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是人體經脈氣血流動的一種規律,即每日12個時辰對應人體的12條經脈,因時辰在變,故不同經脈的氣血也有盛有衰。子午流注把人的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的盛衰規律,有序地聯系起來,又通過人體的五臟六腑與12經脈相配之關系,預測出某臟腑經絡的氣血在某個時辰的盛衰情況,從而進行有效的治病和養生。特別是中老年人,學習和掌握子午流注的流行規律,對健康長壽大有裨益。
子時(23~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是管大腦的,膽清則腦清。所以,子時前入睡,早晨醒來后腦清新,氣色也紅潤。子時前不能入睡,時間長了,就會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等病癥,有的人甚至還會因此而得上“膽怯”的心理疾病。
丑時(1~3點),肝經最旺。肝是藏血處,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支持。內經講“臥則血歸于肝”。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而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早晨起來就會面色青灰,情志倦怠。
寅時(3~5點),肺經最旺。肺朝百脈。它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后,供給了肺,再送往全身。所以,寅時人得到了休息,清晨就會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否則,就會有肺病。
卯時(5~7點),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把充足新鮮的血液布滿全身,大腸就開始進入興奮狀態了,去完成吸收食物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辰時(7~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七八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就會干,重則還會出現唇裂或生瘡;睡眠也會有問題,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
巳時(9~11點),脾經最旺。脾負責運化和統血,是消化、吸收、排瀉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體現在外表就是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就會是唇白或唇暗、唇紫。
午時(11~13點),心經最旺。心是人體氣血運行的發動機,心臟的博動是否正常,關乎生命的存亡。它還能養神、養氣、養筋。過去有“子時大睡,午時小憩”之說,其實是不對的。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此時為合陰;午時為日出陰盡,而陽受之,日中而陽重,陽主動,此時為合陽。所以,午時是不應該睡覺的,此時工作最出效率,而很多中國人都用來午睡了。
未時(13~15),小腸經最旺。小腸的功能是分清濁,在未時,小腸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把水液歸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送進脾里。如小腸有熱,人會咳而排屁。
申時(15~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里貯藏著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在體內循環。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若膀胱有熱,可帶來膀胱咳。
酉時(17~19點)腎經最旺。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段。因為“陰盛則寐”,如果陰虛,就會難眠。
戌時(19~21點),心包經最旺。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脈絡,是氣血通行之道。這個地方不能容邪,否則心傷。戌時,興旺的心包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于完好狀態。
亥時(21~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達百脈。人如果在亥時得到了睡眠,百脈就可以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
順應五臟作息規律好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