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暖粉跟暖暖我一樣,愛吃魚,但是嫌吃魚的時候吐魚刺麻煩的?
所以有時候就算再怎么愛吃那些鮮美的草魚、鯽魚,也會被它的刺多所勸退。
不過,這兩天我發現了一種草魚的“新”吃法,來自湖北荊楚,曾被乾隆爺夸贊“食不見魚,可人百合糕”的魚糕。
圖片源于網絡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一條草魚能活著游出荊州”。
長江流域的荊楚地盛產草魚,而生活在當地的荊楚人家,擅長將魚類鮮活美味的做法發揮到極致,魚糕就是當地特有的美味。
很多美食的發掘、創造,都處于不經意間,魚糕的起源也是如此。
早在千年前,湖北荊楚地還是楚國,當時正值盛夏,天氣炎熱,令尹孫叔敖指揮著軍民們在修建水庫,而里面的草魚就是大伙的日常菜肴。不過天氣過于炎熱,打撈上來的魚不易存放,于是孫叔敖思索片刻后就說“何不以醢存之?”
醢就是把食物剁成糊狀。底下的人照做,將草魚去骨剁泥,再加入蛋清、肥膘肉上鍋蒸,表面抹上蛋黃,蒸熟冷卻后切成片狀,可以保存四五天。于是,這道魚糕就這么保留了下來。
好食材是魚糕美味的關鍵,10公斤左右的草魚是肉質zui為肥嫩的狀態,當地的鮮活草魚撈出水面后需要立即處理,才能盡可能保留它zui大的鮮味。
魚糕的處理,需要格外講究。剔除魚骨、魚刺還不算,魚肉中只需白色的魚肉,那些夾雜著血色的血合部分則是丟棄不用,否則影響口感。
白色魚肉剁成細細的魚泥,加入蔥姜等去腥佐料,再加入另魚糕細膩油潤的食材豬脊膘,拌著蛋清混合均勻入鍋蒸定型后再鋪上滿滿一層蛋黃液,出鍋光聞著味兒都感覺鮮到沒邊兒。切一片Q彈有勁道,那滋味更是鮮。
魚糕能做出的美食可多了,常見的要數蒸和煮兩種做法。
切薄片的魚糕上鍋蒸熟,出鍋后淋上一層薄薄的芡實,一口下去滑嫩細膩,我空口能吃上一大盤。
煮魚糕的做法多樣,三鮮湯、煮面條都能用上它,就算不加任何味精以及葷菜,光放它就能讓湯的滋味得到升華。
除此外,煎著吃也是我喜愛的吃法,鍋中放少許油即可,兩面煎至金黃,無需再加任何調味料,直接吃更香~
現在只能線上網購到湖北荊州的魚糕,若有機會去荊州,我定要餐餐吃魚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