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孩子一生中遇到一個稱職家長是幸運。我說,一個班級擁有一批支持我工作的智慧家長是榮幸,一個民族出現源源不斷的優秀家長是孩子未來的希望,謝謝家長朋友們今天的到來。
今天家長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同學們更清楚了解目前自己學習的情況,共同來反思過去自己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讓師生互相欣賞、協調發展。
當然學習不是萬能,但是不學習萬萬不能,雖然分數不能反應一切,但沒有分數也不行呀,除非沒有中考、高考。現在各行各業都得講成績,老師更是這樣,老師教學生,學生成績越好,當然越高興,其實學生學習成績好,並不一定思想就不好,學生時代學生只要遵紀守法,認真讀書這就是最好的。即使有也是個例。當然我也希望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下面我把這次月考的基本情況給家長朋友們做個匯報。
試卷是我們自己出的,語文是四班趙老師出的,外語是三班顏老師出的,數學是一班蘇老師出的,出的主要是些基礎題,都不難,目的是檢查孩子們前階段學習情況,知識是否過手,但是考了下來看,真不容樂觀。
年級前10名,我班有5人,年級前30名,我班共有11人,年級前70名,我班共有22人。70名后有26人,尾巴太大,這是點點班的痛點。根據多年經驗,我們學校年級前30名有升入重高學習的潛質,年級前70名有升入普高學習的希望,70名后的學生可以走特色發展之路,總之,老師希望孩子們人人升學,人人都能讀上大學。
下面我把每個孩子的成績都分析一下,以便家長對自家孩子在年級和班級的情況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首先,王木子玥、敬閔翕同學雖然這次考了年級和班級的第一和第二名,但是一點都不能驕傲,其中子玥語文沒有考好,進步空間大,閔翕太粗心,其中數學會的題卻錯了,丟了六分。
李梓恒和敬迪翰同學是年級的第四和第五名,其中梓恒同學的字很糟糕,就因為這個外語被扣掉五分,迪翰的語文本來是強項,可是這次沒有發揮出來。
葉舒文和黃達飛同學是年級的第九和第十名,其中葉舒文同學各科都有進步空間,黃達飛同學做啥子事都浮躁,停留在自認為懂了,而不是像子玥她們做到知識一一過手。
楊震莉、王海宇、趙小穎、黃晉杰、胡金星、鄒湘和吳佩慈七位同學,這次進入了年級的前30名,根據經驗,他們有升入重高學習的潛質,特別是楊震莉同學成績不穩定,王海宇同學的數學還很浮躁,趙小穎同學進步很大值得表揚,黃晉杰同學的外語努力不夠,在記憶上再花點兒功夫,胡金星、鄒湘和吳佩慈你們要注意學習方法,讀書不只是勤奮,主要是習慣和方法,孩子們加油,希望下次能考出更理想的成績。
年級30—70名的同學有升入普高學習的希望,我們班有九個同學,他們是………(這和前次家長會預訂目標有差距,晚上家長會來說明)
……………………………………
當然,無論你家孩子在這次考試中成績是否理想,家長都應先幫孩子反思,之前的學習情況,找到學習上的不足,給孩子鼓足勇氣,繼續前行。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一是反思學習習慣,二是找到學習方法,三是孩子現在的努力程度。
一、我們來反思孩子的學習習慣
1. 你家孩子是否有自學預習的習慣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2. 你家孩子是否有專心上課的習慣
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3. 你家孩子是否有觀察思考的習慣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
4. 你家孩子是否有善于提問的習慣
積極提出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5. 你家孩子是否有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6. 你家孩子是否有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同時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7. 你家孩子是否有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8. 你家孩子是否有練后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第二,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第三,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
9. 你家孩子是否有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是有規律的,復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復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效果也不好。
10. 你家孩子是否有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錯題是老師給予學生最好的禮物。平時要把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
二、我們來反思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1、預習。預習既是學習方法問題,也是學習習慣的問題。預習的內容很多,如:課前要預習生詞、課文和語法內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去聽課,課堂上盡力去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仍不懂,課后應馬上問老師。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聽課要做到:緊跟各個教學環節,如復習、引入、呈現、練習和鞏固等;要集中精力,聽懂教師的講解,并做好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對話、角色扮演和復述等。
3、作業。要認真完成課后作業。英語作業分口頭和筆頭兩種。對語言學習來說,朗讀、記憶、背誦等課后作業十分重要。
4、復習與總結。課后要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使知識條理化;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5、自備一本詞典。對于重點詞匯或易混詞要勤查詞典,學會用簡單的英語去解釋生詞,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今后能正確使用英語詞典等工具書,準確地理解詞義。
6、課外時間盡量多看些課外讀物或英語報刊雜志,多讀故事類、幽默笑話類材料,以便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7、多說英語,多背課文,培養語感;多寫英語,鍛煉自己的組詞造句能力;課余時間要多與老師交流,解決遺留問題,堅持勤學好問。
三、孩子學習的努力程度
第一層為苦學。提起就講'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處于這種層次的同學,覺得枯燥無味,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被迫行為,體會不到學習中的樂趣。長期下去,對學習必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結果,在他們那里 初中語文,學習變成了一種苦差事。
第二層為好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饑似渴,常常注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的,形成學習中的良性循環。
第三層為會學。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學習,就高,學的輕松,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真正成為的主人。
常言到:別人做不到的,我們爭取做到;別人做得到的,我們爭取做好;別人做得好的,我們爭取做精;別人做得精的,我們爭取做到極致。
下面給大家分享王陽明的詩《泛海》。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
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王陽明,寫下這首詩時,也許有所感悟,知道他此時正面臨人生的轉折點。
這首詩寫出不畏風險困難,從容面對險境與榮辱,激勵了從古至今許多人。他在詩中說,只要不把世間的艱難放在心上,那萬物變遷就像天際浮云。在這安靜夜晚的大海上,就好像是傳說中僧侶一樣手拿錫杖,身披長風,在月色下飛越驚濤駭浪。這種心境的超脫,是王陽明在困境中與自己的和解,與世界的和解。
此后他前往被貶謫的貴州龍場,在龍場,他的思想體系有了雛形,王陽明苦中作樂,安心在這里悟道。
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里也會遇到屬于自己的“龍場”,山窮水盡,茫然失措時,在這種情況下,王陽明悟出了激勵后人的灑脫淡然,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或許越大的挫折對人生的幫助就越大,我們的人生,無論遭遇孤獨、矛盾、艱辛、挫折,做決定的永遠是自己,而不是外界的任何東西,王陽明的經歷告訴世人,越艱辛,就越是要去自尊無畏地克服他。
決定一個人走多遠的,是內功;
決定一個人美多久的,是內秀。
最后,希望孩子、家長和老師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