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 脈要精微論
一、陰陽調和:六味地黃丸
黃帝問曰,診法如何?
這一篇呢講了很多脈的診斷方式,手部太陰的脈動診斷方式。黃帝問,脈的診斷方法是什么?
歧伯對曰,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決定死生之分。
理論是這樣子,可是一個早晨跑好幾個家去摸脈,很難做得到,只有自己的親人,周圍的人可以。
這一段延伸出來一個非常好的保養方式,清晨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有進,人睡覺陽氣會散到四肢,身體里面陰非常盛,所以說睡覺頭手腳可以都在外面,身體要用被子蓋住,這是常態。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喝一杯冷水,喝完以后開始刷牙漱口做事情是對的,因為你喝冷水(不是冰水)下去以后,冷水是寒的,,寒陰下去的時候,四肢的陽瞬間就回到胃里面。所以只要早上起來喝杯冷水的,永遠沒有胃病,這是陰陽的觀念。
如果胃病,他早上起來不會想喝水。如果早上用六味地黃丸,有淮山、山茱萸、熟地、澤瀉、茯苓、丹皮,六味地黃丸是一個很溫和的補瀉的方法,有三補三瀉,早上眼睛一張開來,不要動,因為你身體還陰,陽還在手腳,大概是30-40克六味地黃丸,加一點點海鹽,鹽巴吃太多會讓血凝,撒在那個冷水里面,然后坐起來趕快吃,不要陽回來再吃,那太慢,冷水進胃讓胃一直在蠕動,陽氣回頭在里面按摩,這個時候按摩消化掉的就是好東西。
從這點可以知道陰陽如何來調理它,一般只要有這個習慣,就常年不生胃病,當然說你不吃六味地黃丸,喝水也可以,至少對胃很好。
二、五臟五色
夫脈者,血之府也。長則氣治,短則氣病,數則煩心,大則病進。
脈是血之府,浮就是表,開始進入脈診。關上是陽,關下是陰,上面9 分,下面是1寸。脈長呢講的就是 1 寸 9 分這個長度,高骨在手掌的橫紋頭,每一個人的寸都不一樣。
脈標準的長度代表五臟氣非常的。如果脈長,是氣滯。
如果脈跳得太數了,一呼二至,一呼一吸中間會有一停,這一停是因為脾土,所以常人的一個呼吸脈動5下。超過 5 下就叫做數,太快了,速則煩心。脈摸上去要跟人成比例,如果同時看兩個病人,摸瘦子脈大,其實胖子應該比瘦子脈大,結果胖子脈反而比剛剛那個瘦子小,瘦子是脈大。胖子氣少脈細,速則煩心 ,大則病進,當脈變大的時候,病越來越嚴重,就是脈會變大。
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濇則心痛。
上就是講陽的部分,陽的脈很大,浮到表面上了,陽是胸,寸這一段代表胸部,尺這一段代表腹,關部正好是中間橫隔的地方,這樣來區分,一模上去大概就知道。下面的脈盛往上浮了,氣脹。
代脈就是更代,變更。比如說摸這個脈,平常摸上去的時候,脈是持續的、一樣的,就算是壞脈或者是細脈也是一吸五至,是很穩定的跳動。如果摸這個脈會變動,會變更,有時候脈變大,有時候脈變小,這就是代,病人的氣會衰敗下去。脈如果太細了,是氣少。脈如果是濇脈代表心痛,濇脈呢就是很停滯,感覺沒有力量。
渾渾革至如涌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出如弦絕死。
革是講變革,脈如果是很雄厚很大,病況是像泉水一樣,摸上去就一直這樣一直沖出來,代表病情越來越沉重。
為什么可以這樣子診斷呢?因為脈是氣之所在,好的氣是要收斂在身體里面,如果身體里面出問題,陽氣沒有辦法進去,一直往回逆,這個時候脈就變得很大,是非常危險的,病進就是越來越嚴重,色閉指失掉原來的氣色。如果脈變成一個像一條弦一樣繃緊的,那就快死了。
反過來,如果說一吸是五至是正常,那8、9很危險,開始動手治療的時候,它就慢慢慢慢變成 6、7,然后變成 6,然后變成 5,說明病人一直在恢復中。如果是小于5,那從 2 開始治療的時候,變成 3,變成 4,就代表病是在復原的中。
