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家長而言,最為關心的都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哪一個家長不想給與孩子完整的教育來幫助孩子的成長,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因為自身經驗的不足,或者是父母不善于管理自身情緒等問題,總是與自己想象出來的家庭教育方式出現較大的不一樣,也從某一個方面來講,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的良性成長,離不開優秀的教育作為支撐,而據科學研究,對孩子影響較深的教育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學校教育、三是社會教育,而在其中,能夠塑造孩子個性、三觀、思維模式等,也是最能改變孩子的,無疑是家庭教育無疑。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重,那么,如果想要一個孩子今后長大成才,到底需要哪幾方面的綜合因素呢?就像我上文說的,個性、三觀、思維模式等等,中國有句話叫做“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想這句話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總綱領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潛移默化的為孩子塑造孩子的個性、三觀,以及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就是成才的前提了。
一位親子教育專家在一次教育論壇中也曾說過,在孩子15歲之前,正是個性、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拼“死”管住這三點,將來定成大器!我們不妨來看看,也是非常有益的育兒經驗。
一、管住孩子的欲望
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非常豐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再加上現在的小孩幾乎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生怕孩子受一點委屈,也盡力滿足孩子的所有欲望。
長輩們都認為,只要孩子覺得開心,那么這種付出就是值得的。
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做家長的不僅僅是孩子法律意義上的“監護人”,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者”,有管教孩子,糾正他缺點的職責。
孩子小的時候正是一個三觀塑造的關鍵階段,我們不是要把所有的東西擺在他面前任他挑選,讓他不知珍貴,不知感恩,只懂索取而不動付出。
我們需要教育孩子學會管理他們的欲望,因為孩子的欲望總是多且雜,并且沒有耐心,也沒有定性,我們要用生活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到他:“輕易得到的東西,永遠不會被人珍惜,而費盡心思得來東西,卻會被永遠放在心上。”
二、管住孩子的“嘴”
有些孩子從小就是一個“小話癆”,一天到晚“嘰嘰喳喳”個不停,讓不少父母非常頭痛,其實孩子有這種特點本來是極好的,證明了他從小語言上的天賦,可以從這方面多加培養。
但是我們家長在發現孩子優點的同時,更要學會教會他“管控”,孩子喜歡說話沒錯,但是隨意插嘴大人之間的談話,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也隨意打斷老師,這就是不好的習慣了。
“愛插嘴”是一個非常壞的毛病,會影響孩子今后的人際關系和工作經歷,試問,有誰會愿意和一個愛插嘴,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接觸呢?
從小教育孩子學會“管理”自己和“克制”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管住孩子的“懶病”
因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們,爺爺奶奶們都是寵著慣著,事事為孩子包辦,不要他插手,小到穿衣、吃飯、打掃衛生等等,事事不要孩子插手,讓他在家里安心當一個“小皇帝”。
你以為這是對孩子的好嗎?其實只會培養出孩子的“懶病”,變得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做,個性慢慢變得懶散,生活上不愿意“自理”,對今后的人生規劃也懶得不愿意去想,就這樣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
一個懶惰的孩子是很難有所成就的,相反來講,一個人的成功從來不是偶然,都是他肯努力,啃專研,不怕困難的個性,絕對不是只會懶惰成性,只顧吃喝玩樂。這樣的孩子是“平庸”的代名詞。
孩子人生的健康成長需要我們家長的付出,而優秀的家庭教育觀可以讓父母的付出變得更有“價值”,對孩子的成長更為有益!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朋友們有什么意見?可以在留言區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