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鷓鴣天》這個詞牌的原意是什么?最初出自何時何人?
唐宋傳下來的詞牌名來源眾多,其中有一部分出自于前人的詩歌中。鷓鴣天也不例外。我們挑幾首看看這些詞牌的來源。
【青玉案】 取自于張衡的《四愁詩》中的第四首 :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側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張衡可不僅僅是我們心目中的科學家,更是一位詩人。
【點絳唇】則取自南北朝江淹的《詠美人春游詩》
江南二月春。東風轉綠蘋。不知誰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行人咸息駕。爭擬洛川神。
這首五言八句的詩,大多是律句,是唐朝格律詩成熟過程中的一種詩體。
據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記錄,西江月來自于唐朝詩人衛萬的《吳宮怨》
君不見吳王宮閣臨江起,不卷珠簾見江水。
曉氣晴來雙闕間,潮聲夜落千門里。
勾踐城中非舊春,姑蘇臺下起黃塵。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不過后面這兩句在李白《蘇臺覽古》中也能見到: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衛萬,生平不詳。據說是玄宗天寶前人。和李白同時期的人。 《全唐詩》僅僅存詩1首。
據明朝人記錄,《鷓鴣天》來自于是唐朝鄭嵎詩的殘句:
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
據說這個詞牌流傳下來最早的作品來自于“紅杏尚書”宋祁,《鷓鴣天》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游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鷓鴣是一種鳥類 ,古人諧其鳴聲為“行不得也哥哥”,所以詩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鄉。從鄭嵎詩看出:
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
雞鹿塞是中國漢代通塞北之隘口,春天游子遠行,回首仰望鄉關,不盡思鄉之情,只在鷓鴣聲中。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