三、紅斑性狼瘡、氣色、克色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壁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人臉上的氣色是某個氣足的表現,紅里面要帶一點白,白色要帶一點光亮,不要像鹽巴一樣。肝青色,心臟紅色,脾臟黃色,肺臟白色,腎臟黑色。當一個臟出問題的時候,那個臟色就會跑到臉上來,如果說看到臉上很青,青的沒有光亮,這是肝臟有問題了。如果看到臉上紅得很鮮紅,像紅白狼瘡,整個這個中間是個狼瘡一樣,像一個狼的那個臉一樣,像蝴蝶一樣紅紅的,是心臟。這種紅很暗,很亮。看到黃色,不正常的黃,看到白色蒼白的,看到暗黑色完全沒有光亮的,這都是病色。
如果看到顏色變了,比如說有克色。如果是春天,看到一點青色是正常,春天不看到青色看到白色,就叫做克色,克就是兇,因為是賊邪,就比較強。所以如果肝臟不好,肺臟要出問題。
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
精明者就是眼神,眼睛本來能夠分別萬物的黑白的,如果說把長的看成短的,以黑為白,混淆不清了,這個時候呢經衰了。眼睛看眼神,如果病人眼神沒了,是很危險的現象,這是我們中醫的望診。
五藏者,中之守也。
所謂'藏',就是要收藏的'藏',收藏在里面要守住,精華吸收進來要能守,還要能夠很強,這兩個原則掌握,藏就不會有問題。下處方、針灸的時候,中醫有固守的藥,有增強的藥,兩個稍微不一樣。
中盛藏滿氣盛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吃東西不要吃太飽,如果食物不消化,會讓藏氣滿,中焦會比較濕熱,氣太盛了,太過頭了,會傷。這個時候發聲很沉悶,聲音很淺。平常講話的聲音都是從丹田出來的,中氣很順從腹部講,有的人講話很淺,從喉嚨講出來,在胃里面堵到了,那氣下不去,他只能從這邊發音。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
講話聲音很小,每天一直在重復講不同的話,老齡人遇到很多,尤其是吃安眠藥的人,憂郁癥的人就常常講同樣的話,這種是氣被奪了,都很不好。
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踈者?此神明之亂也。衣服脫了,被子也不蓋了,隨便亂罵人,這是神明之亂。比如有人大腸堵到了,燥氣超過橫隔了,沖到腦部去了,人就開始神昏,亂罵人,濁氣上升這個有處方治的,一副藥就好了。
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本來是脾胃、小腸都是倉廩,是受盛之官,東西吃下去以后吐掉了不受納,或者是吃下去以后馬上就大便排掉了,這都是不藏。一般來說吃完就吐掉,代表胃里面有東西堵到,吃東西下去之后,小腸是受盛之官,小腸本身是火很熱,東西吃下去應該是小腸消化掉,結果沒有消化直接出去,代表小腸冷,可以辯出寒熱來。處方有時候遇到熱癥要開寒藥,遇到寒癥要開熱藥,所以需要辨寒熱。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這是膀胱不藏也。
汗尿本身同源,正常人飲水入胃,馬上就消化掉,經過三焦系統分布在全身。食物阻截到了小腸,熱化以后,變成殘渣進入大腸,這里面只有殘渣跟水,小腸很熱,圍繞在小腸周圍的是大腸,因為小腸熱,火在下面燒,水在上面走,這個水就汽化回頭進入肺,這是來源。
因為中間是橫隔,濁氣上不去,只有清氣能夠上去,在運動出汗,呼吸很強烈的時候,流下來的汗是白色的肺汗。
如果沒有流汗,這個水還是在肺里面,還不斷吃東西,水會從肺金,金生水,肺臟收了干凈的水以后,再下達,沒有發汗發表發汗流掉,它就會流到腎里面去,腎跟小腸再接觸一次,這個腎里面的水再燒過一次以后,第一次蒸餾出來的從骨髓進入腦部,因為這個水很熱,中間要有一根冷卻管,上帝制造出個脖子比較涼一點,水進去就很溫,不會很熱的水跑到腦部去了,脖子好像冷卻系統一樣,冬天把脖子縮一下,身上就比較不會冷。第二次的水再到膀胱里面,然后小腸把它汽化以后,清的水進入肝臟,濁的水排出來。
