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潮濕的夏季伏天,是“腳氣”發作的高發季節,很多有腳氣問題的朋友,在夏季多汗的季節,更容易出現腳部嚴重瘙癢,脫皮,出水泡,潰破等癥狀,腳氣這個問題,說大不大,但嚴重了也挺影響生活質量,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下腳氣的發生原因和治療、預防方面的相關知識。
我們說的腳氣,香港腳,都是我們通俗的說法,而醫學上一般將這種問題,稱作“足癬”,關于這個腳氣,和另外一種“腳氣病”要區分開來,腳氣病是因為身體缺乏維生素B1而導致的一種以神經系統出現相關癥狀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而我們老百姓說的腳氣,則是由于足部真菌感染而導致的一種足癬疾病,這兩者要區分開來,如果弄不明白,以為補充維生素B1能夠緩解腳部瘙癢的腳氣問題,就是弄錯了方向。
腳氣是一種由真菌,主要是一些毛癬菌屬的真菌,在足部皮膚形成淺表性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疾病,因此,如果說腳氣的病因,其實很簡單,主要的原因就是足部皮膚被真菌感染所致,不管是通過接觸其他人引起的傳染,還是自身本身固有的真菌感染進一步發作,之所以發生腳氣問題,與引起足癬的相關真菌引發足部皮膚感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腳氣的根本病因是相關的真菌感染,但引起腳氣的一些生活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首先應該說明的一點是,腳氣的這種真菌感染疾病,是具有傳染性的,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污染物之間形成感染,導致腳氣的發生,因此,與其他人共用毛巾,共用襪子或鞋子,或誤穿腳氣患者鞋襪,在潮濕的公共浴室,游泳池裸足行走等,都有一定的幾率會傳染上腳氣的問題,而夏季的濕熱環境,又是特別適合足部真菌孳生感染的最佳環境,因此,對于有腳氣問題的朋友,夏季往往是一個高發季節。
感染了腳氣,由于感染真菌的類型不同,產生的癥狀也不盡相同,但大多數都伴有嚴重的瘙癢問題,多發生于腳趾間,腳后跟,足部側邊等部位,有時候伴有皮膚角化,脫屑,干燥開裂等癥狀,而有的則會出現水皰,足趾間浸漬,嚴重者甚至出現滲液,潰爛,同時繼發細菌感染等問題,因為過度的抓撓或細菌感染的情況,也有可能會引起灼燒疼痛感。
所以說,腳氣不是病,得了也挺麻煩,如果不能夠徹底的解決真菌感染的問題,腳氣總是容易反反復復,讓人苦不堪言。
得了腳氣問題,有時候解決起來很簡單,通過局部外涂抗真菌的藥物就可以治療痊愈,但有的朋友則情況較為嚴重,通過局部治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效果,還需要通過口服藥物來加強抗真菌效果,對于有相關并發細菌感染,或濕疹的朋友,也需要對并發問題或繼發問題進行治療和改善。
一般說來,局部用藥,主要是抗真菌的一些藥膏,常見有酮康唑、硝酸咪康唑、益康唑,特比萘芬、布替萘芬等膏劑,都是常用于腳氣的抗真菌藥物,通常療程2~4周,輕度的腳氣問題,癥狀都會有明顯改善,足部皮膚也會進一步恢復健康。對于較嚴重的患者,或者不宜使用局部外用藥物的朋友,則可以考慮服用口服藥物來進行足癬的系統抗真菌治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藥物,都是常見的抗真菌口服藥物,具體的用藥劑量和用藥療程,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遵醫囑確認。
對于足部出現足癬同時伴有濕疹問題的朋友,應當在抗真菌治療的同時,進行抗過敏治療,通常可以選擇含有抗真菌和糖皮質激素的復方藥膏來進行治療和改善。而如果是足癬引起細菌感染的情況,一般建議先進行抗細菌感染的治療,比如外用抗生素藥膏或內服抗生素等,帶細菌感染清除后,在進行足部真菌感染的治療和消除。
腳氣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也是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的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要積極的對已經發生的腳氣問題進行治療以外,也要做好腳氣的發生和復發的預防,給大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