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monds are Forever”,或中文版的“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一句廣告語,時尚人士,無不耳熟能詳;熱愛時尚的女士,無不為之心醉神迷。
但是,一般的時尚人士和熱愛時尚的女士,大約都不了解,當今珠寶店里標著昂貴價格的鉆石,其實是一種并非物有所值的東西。
人們都說,鉆石的昂貴價格,源于它的堅硬和稀有。
沒錯,世界上最堅硬的石頭是金剛石,硬度是最高級別的十級。自然,由金剛石制成的具有裝飾價值的寶石——鉆石,硬度也高居所有寶石之首,為10度,整整高出位居第二的紅藍寶石1度。此外,鉆石的折光率也是所有寶石中最大的,為2.42,第二名紅藍寶石的折光率為1.76-1.77。
但是,只要稍微具有理性思維能力的人都清楚,鉆石的硬度對于普通消費者基本上是沒有什么意義的。有誰會舉著戒指專找硬物剮蹭、碰撞?有誰會拿豆粒大小的鉆石切割堅果、玻璃?鉆石的大折光率,固然可以使它面對光源時熠熠生輝,發出五彩的光芒。但是,人的肉眼并沒有這么精密的辨別能力,天然鉆石的光彩,人造鉆石已經基本上可以取代了。
鉆石不是耗材,人世間的鉆石,有增無減;開采和加工技術的發展,也使鉆石的數量,迅速增加。總之,這個世界上鉆石的數量,完全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稀少。
有經濟學家指出,商品價格取決于該商品所包含的勞動價值、取決于供求關系的傳統經濟學理論,早已跟事實不相符合。據報道,當今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鉆石,都由非洲和俄羅斯的礦工開采得來,這些礦工所得的報酬十分微薄,過著貧窮的日子;全世界四分之三的鉆石,切割工作由印度勞工完成,勞工中大部分是童工,他們切割一顆石頭,只能得到0.04美元。鉆石的供給量,也一直遠遠大于需求量。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鉆石應該是一種比較便宜的寶石,至少不應該如此天價。
那么,鉆石的天價是怎么來的呢?是壟斷來的,是忽悠來的!
全球最大的鉆石營銷企業是南非一家名為德·比爾斯(De Beers)的公司,在它的鼎盛時期,曾控制著全球90%的鉆坯市場。就是今天,該公司仍然占有全球60%的鉆石市場份額。為了維持鉆石的高貴身價,這家公司一直實行嚴格控制產量的營銷策略。多年以來,這家公司通過持續買進市場上多余的鉆石,來維持鉆石的天價。迄今為止,該公司已經囤積了超過百億美元的鉆石。只要德·比爾斯公司不倒閉,只要這家公司不改變高價格銷售策略,鉆石仍將是一種暴利的商品。除了德·比爾斯公司,其他鉆石營銷公司,為了行業和自身的利益,也加入了哄抬鉆石價格的壟斷行動。
當然,這些鉆石營銷公司既不同于索馬里海盜,也不同于一般攔路搶劫的綠林好漢,它們比強盜要高明得多,它們有辦法讓喜歡追逐時尚口袋里又有一些錢的人們,心甘情愿乃至歡天喜地地送錢給自己。鉆石營銷公司的辦法就是忽悠,說得斯文一點就是:營造浪漫氣氛,打造浪漫形象。為了達到獲取暴利的目的,創立于1888年的德·比爾斯公司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說服美國人接受歐洲用鉆戒作為婚戒的傳統;上個世紀50年代,又將這種傳統推廣到日本;如今,中國也正在步日本后塵。據說,這家公司每年花在廣告上的費用就高達1.6億美元——世界上有多少演藝明星、廣告公司和媒體被它收買,為其所用,根本無法統計。
知道了鉆石昂貴價格的奧秘之后,女人們會不會從此覺醒,興起維護錢袋的運動,不再逼著自己的(或別人的)男人拿出流血流汗乃至冒著生命危險得來的錢去換取一種名叫“鉆石”的豆粒大小的石子兒呢?
我曾經把鉆石天價的奧秘講給幾位未婚女士聽,然后征詢她們的意見,發現:形勢一點也不樂觀——語氣各有不同,但她們的態度是一致的:盡管鉆石背后是人為造成的商業暴利,但是,她們仍然渴望得到鉆石鑲嵌的飾品或鉆戒。她們的說法是:我才不管鉆石是不是暴利商品呢,我喜歡的是男朋友或者老公對我不惜一切代價的慷慨,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他是真的愛我。現在,送鉆石飾品或鉆戒,就是證明他慷慨的最好方式。(正如我的朋友“夢幻小舟”所言:“…美女不是真的喜歡鉆石,而是喜歡你為她忍痛割肉,疼愛疼愛,沒有疼哪有愛啊!”)
網絡上盛傳“鉆石恒久遠,一顆就破產”的句子,其實,男人的劫難,跟鉆石沒有必然關系。打倒了鉆石,也仍然會有別的石頭蹦出來。當然,為了愛情,我們男人也應該拿出“打腫臉蛋充胖子”、“打碎鋼牙往肚子里咽”的精神,毫不含糊地發出三個音節:我愿意![朝花夕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