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倩女幽魂》有許多個故事供后人憑吊。它代表了徐克的黃金時代,天才的想像力和市場的口味難得相遇,徐記“電影工作室”就此成為一個品牌。它是資深武指程小東走上前臺的一個照面,盡管程氏之前已經執導過《生死決》等電影,但是《倩女幽魂》讓他的導演才華廣為世人所知。不過最讓人難忘的,當然是那一對靚人兒。當年小倩對寧采臣喊的一聲“哥哥”言猶在耳,這個世界卻已物是人非。張國榮走了,王祖賢退了,影迷的魂兒丟了。
“拍古裝電影,簡直是找死啊”
六十年代,徐克尚且是十幾歲的少年郎,而且正癡迷于繪畫,那時進入他視野的電影便包括一部名為《倩女幽魂》的電影,這部在當年被奉為經典的鬼片改編自清朝文人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是第一部進軍戛納的華語電影,導演是李翰祥。
二十年之后,徐克找邵氏公司借到這部多年來一直想重溫的電影,發現還有極大的空間供其發掘。他找到自己早年導演劇集《金刀情俠》時認識的武術指導程小東,對他說:“現在的電影沒有表現男女之間浪漫的感情劇,我們來拍一個愛情故事。”
不過,老板一開始并不支持:“電視上古裝片那么多了,觀眾都膩了,你還要拍古裝電影,簡直是找死啊!”徐克對他說:“這不是一個古裝時裝的問題,而是個心態問題,現在人們需要一種浪漫情感的東西,我覺得聊齋是一個可以好好利用的故事。”
雖然在拍攝古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刀情俠》時,徐克還自稱“當時一直處在一個思維很混亂的狀態下,甚至還不知道武俠片需要武術指導。”但是,徐克所拍攝的這批武俠片已經體現出了他不拘一格的創作思想,他大膽、嶄新的視覺營造,充滿動感的影像與強烈的造型感,與胡金銓、張徹、張曾澤等導演的武俠片截然不同。
贊美于鬼 鞭撻于人
《倩女幽魂》系列共有三部,分別為《倩女幽魂》、《倩女幽魂2人間道》、《倩女幽魂3道道道》,同樣是徐克電影工作室出品的《英雄本色》、《黃飛鴻》、《笑傲江湖》都是第一集成功后馬上開拍續集,而《倩女幽魂》則是過了三年之后,才有拍續集的計劃。
無論是《新蜀山劍俠》還是《倩女幽魂》都描述了一種人間、鬼域、妖界糾葛混雜、難解難分的關系,但是在人鬼的對立和對比中,徐克贊美于鬼,鞭撻于人。
三集《倩女幽魂》所處的時代都是朝政混亂、民生困苦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都是赤裸裸的利益關系,惟有幾位主人公滿懷理想、充滿熱情及正義感。但他們卻反被人斥為不切實際、傻里傻氣。當記者問及徐克在《倩女幽魂》系列中對人物的分析設計時,徐克說:“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跟社會同流合污的人,他們常常被誤會成不切實際,可是這些人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他們將來會對于整個歷史的發展有作用。”
有評論說徐克構建的是一幅亂世圖景,一種悲觀情調,對此他的回答是:“我的影片的確多以動亂時代為背景,《倩女幽魂》也是如此,可能這是我自己作為海外文化工作者心結的外露,也可能和香港近年來處于不安的狀態有關。”
帶動鬼片風潮
徐克專長舊瓶裝新酒,讓沒看過老片的新世代觀眾和看過舊版的老觀眾都能重新體驗新世代導演的影像詮釋手法。他運用當時最先進的電影特技,使得《倩女幽魂》從影片內容到形式都達到了極致。那時,《倩女幽魂》掀起了席卷東南亞、登陸日本的狂潮,日本人稱徐克、程小東為“東方的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倩女幽魂》系列推出時,差不多已經是港片黃金年代的后期,大量的黑社會電影再也翻不出什么新意,《倩女幽魂》不僅創造了當年香港電影的票房神話,還掀起了一陣跟拍古裝鬼片的風潮,不僅香港出現一堆武俠古裝片,就連臺灣也出現一些搞笑式的“倩女風格”作品,譬如《畫中仙》、《射日》、《千年女妖》、《陰陽法王》等鬼片紛紛出籠。這些跟風之作無論在制作水準上,還是在票房成績上都不能與《倩女幽魂》相提并論,但這種效應也多少延續了當時港片的輝煌。
