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心得
王家祥 發表于華夏中醫論壇 2011-5-26
一、概述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現今醫學CT檢查有腰部椎間盤的突出,而命其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學典籍中無腰椎間盤突出之名,根據該病的臨床表現,可歸于“腰痛”、“腰腿痛”、“痹癥”等范疇。而是把該癥統歸于“腰痛”、“腰腿痛”這一范疇。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它主要因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等,刺激或壓迫神經、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群 。現今中醫對于此病的稱呼也以西醫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名之。
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的主要癥狀是腰部疼痛伴有一側或是雙側下肢疼痛、麻木。可有單純腰痛而無腿痛的,亦有單純腿痛而無腰痛的。臨床癥狀多種多樣,不可一一言之。然而臨床中每每有腰痛典型的,CT檢查腰部卻未見椎間盤的突出。而有很多人無臨床癥狀,體檢時卻發現腰椎間盤有明顯的突出。臨床中有很多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復查時椎間盤的突出并沒有明顯變化。亦有很多患者手術摘除了椎間盤而臨床相應癥狀本應該消除,而事實是大部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癥狀就沒改善。有部分患者的癥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一樣,CT結果是:腰椎間盤有病變,但病變的椎間盤根本就沒有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而卻出現了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的癥狀。有此可見腰椎間盤的突出與否并非治療的關鍵,解決患者疼痛不適的主要癥狀才是首務之急。
“氣傷痛,形傷腫。”“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在傳統中醫中認為引起疼痛、麻木的主要原因是經脈中的氣血運行不利,故而能導致氣血在經脈中運行不利的因素就是致病因素。而引起氣血不利的常見因素有風、寒、濕之邪氣的侵襲,有痰凝經絡,亦有扭傷閃挫引起,此均是其標。個人認為肝、脾、腎之虛才是其本。“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臨床中大部分病人均可發現其腰部關節有錯縫,且沿經脈路線多可觸摸到大小不等的筋結。此類病人大多可見肝、脾、腎有虛損的相應癥狀;而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肝脾一虛則筋肉亦弱,筋肉弱則無力約束關節,關節為之不利則錯縫矣。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情有輕重緩急之不同,其療效亦有長短之殊。雖同為腰椎間盤突出之一病,而治療有三五天愈的,有十多天痊愈的,亦有幾月而痊愈的。有經過治療十多二十年未見復發的,亦有一年數次復發的。因致病因素不一,則治療方法有異。雖同為一病,而其證型不一,證既不同則治療亦不同也。故而此病非一方所能夠專治之。
中醫治療此病是以不破壞患者的自身組織,通過牽引、手法調正骨位,配合針灸、推拿及內服、外敷中藥等方式來恢復其氣血在經絡中的正常運行,并要求患者功能鍛煉,并注意生活習慣等手段,來促使患者機體恢復自身的生物力學平衡,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二、從腰椎間盤突出的幾個醫案談起
案一:患者楊某,女,25歲。2011年5月17日初診,患者于5月17日上午9時工作時因搬抬重物不慎扭傷腰部,當即感腰部劇痛,并感右下肢麻木脹痛,不能站立。由同事送至區人民醫院,該院CT示:L4/5椎間盤突出。該院要求患者住院治療,患者要求來我處治療。我予腰部檢查后得出的結論是:患者雖然有腰椎間盤突出,但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小關節錯縫,腰部神經受到卡壓所致。予推拿調整腰部小關節,當即患者腰痛減輕大半,右下肢已無麻木脹痛,予外敷內服活血散瘀的中藥,治療兩次而愈。
案二:吳某,女,42歲,干部。2011年4月28日初診。腰部脹痛1年,坐半小時即感腰部無力支撐上半身。曾作腰部CT檢查,診斷為L3/4,L4/5椎間盤突出。多處治療未果,查腰部肌肉僵硬,雙側痞根穴處可觸及1*1.5cm硬性筋結,此乃足太陽經氣痞結于此所致。治療以推拿為主,每日一次。重點彈撥痞根穴,治療三次后患者腰部脹痛即感減輕,治療18次后痞根穴筋結消退,患者癥狀亦隨之消失。
