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利藝術家Critics.Consider靜物畫欣賞:
靜物畫與某些風景還有東方的山水畫一樣,喚起的不是人世的激情,而是遠塵的靜穆世界,許多的畫家畫過靜物畫,容易減少人世的欲望,獲得心靈的寧靜,近代的莫蘭迪的靜物畫的影響比較大,但諸多畫家并不走他的老路,而是追求其精神的實質,在外在的器物的選擇上,是豐富多姿的。我們觀歐洲古風的靜物畫還有濃艷的色彩的存在,但今天更多的畫家傾向灰色調,Critics.Consider的對象的選取十分平常,沒有什么高大上的東西,就是居室隨處可見之物,或者是居室的一角的靜物組合,畫者的高妙就在這種平凡中見奇崛。
畫者在布置對象時,比較注意構圖的穩定與節奏感,韻律感,這樣能夠獲得觀者視覺的愉悅,比如下圖的大蒜與搗蒜容器組合,是有三角形的穩定構成,可以看出畫者的用心,而且些幅作品比較接近莫蘭迪的灰色調,古穆的風情,大蒜是食物的配菜,有殺菌的作用,或者我們觀看此圖,應當喚起的就是清洗心靈的塵埃,除去心中的雜念,讓身心復歸于平靜。
顯然這幅畫的構圖還是比較傳統的,畫者的更多的構成,比較散落,用光影的節奏,還有靜物對象的背景的線,直線,方形的線,光線照射形成的線,來聯絡散落的物品,形成畫面的平衡穩定。







Critics.Consider的作品注意到方圓的對比構成,比如四個帶葉的果子散落在臺前(見上圖),果子呈不規則圓,而背景一小方孔是強烈的方形意像,它與一排果子又形成三角穩定狀態,但那個方孔只是其中一個方的元素,臺的深度形成兩個方的線性,再加上外框,四個方,正好與四個圓對稱,這種高級的平衡構成,可見畫者的妙思與用心。

當物品少而單純時,光影的線成了一種增添與附加,我們看到上圖方中帶圓的窗戶射進光影,形成一種繪畫線條的韻律感覺與節奏感。
我這里不再作作品的具體分析,相信觀者自己能夠深入的體會作品中更多的玄妙,今天的大多畫者回歸寫實風尚,融合了現代與傳統的精華,更好地體現溫克爾曼“靜穆的偉大”的藝術理念,小的靜物畫亦是如此。





































附文章:素以為絢兮--莫蘭迪的靜穆世界

莫蘭迪是一個藝術世界的苦行僧,內心的孤寂而充滿欣然,他的藝術世界里的對象,其實十分的簡單,日常用的瓶子罐子,堆疊在一起,其余空無一物,所圖的色調與行筆風格是樸拙而荒率,畫得有點蒼蒼茫茫的,有萬古意,另一個世界著名畫家巴爾蒂斯認為他的畫更接近東方意味(大意),確實,他的油畫十分的寫意,似大寫意的味道,象我們的八大山人畫花鳥一般,十分的簡單而又十分的意味深長,他的靜物畫得象蒼茫萬古的風景畫一般,背景的感覺確實如在靜穆的遠古世界,有點混沌而迷朦,實際上他的靜物畫得有點灰朦朦的,色調亦是灰朦朦的,不是十分的鮮亮,亦難有跳蕩的色彩感覺,這樣的風格,其實在導引觀者能夠沉入其中的世界,獲得某種感覺與思緒,而不是在看,能夠喚起一些無邊的聯想,或者是冥想,幻想。古舊的風格正是歷史的滄桑之感能夠涌上你的心頭。
對象的稚拙感覺,色彩的返樸歸真,分明是莫蘭迪思緒與表現的語言方式,而且單純而反復地運用。世界是紛紛紜紜的,引導人們遠離這般的紅塵世界其實就是著壞色衣,你看莫氏的那些器物,不就是象著壞色衣的苦行僧嗎,仿佛是擬人化了的物質世界,器物被有情畫家心靈折射,同樣充滿顧盼而有情起來,畫面是蒼古冷寂,卻充滿慈悲的暖意。
莫蘭迪的風景如其靜物,那堆疊的房子象積木就如其靜物堆疊一般,稚拙的景物同樣是表現靜穆的感覺,悠久的時空,凝固的音樂,田園般的心態,烏托邦或者心靈的桃源,灰朦朦的世界仿佛若有若無,若即若離,喚起的是心靈的蕩漾而不是再現那個你平常接觸的自然世界。
沒有誰更像莫蘭迪那般地沉入表現藝術的秘境之中,一切尋常之物有這般的魔力,吸引觀者的視線,喚起觀者奇妙而難言的感覺,這正是莫蘭迪作品高明與成功之處。(文:雷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