王祖賢———最大的受益者
1987年以前的王祖賢,參演過鐘鎮濤導演的《殺妻二人組》、羅文導演的《義蓋云天》,也在徐克導演的《打工皇帝》中出任過女主角,但這些電影過了兩年就幾乎無人知曉。
一開始當王祖賢打電話自我推薦演小倩時,施南生(徐克的夫人、也是合作伙伴)以她不適合這個角色為由一口婉拒,但徐克和程小東還是找了王祖賢試妝,并當場拍板,使王祖賢由此一角走俏,成功地在港臺娛樂圈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與張曼玉、鐘楚紅、關之琳并稱90年代初香港影壇“四大名旦”。
徐克與程小東一手打造了王祖賢的女鬼傳奇,也讓她幾乎被女鬼的角色所桎梏,在此以后,王祖賢開始在更多的片子里飾演女鬼,依舊是害人———懺悔———得救的套路,但沒有一部超過《倩女幽魂》。即使是胡金銓的告別之作《畫皮》也終究因缺乏創意而淪于平庸,女鬼“小倩”大約自此成為絕響。
我一聽到徐克搞《倩女幽魂》,馬上自動獻身。我看過李翰祥的《倩女幽魂》,而音樂合成器那些電子組合剛剛面世,做聲音無懈可擊,能試驗很多特技聲音,鬼片做得怎詭秘都可以。但徐克說小東找了人,半年后我再問,仍然說已找了人,如是者問了三次都給拒絕了。
我喜歡做的事情就會求人家來讓我做,幾乎不要錢都愿意。據說那人寫了歌,但他們全不喜歡,便來找我。我著他們理好和行家的糾葛,便開始寫,很愉快。
記得張國榮唱的主題曲《人生路》,便是那年隨他們初次到戛納時寫的,寫好旋律填過詞便馬上獲通過。《道》是跟徐克在回程飛機上,兩個醉漢邊呷酒邊寫的,歌詞也一并寫好,回來后覺得太長,刪了些。
最初本想找林子祥唱,但他在美國,找不到,再想到找藩梅生,但他去了北京醫治腳傷,沒辦法下惟有自己唱。
“哥哥”的來歷
從1977年-1987年,張國榮從影已有10年之久,但他演出的大部分電影或者意識另類,或者過于商業,大多沒有在現在的人的記憶中留下多大印象,惟一一個例外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而在那部影片里,閃光的顯然是小馬哥周潤發,而張國榮則只是一個陪襯的愣頭青。
拍攝《倩女幽魂》時,張國榮雖然已經31歲,卻仍然是延續其“青春正陽光”的形象。戲中張的古裝扮相俊美至極,一時無人能出其右。張國榮“哥哥”的稱呼就出于此片,影片中王祖賢飾的聶小倩如此稱呼他,從此他的歌迷也開始這樣改稱他們的偶像。
張國榮與王祖賢版成為最經典
無需多言,這絕對是最經典的一個版本,加上哥哥已經逝世,更讓這一版的倩女幽魂成為了永遠的絕唱.哥哥對寧采臣的精彩演繹,讓所有人心悅誠服.不同于原著中的寧采臣,哥哥飾演的寧采臣瀟灑不羈,癡心無悔,平添了幾分可愛的孩子氣,使人不得不沉醉于他那清澈的眼神和燦爛的笑容之中,是可謂風華絕代!而王祖賢那一襲輕盈飄逸的紅裙,那動人心弦的水中之吻,那首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絕美詩句,以及那首百聽不厭的主題曲,更是將那個艷麗、飄逸、凄美、幽怨哀婉的小倩演活了。
在這部影片中,張國榮和王祖賢憑憑著個人魅力和精湛演技完全俘虜了觀眾的心靈。絕艷的女鬼小倩足以讓世間任何男子為之傾倒,而她與寧采臣的銘心刻骨之愛,配合程小東和徐克高超的編劇及拍攝技巧和情景渲染,更是成為觀眾心中永遠的感傷,成為一代人心中永遠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