案三:劉某,男,54歲。2011年3月7日初診。腰部伴右下肢反復疼痛2年,近4月感久坐勞累后腰部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減輕。予內服補中益氣湯加淫羊藿13劑而愈。
案四:陳某,男,37歲。2011年3月24日初診。患者昨日晨起即感腰部輕微疼痛,并未在意,白天工作,晚上打牌到凌晨2點,今晨7時突感腰部疼痛,并感左下肢放電樣疼痛,翻身起立均感困難,由家屬背來我院求治。CT檢查示:L4/5,L5/S1椎間盤突出。予腰部牽引(以腰部有牽扯感為度)并靜脈滴注林可、七葉皂苷鈉、地米等對癥抗炎治療。3天后腰部及左下肢疼痛減輕大半,即予腰部推拿、針灸及外敷中藥等治療,10天后諸癥消失。
腰椎間盤突出臨床癥狀多種多樣,因現今CT檢查有腰椎間盤的突出故名。以上案例我只是用以說明在臨床中椎間盤突出與否并不是治療的關鍵,中醫傳統治療是以解決患者疼痛不適為主要目的。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我個人認為引起癥狀的主要原因并非椎間盤的突出,而是腰部膝小關節的錯縫與腰部的筋結。解決錯縫與筋結才是治療的關鍵,使其達到“骨正筋柔,氣血自流。”之目的。
另一個問題就是腰椎間盤突出急性發作與慢性期的治療。急性期由于炎癥較重,腰部不能揉按,牽引時力量亦不能太大,否則會導致病情加重,此期患者宜靜臥平躺,治療以對癥消炎為主,急性期過后方可行推拿等治療。很多病人因治療不及時或則是治療方法不得當,病情遷延日久,反復發作;臨床以腰部感覺乏力,不能久坐,勞累后加重;此類病人大多伴隨有肝、脾、腎的虛象,肝、脾虛臨床多見,此類病人我多以補中益氣湯化裁,以恢復肝脾功能,促使肌肉、韌帶恢復正常的肌力,能夠約束關節,效果比較理想。
以上只是我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一點淺見,歡迎同仁探討交流。
又一本按:作者另一篇文章《
值得深思的腰椎間盤突出7個實質(本質)現象》(發表于 2010-12-26 )如下:
經過 我們對頸腰椎病多年的觀察,發現七個現象,值得思考:
1、部分老年人,腰椎CT示:腰椎間盤突出;頸椎X片示:頸椎病。但并無相應的癥狀。
2、腰椎間盤突出和頸椎病經過保守治愈的患者,經前后CT、X片比對,前后并無改變,但癥狀確實消除。
3、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增生引起的癥狀,那么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相應癥狀應該消除;事實是,大部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癥狀就沒改善。
4、有部分患者的癥狀與腰椎間盤突出的癥狀一樣,CT結果是:椎間盤有病變,但病變的椎間盤根本就沒有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而卻出現了壓迫硬膜囊或脊神經根的癥狀。
5、頸椎、腰椎CT、X片顯示:曲度變直;并無椎間盤突出或增生,而癥狀卻和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一樣,其進一步發展,即是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
6、頸腰背肌筋膜炎的癥狀表現,與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基本一樣,其進一步發展即是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幾乎所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的前期都有肌筋膜炎,從這一現象更可看出肌肉層向骨質層病變的發展。
7、突然外傷,造成的腰椎間盤突出,腰腿部肌肉在受外傷前沒有損傷,我們觀察到,這種情況的治療,效果快且穩定,我們分析比較,其原因就是在發生突然外傷前肌肉并沒有損傷。
從這七個現象得出三個結論:
1、有椎間盤突出或增生、滑脫,不一定有癥狀。
2、有癥狀,不一定有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滑脫。
3、肌肉病變與骨病變有一定的先后關系(外傷除外),先有肌肉病變,后有骨病變。
從這七個現象和三個結論我們推論
1、癥在椎間盤、骨質增生、椎體滑脫,病在肌肉、韌帶。
2、癥狀或病變的兩個階段(層次):①第一階段是肌肉、韌帶層,②第二階段是骨層(椎間盤突出、增生、椎體滑脫)。第一階段的進一步發展,是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嚴重發展。其治療難度也逐層增加,這就是剛得的頸腰椎病容易治,多次復發的難治的原因。
頸腰椎病的實質就是:癥在骨,病在肌。解決了肌的病變,骨的癥狀就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