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職聊堂,今天職聊堂的老師與大家分享的主題是《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職場規則之如何與同事有效溝通》。
在單位實習時,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經歷一:自己興沖沖地找其它部門的同事溝通問題,別人一句“沒看我正忙著嗎?”弄的自己很尷尬;
經歷二:同事正在認真地跟你說事情,你突然來了一句“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對方熱情一落千丈,立即像泄了氣的皮球,沉默無語;
經歷三:在和同事討論問題時,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你使出渾身解數、奮力俱掙,唯恐別人贏了,自己輸了沒有面子;但當你下次再找對方溝通,對方躲的遠遠的你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經歷四:和同事針對一個問題討論了半天,最后結束了,回到自己的工位上,才發現討論了半天也不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么,還要跑過去再去和同事確認。
老師認為:以上種種表現都是不懂得如何與同事進行有效溝通造成的。溝通前沒有和對方約定好時間;溝通過程中沒有集中精力專注于談論的問題;溝通中思路跑偏,忘了溝通的最終目的,從而造成工作時間的浪費。
好的人際關系靠積極主動、行之有效的溝通來維護和保持的。職場上,不是你專業過硬、工作能力夠強就可以混得好,工作能力加上好的人際關系才能讓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四面亨通。而往往有些人不懂得人際交往之道,往往是魯莽行事,沒有章法,得罪了別人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工作很被動。那么,如何與同事進行有效溝通呢?老師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個方面:溝通前的準備
第二個方面:有效溝通的過程
第三個方面:正確對待溝通中的“沖突”
我們先學習“如何與同事進行有效溝通”的第一個方面:溝通前的準備工作。
在你跟同事討論事情之前,先把一些基本問題想清楚,不要毫無準備就去,否則很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建議準備好以下工作:
首先,先跟對方約定溝通的時間。同事之間是平級關系,因此,不像上級與下級那樣,只要上級有事情,隨時都可以找下級溝通。與同事事先約定好溝通時間表示對對方對尊重,也為能充分溝通做好準備。
其次,想好要溝通的問題,想達到什么效果。即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你希望對方幫你做什么事?這樣做對對方有哪些好處?提出你的想法后,你認為他會要求你做什么? 如果對方不同意你提出來的做法,有沒有其它選擇方案?如果雙方沒共識,你會有什么后果?對方又會有什么后果?
在這里,老師要強調的是:一定要考慮好你和同事溝通這件事對同事有哪些好處,一定要有“利他”意識。想讓同事幫你解決問題,或對同一個問題最終達成共識,一定要考慮到對方的,不能為滿足自我需求而一味地索取。我想,一個在溝通過程中不顧對方感覺的人,別人不想再跟她共事第二次。
最后,按約定的時間主動找同事溝通。因為是你要與同事溝通,因此,你一定要主動找對方,不能等著對方找你。到時間,你一看對方還沒來,不能沒禮貌地跑過去跟對方說:“不是說好了三點一起商量工作上的事嗎?你咋不來找我呀?”反而會弄巧成拙,把事情搞砸。
以上學習的是“如何與同事有效溝通”的第一個方面,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二個方面:有效溝通的過程。
有效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能力,有時候,在溝通中稍有差池,就會全盤皆輸,不歡而散。不但與同事關系沒經營好,還可能得罪對方。在和同事溝通的過程中,[ufo1]
第一步,先穩定對方的情緒。兩個人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情緒不對,內容就會被扭曲。按約定的時間見到同事后,先不要開門見山的談事情,而是先進行感情交流。如:“今天氣色不錯呀,有啥好事,說來聽聽看。”“衣服好漂亮,在哪買的?我也正準備買套新衣服。”通過“情”的溝通,讓對方有個好心情,好情緒,溝通氛圍就會很輕松、很愉快,要懂得“由情入理”,“欲速則不達”。
第二步,開誠布公說問題。同事之間不存在運用權利進行溝通,可以誠懇地、直截了當地說出要討論的問題。俗話說,心誠則靈。面對長期共事的同事,凡事以誠實為上策,不能有所保留甚至隱藏重要的信息,不但給溝通帶來障礙,還會失去同事對你的信任。和同事溝通時要做到三點:
第一點:對錯誤不解釋、不爭執,虛心接受。
第二點:中途不打斷對方的說話,等對方說完了再表達自己的見解。
第三點:溝通過程始終保持注意力集中和微笑。
第三步,以事實和數據說話。讓溝通聚焦最好的方式就是呈現事實,引導對方把注意力放在溝通的問題上,減少不必要的猜忌。盡量不用模棱兩可、主觀感覺的話,如“我覺得、我以為、我感覺”等。
第四步,合理拒絕。人性有其弱點,即盡可能把責任推給別人。在與同事溝通的過程中,對于不合理的要求應堅決、合理的拒絕。老師推薦拒絕別人或被別人拒絕時的三個小技巧。
第一個小技巧:以禮相待。禮貌是最基本的禮節,當同事拒絕你時,不要生氣也不必怨恨。在溝通過程中多用“謝謝”、“您”等詞語。
第二個小技巧:以誠相待。拒絕不代表對峙,也不代表缺乏協作,這是職責要求。坦誠相待,可使溝通雙方形成雙向交流,利于相互諒解。
第三個技巧:以德服人。溝通中,不能因個人利益或出于個人情感答應或拒絕同事,應以公司利益為基礎,做到以德服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五步,對溝通結果進行確認。在溝通結束前,對溝通的內容進行梳理,把重點記錄在自己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離開時,對溝通商議的結果再次跟對方確認,達到雙方一致。
以上學習的是“如何與同事有效溝通”的前兩個方面,接下來,我們學習第三個方面:正確對待溝通中的“沖突”。
沒有不同意見和聲音的溝通總是不成功的。美國史丹福大學策略及組織學教授凱瑟琳·艾林哈特在《有效溝通》一書中點出:“如果管理團隊在議題的討論上都沒有沖突,決策質量就會低落。”艾林哈特提醒,千萬別把“沒有沖突”跟“意見一致”混為一談。
有時候,太過和諧反而凸顯不了你對問題的重視,而且問題也不會獲得真正的解決。因此,在于同事溝通過程中,態度要柔軟,但立場要堅定,最終,尋求“雙贏”的解決辦法。也許“雙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對于溝通雙方來說是最適合的,它是保證雙方今后繼續有效溝通的關鍵。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學習內容。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
我們先列舉了職場上與同事溝通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象,并指出:在職場上行走,光有工作能力還不夠,重要的是要懂得與同事溝。只有職場關系融洽了,工作才能游刃有余,一帆風順。最后從“溝通前的準備、有效溝通的過程、正確對待溝通中的‘沖突’”三個方面講解“如何與同事進行有效溝通”。
為了便于大家有效的掌握“大學生必須掌握的職場規則之如何與同事有效溝通”的課程內容,請大家關注職聊堂的后續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