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段子特別火,引發了好多父母的共鳴。
“學霸和學渣之間,還有一種身份叫學酥。
他們捏一捏勉強能成型,但一放松立刻就垮掉。”
酥,顧名思義,就是看著還成型,但一碰就碎。
你說他不行吧,人家嘴皮溜,腦子靈,努努力也能考得不錯。
你說他行吧,不盯著點,成績能滑到馬里亞納海溝去。
學 霸
學 渣
學 酥
這種屬性的娃,實質上也是渣渣,只有加點液體再捏捏,才能勉強成塊。
這種液體的組成,主要就是媽媽的口水、汗水還有血淚。
平時大家都比較關注學霸和學渣,這兩種極端狀態的娃,但其實學酥這種中間層的娃才是最多的。
學霸 學渣 學酥
而學酥媽媽們的日常生活,也并不比學渣媽媽們輕松,想要孩子成績好,就必須要時時刻刻不能放松,一旦媽媽不努力了,娃的成績就開始斷崖式下跌。
人家狀態主打一個“飄忽不定”,全靠人盯人戰術。
01
人比人想死
娃比娃得扔
有位媽媽曾在網上分享女兒被“退班”的經歷:
女兒的學校每年開學都會重新隨機分班一次,也會根據最新的考試成績,確定你能不能繼續留在“單科天才班”里。
有一天晚餐,媽媽突然想起關心她數學和閱讀的進度,問她在天才班還能適應不。
她嘎嘣嘎嘣地大口吃著肉,云淡風輕地說:我現在不在那個班了。
???啥???
老公一臉驚訝:你難道今天才知道嗎?我早都收到通知了。
女兒的閱讀課因為沒有達到97%的成績,被殘忍地踢了出來。
媽媽有點尷尬,問她:你難受嗎?
女兒奮力掙脫我的手,筷子戳向盤里的糖醋排骨,一副寵辱不驚的表情:“為啥難受,又不是我一個,內誰誰也被踢出來了,還有內誰誰也被踢出來了……”
學渣和學霸的區別就是,學渣永遠在往下比,學霸永遠在往上比。
盡管這位媽媽吐槽女兒是學渣,是假學霸,但孩子能考進尖子班,肯定跟學渣是不沾邊的,妥妥的學酥一枚。
前面這位媽媽就是,當她虛心求教同班學霸他媽,得到的答案是:
“我從來沒管過啊……全靠他自己。”
往下看,你也不能像學渣父母一樣徹底躺平。因為人家的成績好歹差得穩定,差的堅定。
那句話咋說來著:
如果幸福的本源是層次,那痛苦的本源就是不確定。
學酥父母的焦慮和痛楚,全都是因為活在不確定里。
今天娃考好了,讓你覺得未來可期,生活有望;下一次娃就敢跌出普高線,玩得就是一個心跳。
學酥父母陪讀的生活,就像雜技演員走鋼絲,每天驚心動魄。
他們在雞娃、躺平之間夾縫生存,渴望躺平,卻總在被迫內卷。
她們一會兒覺得自己力大無窮,能瞬間立一百多個flag力爭上游;
一會兒又累覺不愛,感覺自己和娃只要能笑著活下去就已經算不賴。
02
指望一個學酥自覺
不如指望母豬上樹
馬上又到期末考試了,大家也可以觀察下:
那些眉頭緊鎖,開始按部就班復習,甚至有點小焦慮,小激動的,八成是學霸;
那些笑得沒心沒肺,成天嘻嘻哈哈,做作業全靠家長催的,不是學酥,就是學渣。
這也是學酥的另一大特質:
心臟特別大,情緒特別穩定,火燒眉毛了都不著急。
當媽媽突然奮發圖強想雞娃的時候,小學酥倒也可以灌溉自己立刻成型;當媽媽又忽然決定放下屠刀慈悲為懷的時候,小學酥又能恰到好處地氛圍拉滿立馬垮掉,一點都不浪費能量。
主打的就是:抽一鞭子挪一步,不抽壓根兒不動。
家里養了這么個娃,就注定你得盯著、管著,一言不合拿“小皮鞭”抽著。
別說什么上了大學,娃脫離了管束,會像脫韁的野馬,拽也拽不住。
如果現在不管,他們也許連讀大學的條件也不具備。
孩子越大就越會明白:真正的學霸幾乎大都是靠自身,或者越來越靠自身。
也就是說到了一定階段,無論家長是雞血還是佛系,學霸都可以成為學霸,家長只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而對學酥來說,無論家長如何亢奮,學酥還是學酥。他們的起落無常和父母的張弛無度緊密相關,這就是為啥好多家長喊苦喊累的終極原因。
03
學酥學酥
特別費媽
學酥他媽,江湖人稱“五費人員”——費力、費嘴、費心、費神、費錢。
總而言之,特別的費媽。
畢竟學酥以后能否成龍成鳳,還是墻里打洞,完全取決于家長們能夠付出多少心血。
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那歸根到底都屬于少數,而絕大多數的家庭其實都差不多的,都有一個半斤八兩的學酥,頂多酥的程度不一樣——
有的面一點,像高筋粉的面包回彈后勁足;有的脆一點,像低筋粉的曲奇到處掉渣渣。但歸根到底都是需要家長花點大功夫加工才能成型的,否則連成品都沒有,只能算食材。
自覺的孩子拼自己,不自覺的孩子只能拼爹媽。
當媽以后,最大的變化,就是感覺自己變強了。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為了陪讀雞娃,這屆老母親可以拼成啥樣。
輔導娃功課,絕不認輸。
孩子上奧數,爹媽突然開竅,什么雞兔同籠、相遇問題門門清,娃補語文,父母跟著背古詩看書,那叫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
重拾英語更是毛毛雨了,各種手工作業也不過基本配置,娃上樂器課的,當媽的自學五線譜,彈琴已經可以考級……
遇到娃小升初,或是中高考,那信息收集能力更是杠杠的:從學校內部的招生信息,再到哪個廟的神佛拜起來更靈。
總而言之,只要他們想知道,沒有爹媽們打聽不到的。
更有一些狠家長,直接考過教師資格證,重回高考前的智商巔峰。
生完學酥,多少中年人才發現,自己也是一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隱形學霸。
此情此景,想必當年的任課老師也要哭了吧:
原來想逼一個人學習上進,讓他生一個學酥就夠了。
難怪有人說,為人父母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
原來修的是父母的脾氣,行的也是父母的本領。
文字、圖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