點舍本逐末了,過橋米線變得越來越貴,已經不再是大眾消費的選擇。
一開始的過橋米線性價比很高,不僅價格實惠,而且分量還很足,10塊錢左右就能夠吃到一大份,如果是胃口小的顧客可能一份都不吃完。但是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商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分量開始逐步縮減,價格不斷上漲,使用更加廉價的調味品和原材料,制作出來的過橋米線口感逐步下降,性價比變得越來越低,顧客感到越來越不值,吃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過橋米線總體而言口味品種過于單一了,一般都是雞湯配米線,在放入一些其他的配菜和配料進去,這讓顧客很容易吃膩。不少過橋米線店都是夫妻店模式,缺乏菜品口味研發能力,就算一個食物再好吃,連續吃七八天,也會吃膩,口味單一無法滿足人們對于新奇口味的追求。
餐飲業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各地小吃層出不窮,每年都會出現一批各種各樣的網紅小吃,吸引了人們的味蕾。人們的口味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一些小吃店鋪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創新,推出新穎的口味和特色菜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過橋米線逐漸掉隊了,無法與當紅小吃進行競爭,逐漸的便消失在了大街小巷里。只要去過云南的朋友,都被當地過橋米線的味道吸引了,只是那些開在外地的過橋米線,打著同樣的旗號,但是做出來的米線口感卻是截然不同。如果外地的那些過橋米線也能夠按照云南本地的做法,不偷工減料,不減少工序,認真做出一碗正宗的云南味,相信過橋米線一定能夠重新贏得大家的喜愛。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