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心寶鑒
《明心寶鑒》第一篇 繼善篇
2016-05-01 16:15閱讀:38
繼善篇第一 凡四十五條
1、原文
子曰:'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譯文
孔子說:'行善的人,上天降福給他;行不善的人,上天降禍給他。'
2、原文
《尚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譯文
《尚書》上說:'為善,上天將送給他各種祥瑞;為不善,上天將送給他各種災殃。'
3、原文
徐神翁曰:'積善逢善,積惡逢惡。仔細思量,天地不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頑受禍殃。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藏。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閑中檢點平生事,靜里思量日所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虧。'
譯文
徐神翁說:'積善就會遇上善,積惡就會遇上惡。仔細思量,天地的安排一點不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還無報應,那是因為時辰未到。平生行善上天會增加其善行,如果是愚頑不化則終會遭受禍殃。善惡到頭終究會有報應,即使遠走高飛也難以逃避躲藏。行止虛實自己都知道,而禍福的因由又該去問誰?善惡到頭終究會有報應,只是看早到還是遲到。閑時檢點平生所做的事,靜下來時思量每天的作為??偸且恍娜プ哒溃斓刈匀徊粫澊?。'
4、原文
《易》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譯文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吉慶有余,積不善之家必禍患無窮。'
5、原文
昭烈將終,敕后主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譯文
漢昭烈皇帝劉備將要壽終之際,敕誡劉后主說:'不要以為惡事很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善事太小就不去做。'
6、原文
子曰:'一日不念善,諸惡自皆起。'
譯文
莊子說:'一天不念及行善,各種惡念都會自己冒出來。'
7、原文
西山真先生曰:'擇善固執,惟日孜孜。'
譯文
西山真德秀先生說:'選擇善并認真堅持,每日都努力不止。'
8、原文
聽善言,不墮三惡。人有善愿,天必從之。
譯文
耳聽勸善之言,就不會墮入各種邪惡之中。人若有好的愿景,上天定會依從。
9、原文
《晉國語》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譯文
《晉國語》 說:'行善如同登山,作惡如同山崩。'
10、原文
太公曰:'善事須貪,惡事莫樂。'
譯文
姜太公說:'善事要貪做,惡事不要樂為。'
11、原文
顏子曰:'善以自益,惡以自損。故君子務其益以防損,非以求名且以遠辱。'
譯文
顏回說:'行善可以增進自己的品行,作惡會損害自己的品行。因此致力于增進品行來防止其受損,不是想求取名聲,而是可以遠離恥辱。'
12、原文
太公曰:'見善如渴,聞惡如聾。為善最樂,道理最大。'
姜太公說:'見到善行要如饑似渴,聽說惡事要雙耳如聾。行善最快樂,道理也最大。'
13、原文
馬援曰:'終身為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余。'
譯文
馬援說:'終身行善善事猶為不足,一天作惡罪惡就已有余。'
解說
馬援[前14-49],東漢初人。曾立志:'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后果病死軍中。
14、原文
顏子曰:'君子見毫厘之善不可傾之,行有纖毫之惡不可為之。'
譯文
顏回說:'君子看見絲毫的善事都不能忽略不顧,行為上有些微的邪惡都不能去做。'
15、原文
《易》曰:'出其言善,則千里應之;出言不善,則千里違之。'
譯文
《易經》上說:'如果說出的話用意是好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都會響應;如果出言不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都會反對。'
16、原文
但存心里正,不用問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問。若要有前程,莫做沒前程。
譯文
只要心存正道,就不用去詢問前程。只要能順從為人的本分,前程就不用去問。如果想要有前程,就不要去做沒前程的事。
17、原文
司馬溫公《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譯文
司馬光先生《家訓》:'積聚金錢留與子孫,子孫未必能保??;積累圖書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去讀;不如在冥冥之中積存德行,這才真正是為子孫作長久打算。'
18、原文
心好命又好,發達榮華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難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
譯文
心好命又好的,飛黃騰達榮華富貴就會很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能保溫飽。命好心不好,恐怕前程會難保。心命都不好,窘困受苦一直到老。
19、原文
《景行錄》云:'以忠孝遺子孫者昌,以智術遺子孫者亡。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譯文
《景行錄》說:'將忠孝之道留給子孫的會昌盛,將智謀權術留給子孫的會滅亡。以謙遜接人待物的會強大,堅守善行保護自己的會更好。'
20、原文
恩義廣施,人生何處不相逢?仇冤莫結,路逢險處難回避。
譯文
恩義要廣施遍布,人生何處不相逢呢?不要去結冤家仇人,狹路相逢時將難以回避。
21、原文
莊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惡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無惡,人能于我無惡哉!'