膀胱的水跟肺的水同源。夏天運動很多,流汗流掉了,一天不小便,然后小便出來比較黃,一點點,是正常的。冬天冬天不要汗,要收藏,衣服穿厚一點,保暖一點,沒有流汗,小便次數、量會比較多,是常態。
如果水全不止,一種是流汗不停,一種是小便沒辦法控制住,這都是危險的癥狀。所以能夠守住小便,守住汗,汗就是固表,因為人有陽氣,這個陽固在皮膚表面上,所以汗不外瀉。如果陽虛,汗就出來了,汗是肺的津液,所以光以皮表來說也分陰陽,因為有陽固到表,不會隨便流汗。專有名詞表陽虛,以后就說這個藥是專門治表陽虛,能夠固表的,那這個藥是能夠固小便的。
四、臟氣強弱、關格之病
夫五藏者,身之強也。
前面那一段講的是'守'的重要性,現在是講藏要強,強不強壯要看五藏,這一段其實講的就是中醫的望診,從看一個人的頭、背、腰、膝和骨頭,可以看出來這個人的藏氣的強弱。
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
在頭骨和脊椎骨交接這兩邊為天柱穴,天柱穴就是天的支柱嘛,當你看到天柱傾,那精神將奪矣,這個人神要離開了,頭撐不起來,沒有力量了,這個時候看他眼睛非常的深邃,但是他不認識人了,這個人就有問題。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背彎曲了,肩髓因為藏氣太弱了,不動肩的話沒有辦法做一個完整的呼吸,這是消化系統的腑將壞了,背是陽,消化系統講的就是胃、膽、小腸、大腸、膀胱。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轉搖不能就是要他轉身,他不能動,腰是腎之府,腎里面有陽有陰,有陽有陰它才會很柔軟,如果現在不能動了,硬邦邦的是因為沒有陽,陽是動能。就知道這個腎有出問題了。 我們要想辦法讓他腰病柔軟,把陽補回去。
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膝蓋是筋之府,沒有辦法伸曲,要彎著身體,佝髏的樣子,筋將疲矣。所以有個人病人說腳不能伸直,是筋病,膝蓋旁邊是筋匯陽陵,陽陵穴在膝蓋的旁邊。肝主筋,想辦法要讓肝臟的功能恢復。
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得強則生,失強則死。
一個人走路會晃動,也不能久立,站不住,兩個腳沒有力量,是骨有問題,要去補骨,腎主骨。
強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打坐能夠讓我們的喜怒憂思悲恐這種情志的變化能夠降低,讓心情平穩,打坐控制精神方面的東西。練功夫是生理上的器官的東西要變得很強。這就是我們養生之道。
歧伯曰,反四時者,有余為精,不足為消。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余為消。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
陰陽不相應的病名是關格。氣色、脈都當季,比如春天就是春脈,有點弦,脈力很有力,臉上有點青,有光澤的青,就是經氣比一般人超強一點,是很好的。不足就是消,剛好為相反。
這一段主要在強調稍微強一點是正常,當不足的時候,色和脈要和,色和脈不和是危險。
舉例,比如夏天臉上很紅潤非常好,夏天的脈應該是洪脈,但一摸是一個很沉的一個腎脈,心和腎是相克的,這個人就已經有問題了。那到底什么問題?比如摸了腎脈,他冬天可能會發病,這就是講色脈不和,色脈不和都不好。
關格之脈,內關外隔和外關內隔都是屬于真藏脈,都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