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讀文獻?
閱讀文獻有不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從中獲取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因此,一定要進行歸納總結,不要看文獻時百曉生,合文獻時變小白。這樣既浪費時間,還會影響自己于都文獻的效率和興趣,導致以后不愿意讀文獻。
閱讀文獻的的原因(動力)主要有以下三種:
1、 獲取關鍵信息
無論是精讀或者粗讀,每次合上文獻后一定要回想一下文章的最重要的關鍵信息,如果回想不起來,可以在打開文獻去摘要和結論里面找,基本上是作者的一些觀點。如果合上一篇文獻,發現自己需要記得東西很多,說明還沒有發現重點,或者重點還不夠明確。
2、擴充知識面
為了擴充專業知識而閱讀文獻,這個時候重點讀introduction,重點研讀文章中提出的問題以及目前的進展等。
3、為了寫paper
為了寫paper而讀文獻,這時看到好的英文句型,尤其是在discussion部分,可以記一下,方便自己下次模仿。
二、怎樣高效閱讀文獻?
1、先看綜述
看綜述可以快速地了解文獻的相關背景,更好的了解已解決的和待解決的問題。
先看國內文獻,它是快速了解相關研究領域的入口,之后再看外文文獻,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會增加很多。
國外的綜述多為專業資深人士撰寫,涉及范圍廣,閱讀外文文獻可以讓人事半功倍。
2、選擇性閱讀
根據自己的方向,有針對性的選擇相近的文獻進行閱讀,弄懂文章解決了什么問題,使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結論等。從文獻中學習新的研究思路、邏輯推論和技術方法。
在選擇文獻時,要注意文章的參考價值,刊物的影響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數能反映文章的參考價值,但也要注意其它文章是如何評價該文章的。
檢索方法:
1)關鍵詞、主題詞檢索
關鍵詞、主題詞很重要,準確的關鍵詞才能保證檢索的全面性。
2)檢索某個學者
如果已知在某領域有建樹的學者,可以直接檢索該學者,找他近期發表的文章。
3)綜述檢索
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綜述,可以根據參考文獻找到原始的文獻。
3、文獻正文
1)注重摘要
摘要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對整片文章的概括,可以快速幫助我們了解文章的主題內容。
大多數文章,在瀏覽了摘要之后,再結合文章的圖表基本上可以掌握文章的大概內容。
2)明確目的
讀文章正文的時候,通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第一遍瀏覽大意,爭取弄懂每句話的意思,將不懂的地方標記出來,完成通讀后在進行查閱。
當然,高效閱讀不代表全文通讀,一定要明確自己閱讀的目的。
比如想要了解國內外研究現狀,那就只需要看文獻的引言和結論;
比如看文獻是想要了解某種方法對某個對象的作用,就要看文獻的研究內容;比如看文獻只是為了引用它,那就可以只看摘要了。
3)歸納總結
讀文獻一定要歸納總結,尤其是較長的文章。大多數文章的句子都長,但每段的句數不多,可以通過關鍵詞來記憶每段的內容,比如每段都提取出來一到兩個關鍵詞,這樣閱讀的效率會提高更多。
4)緊扣主題
在閱讀英文文獻的時候,我們經常認識所有的單詞,但卻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對新手來說。
因此,在閱讀的時候要關注關系連詞,同時還要找到每一段的主題,緊扣主題。這樣可以過濾很多無用的信息,節約時間和精力。
5)量變產生質變
對于新手來說,對與很多專業性的知識以及問題并沒有很深刻的概念,因此在閱讀文獻時會很吃力,很難吃透一篇文章。
這個時候需要多閱讀一些文獻,可以先找5-7篇跟自己方向相近的文獻,花一個月認真看,反復看,吃透它,消化它。
隨著文獻數量的增加,漸漸的就可以融會貫通了,從而量變產生質變。
6)其他
保持連續性,閱讀的時間越分散,遺忘性越大,效率越低;
邊閱讀邊標記,紙質版用筆標記或批注,電子版用編輯器做好標記,方便回顧時快速get文章的重點;
合適的閱讀順序,一般先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discussion,最后result 和method(結合圖表)。
三、文獻閱讀小技巧
1、 文獻內容上
1)標題
文章的標題是畫龍點睛之筆,要保持足夠的重視,學會反思。看完標題可以嘗試用一句話來表述標題,與之對比,同時根據標題推測文章的主要內容。
2)摘要
摘要是對文章核心內容的總結,通常十分精煉簡潔,不易參透。我們需要快速瀏覽摘要,對文章有大概的了解.
在完成文章的閱讀后,再返回摘要,反復揣摩,體悟文章摘要的精煉之處以及作者的意圖。
4)引言
引言一般都是介紹性的內容,可以加深我們對研究領域的了解,同一領域的文獻引言大多相似。
在閱讀多篇文獻之后,我們可以快速掠過,對于重復率較高的外文句型,我們可以參考借鑒。
5)實驗內容
這部分主要是介紹試驗方法、原理、過程以及結果,對于實驗方法與過程我們可以適當加快速度。
在看實驗結果時,要結合圖表看,看懂結果,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對比作者與自己的表達方式的差異,篇幅上、內容上等等。
6)分析討論
分析討論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最需要我們精讀的部分。
在看完實驗結果之后,不要急于觀看分析討論,可以先嘗試著自己去分析一下文章的結果,然后再仔細揣摩文章的分析內容。
大多數時候文章會有新的觀點和分析點,會比自己的分析深刻合理很多,在多鍛煉之后,我們在自行分析的時候分析的點也會越來越多。
7)結論
在仔細揣摩完分析討論之后,我們會發現結論很清晰,而且與摘要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可以快速完成結論的閱讀。
2、 閱讀習慣上
1)論文分類
根據自己的需求將自己閱讀的論文分成三類:精讀、泛讀和選擇性讀。
2)反復閱讀
文獻閱讀完之后要時常拿出來回顧,在不同的階段看同一篇文獻會有不同的感悟,也會有新的收獲,尤其是當文獻上的結果與自己的實驗結果相切合或者相矛盾時。
3)做筆記
閱讀文獻時,除了在文章中做標注外,對一些重要的結論、經典的句型以及精妙的試驗方法,我們要記錄下來,以便后續參考。
4)批判性閱讀
對于實驗方法相同但結論不同的文獻,我們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進行閱讀。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實驗方法介紹不詳細、實驗條件有差別、還是數據作假等。
5)循序漸進
不要好高騖遠,新手先從中文綜述入手,接著看中文博士論文,然后再接觸英文綜述,最后是英文文獻。中文綜述可以讓我們了解該領域的專業名詞、常用參量以及常用方法等,這樣可以避免閱讀英文文獻直接翻譯造成歧義,方便我們快速入手英文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