譯文
莊子說:'對我好的,我也善待之。對我惡的,我也善待之。我既然對別人無惡意,別人對我一定也無惡意吧!'
22、原文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譯文
老子說:'善人,是不善者的老師。不善者,可以做善人的借鑒。'
23、原文
老子曰:'柔勝剛,弱勝強。故舌柔能存,齒剛則折也。'
譯文
老子說:'柔勝剛,弱勝強。所以舌頭柔軟卻得以保存,牙齒剛硬卻容易折斷。'
24、原文
太公曰:'仁慈者壽,兇暴者亡。'
譯文
姜太公說:'仁慈之人長壽,兇暴之人夭亡。'
25、原文
太公曰:'懦必壽昌,勇必夭亡。'
譯文
姜太公說:'怯懦小心之人必會長壽繁榮,勇猛好勝者必會夭亡。'
26、原文
老子曰:'君子為善若水,擁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過顙,能方能圓,委曲隨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強而不剛,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過于水,是以柔弱勝剛強。'
譯文
老子說:'君子行善如水,圍擁起來可以在山上流,激蕩它可以越過頭頂,能方能圓,委曲求全,隨形狀而變化。因此君子能夠柔而不弱,強而不剛,就像水的性情。天下的柔弱事物莫過于水,因此柔弱勝過剛強。'
解說
顙[sǎnɡ]:額頭,腦門子。
27、原文
《書》云:'為善不同,同歸于理。為政不同,同歸于治。惡必須遠,善必須近。'
譯文
《尚書》說:'行善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同樣都會符合義理。執政方式各不相同,但同樣都會帶來太平。惡的言行必須遠離,善的言行必須親近。'
28、原文
《景行錄》云:'為子孫作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譯文
《景行錄》說:'替子孫作富貴的打算,失敗者十有八九。替人行方便為善的,其后代都會受到惠澤福蔭。'
29、原文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譯文
與人方便,自己也方便。
30、原文
日日行方便,時時發善心。
譯文
天天行方便,時時發善心。
31、原文
力到處,行方便。
譯文
力所能及,都去行方便。
32、原文
千經萬典,孝義為先;天上人間,方便第一。
譯文
千經萬典,都以孝義為先。天上人間,都將方便列為第一位。
33、原文
《太上感應篇》曰:'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蛐钠鹩趷海瑦弘m未至,而兇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后自改悔,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譯文
《太上感應篇》說:'禍福沒有門道,都是人自招的。善惡的報應,如影隨形。所以人心出于善意,善舉雖未實施,而吉神已跟隨而來?;蛘呷诵某鲇趷阂?,惡事雖未到來,而兇神已追隨而至。有人曾經做過惡事,后又自行悔改,久久之后必獲吉慶,這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
34、原文
東岳圣帝垂訓:'天地無私,神明暗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倚盡,有福不可享盡,貧困不可欺盡。此三者乃天地循環,周而復始。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損人安己,切宜戒之!'
譯文
東岳圣帝遺訓:'天地沒有私心,神明于冥冥之中明察秋毫。既不因為供奉的祭品而降福,也不因為人的失禮而降禍。但凡人有勢力都不可倚仗盡,有福也不可享盡,貧困者不可欺負到底。這三者全都是天地循環輪回,周而復始。所以行善一天,福雖未到,禍自然就遠離了。作惡一天,禍雖未到,福自然就遠離了。行善之人,如春天園子里的草,沒看到它生長卻每天都有所長高。作惡之人,如磨刀石,沒看到它耗損卻每天都有所磨損。損害他人來使自己安寧,一定要戒絕??!'
