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啟蒙教育是這樣描述的: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論的人特別是兒童,不具備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時,只能簡單使他們記住結果而應用科學知識,這種忽略證明過程的教育方法叫啟蒙教育。啟蒙教育常用的說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啟蒙者已知的類似常識,來說明道理,而不是講述科學證明過程。
且不考慮啟蒙教育這個概念,簡單地說人的教育起步,是家庭化有序管理好還是自然放養狀態好?是從建章立制,循規蹈矩開始,還是任其自由生長,自由發展?感覺有必要認真深入的思考。
家庭化有序管理其根本在于可控,按照先輩的遺訓,家長的意志管理孩子,并不是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成長自己。這是否有違人性,是否先入為主?是否越庖代俎?是否強奸民意?侵犯了孩子的人權?
沒有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權。家長只能知道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甚至是父母兩人共同幻想,盡情放飛自己的想象,為孩子規劃設計學習成長的路徑,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往前走。
試問,父母怎么知道孩子的內心需求呢?
尊重就是要讓人享有高度的自由,在法制的前提下,不僅是身體的自由,更在于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意愿,言行和情感的自由。
從這個角度上說,管理應該更多的是給予引導,指導,相互商量和探討;給予建議,給予成功方案和案例供孩子參考和選擇,而非強行命令,甚至擅作主張,包辦代替,完全以自我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
家庭化管理是否已經退化了人的自然野性,使人健壯的體魄不斷下降。同時扼殺了人的天性,限制人的想象力,人的創新思維。放養的自然狀態,是否有利于人適應自然,讓人自由飛翔,自由思考,海闊天空自由發揮,奇思妙想自由展開。
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一種十分密切的關系都會相互傷害。高度關注的,被照顧,被關愛的關系都是一種折磨。
有多少父母以愛的理由,愛的名義,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走,替代孩子做各種事情,讓孩子無法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甚至無法獨立工作和生活,最后讓孩子無法忍受,忍無可忍而走極端,尋短見,造成無法逆轉的人間悲劇,父母連改錯的機會都沒有了。
作為人當然需要友愛,需要親密關系,無論是親人,還是朋友。最好的關系應該是各自相互獨立,相互依靠,但不會完全依賴,甚至依附。
人所感知的不安、膽怯、懦弱,或是想要的偏袒,被愛,被溫柔以待,完全取決于每個人的主觀,決不是父母或者他人所想象的那樣,因為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由此可以想象一下,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管的太多了。人的天性應該是不希望被管。誰都不希望被別人管的太多。管的太多應該是一種折磨,是一種傷害。而且是彼此的折磨,相互的傷害。
觀察一下,野貓,野狗和其他小動物,他們在自然狀態下是如何生存的。如果有一個好的自然環境,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食物的話,他們比家養狀態是不是更有利于成長?他們會不會生活的更健康?
作為教育人理應多思考教育,常反思教育。因此,提出這個問題,愿有識之士和開明的家長去對比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如何把握好“管”和“放”的度。但愿不是干擾教育的謬論,不是沒事找事的無稽之談。(華德耀2021年10月24日 圖片來自微友,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