35、原文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作。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譯文
一絲一毫的善事,也能帶給他人方便。絲毫之惡,都要勸人別去做。衣食隨緣就好,自自然然就會快樂。
36、原文
算甚么命?問甚么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甚速。諦聽吾言,神欽鬼伏。
譯文
算甚么命?問甚么卦?欺負人就是禍,饒恕人就是福。天網寬疏無漏,(天眼昭明,)報應極為快速。認真聆聽我的話,鬼神都會欽伏。
37、原文
康節邵先生戒子孫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賢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蛟唬翰恢^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兇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嫉良善如仇隙,犯刑憲如飲食,小則殞身滅性,大則覆宗絕嗣?;蛟唬翰恢^之兇人,則吾不信也?!秱鳌酚兄唬?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為吉人乎?欲為兇人乎?'
譯文
邵康節先生告誡子孫說:'上等品位的人,不用教他就會行善;中等品位的人,教誨他而后就會行善;下等品位的人,教育他也不能行善。不用教就能行善的,不是圣人又是什么?教育后就能行善,不是賢者又是什么?教育他也不能行善,不是愚人又是什么?這就可知,善,就是吉的意思;不善,指的就是兇。吉呢,就是雙眼不看非禮的美色,雙耳不聽非禮的音樂,嘴里不說非禮的話,雙腳不踏上非禮的地方。人非善者不結交,財物非義者不取。親近賢者如同靠近芝草蘭花,躲避惡行如同畏懼蛇蝎。有人說,這還不能稱為吉人,那我是不會相信的。兇,就是語言詭譎,舉止陰險,喜好名利,文過飾非,貪奢淫逸,幸災樂禍,嫉妒善良如同仇人,觸犯法律如尋常飲食。小則亡身滅性,大則讓祖宗蒙羞斷絕了后代子嗣。有人說,這還不能稱為兇人,那我是不會相信的?!蹲髠鳌飞嫌羞@樣一句:'吉人行善,惟恐時間不夠用。兇人為惡,也惟恐時間不夠用。'你等想做吉人呢?還是做兇人呢?'
解說
康節邵先生(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家,謚康節。著有《伊川擊壤集》等。)
38、原文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譯文
《楚書》說:'楚國沒有可作為寶物的,只有善可以被當作寶物。'
39、原文
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譯文
孔子說:'看到善就像追逐惟恐追不上,看到不善就像將手伸進沸水中。'
40、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看見賢者就希望向他看齊??匆姴毁t之人就在心里自我反省。'
(以下部分見于《新刻校正刪補明心寶鑒》版本,下面各章節后附內容同此。)
41、原文
先儒曰:'一日或聞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
譯文
前輩儒士說:'一天聽到一句勸善之言,做一件善事,這一天才不算虛度。'
42、原文
行合道義,不卜自吉。行悖道義,縱卜亦兇。人當自卜,不必卜神。
譯文
行為合乎道義,不用占卜自然就吉利。行為違背道義,即使去占卜也會兇險。人應當自己把握占卜的結果,而不應去祈求神靈。
43、原文
我如為善,雖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為惡,雖位極人臣,有人議其逆。
譯文
我如果行善,即使只是區區一介寒士,也會有人佩服我的德行。我若作惡多端,即使位極人臣,也會有人非議我的忤逆不忠。
(以下內容見于韓文版新譯《明心寶鑒》,金星元譯著,明文堂,1993年版。)
44、原文
《周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譯文
《周易》說:'不積善無法成就好名聲,不積惡不致于毀滅自身。小人認為小的善行無益,因此而不去做,認為小的惡行無害而不去除,因此惡行累積而不能掩飾,罪惡巨大而不能解脫。'
45、原文
履霜堅冰至。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來者漸矣。
譯文
履薄霜之后才有堅冰。臣子弒殺君主,兒子弒殺父親,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們的根由都是漸漸造成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明心寶鑒--繼善篇
《明心寶鑒》繼善篇
《戒子孫文》原文及譯文
《了凡四訓》釋義(三)
太上感應篇圖解 1
古代用人智慧寶鑒《觀人經》原文及譯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宁武县| 务川| 许昌市| 富宁县| 拜泉县| 温州市| 昌江| 奉化市| 定远县| 县级市| 扎兰屯市| 会理县| 舞阳县| 富宁县| 涿州市| 封丘县| 阿坝县| 噶尔县| 阜平县| 双江| 泰州市| 尉氏县| 宾阳县| 安康市| 顺平县| 木兰县| 长泰县| 麻城市| 无棣县| 高唐县| 吴江市| 乌兰县| 米泉市| 保亭| 贺州市| 渑池县| 滁州市| SHOW| 西宁市|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