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白疕(銀屑?。┵Y料匯編

白疕(銀屑?。┵Y料匯編


【銀屑病】 病因病機:風熱濕邪外襲,客于皮膚,人于血分,而發于肌膚,阻于經脈,或因情志不暢,郁而化火,飲食不節,濕熱內生,火郁而發,達于肌膚,日久氣血虛虧,經脈肌膚失養,干枯脫屑。  中醫根據本病各個不同發病階段辨證   論治,常見分型如下:

  一、血熱型  此型多見于進行期,皮疹發生及發展迅速,局部潮紅,新生皮疹不斷出現,鱗屑不能掩蓋紅斑,自覺瘙癢,并有心煩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滑或數等癥。

  辨證:毒熱蘊結,郁于血分。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活血。

  方藥:涼血活血湯加減。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雞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參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br>
  二、血瘀型 

  此型患者病情穩定,鱗屑斑基底暗紅,鱗屑較厚,甚者為蠣殼狀,自覺瘙癢,舌暗紅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沉澀。

  辯證:濕毒內蘊,血瘀絡脈。

  治法:祛濕解毒,活血化瘀?!?br>
  方藥:祛濕活血湯加減?!?br>
  土茯苓30克,茵陳、雙花、連翹、野菊花、元參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術、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三、血燥型

  患者處于該病消退期,病程較長,無新疹出現,疹色淡紅,呈錢幣狀或融合成片,浸潤、脫屑,舌紅少苔,脈沉細。

  辨證:血燥血虧,肌膚失養。

  治法:養血潤燥,

  方藥:血燥方加減,

  熟地30克,白芍20克。當歸、首烏、蜂房、天冬、麥冬、白鮮皮各15克。

  四、風濕熱型(關節型)

  患者紅斑泛發、脫屑、皺褶處有潮濕、糜爛、關節紅腫疼痛,體腹脹、納呆、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濕熱壅盛,脈絡受阻。

  治法:清熱祛濕,通絡止痛。

  方藥:宣痹湯加減。

  金銀花、防己、薏苡仁、滑石、靈仙、連翹各15克,蠶砂、赤小豆皮各10克?! ?br>
  五、膿毒型(膿皰型)

  在原皮損的基礎上出現密集的粟粒大小的膿瘡,可融合成為“膿湖”,結膿痂,可呈周期性,反復發作,伴發熱,心煩口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或呈溝狀舌,脈滑數。

  辨證:濕熱內蘊,毒熱熾盛。

  治法: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金銀花、連翹、生地各30克,公英、地丁、野菊花、黃芩各15克,黃連、黃柏各10克,甘草6克。

  以上僅為對銀屑病較常見及典型的辨證,臨床實踐千變萬化,應根據病情隨證加減,以達治病之目的。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祖國醫學稱本病為“白疕”。中醫認為牛皮癬的主要病機為血熱毒盛、氣血虛風燥引起,中醫治療本病的方法和有效方劑甚多,皮膚科專家們根據本病的病機分別用清熱法,活血化淤法和養血法進行辨證論治。



   一、清熱法  用于治療血熱型牛皮癬(相當于銀屑病進行期),以清熱涼血為主;

    處方:生地、元參、杭芍、茅根、牛子、知母、荊芥、防風、升麻、甘草等。

    作者用該方治療銀屑病98例,總有效率84.7%。最近又用該方水煎劑濃縮浸膏進行對表皮細胞和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藥能直接抑制角朊細胞的增殖和抑制IL-6的產生,從而證明該方治療銀屑病有效的機理。



   二、活血法  用于治療血淤型牛皮癬(相當于銀屑病靜止期),以活血化淤為主;

    處方:土茯苓、三棱、莪術、紅花、赤芍、歸尾、甘草。



   三、養血法  用于治療血虛風燥型牛皮癬(相當于銀屑病靜止期),病情遷延日久;

    處方:熟地、蜂房、當歸、首烏、白芍、天冬、麥冬、玉竹、甘草。



  此外,還可以用中藥制劑川芎嗪注射液或脈絡寧等治療。例如:川芎嗪200mg加入5%葡萄糖液體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或用脈絡寧20mL加入5%葡萄糖液體中靜脈點滴,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均有一定療效。

【銀屑病病因病機】

    周歧鳴
認為頑固性銀屑病必有臟腑受損,血氣失和,營衛不暢,久病入絡等諸多病理因素,終致邪毒遏伏肌表,新血無以充養,瘀毒難以宣泄,藥力不達病所,致內外之邪留滯肌表,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論其病機乃久病入絡而致。

    國維
認為本病發病多由內外合邪所致,血燥為本,瘀毒為標。因燥、寒為秋冬時令之邪,素體血燥之人外受時令邪氣,內外合邪,血燥化風,邪助風勢,使病情加重,而血瘀則貫穿銀屑病發病全過程。在銀屑病進行期,大部分患者表現為血燥化熱,熱毒熾盛證。熱毒熾盛,迫血妄行,血溢脈外而成瘀;在穩定期,患者病情大都頑固難愈,主要是由各種毒邪侵害人體,毒邪積聚皮膚腠理,而致氣血凝滯,營衛失和,經絡阻塞,毒邪久蘊,毒氣深沉,積久難化而成;在消退期,多數留有色素沉著,此為氣滯血瘀表現。

    鐘以澤
認為,銀屑病多在正氣不足之時,由外邪侵襲引起,好發于春季風溫之邪盛行之際,多發于青壯年陽剛之軀,兩者相搏于體內,必然化熱生毒,熱入血分,迫血妄行,則皮損可見紅斑,熱盛生風,風盛則燥,或病情日久不愈,耗傷氣血,肌膚失養,則白屑層起。

    郝平生
認為銀屑病按病情的發展,可分為進行期、穩定期和退行期三期。中醫辨證,強調以發展、動態的觀點去辨病。進行期,因濕熱毒邪入血,邪盛正未衰,正邪相爭于血分,而表現為血熱之象;穩定期,因邪氣漸化,營血漸耗,氣血循行受阻,而表現為血虛之象;退行期,因邪氣已衰,營血耗傷,陰血不足,運行不暢,而表現血虛、血瘀之象。

    韓永群等
認為銀屑病系腎陰不足,脾氣虧虛,外邪熱毒侵襲人體所致。熱毒郁久不解,則易耗傷陰血,陰血不足,則血行不暢,瘀血內阻,致肌膚失養,形成以陰虛瘀熱為本,以燥、熱、瘀、毒為標的虛實夾雜之證。

    陳貴華
認為銀屑病病因為稟賦不足,情志不暢,外邪入侵肌膚或過食葷腥辛辣、膏粱厚味,或肝腎不足、沖任失調等,導致臟腑內熱、熱伏營血、瘀血內生、邪與熱瘀蘊結而發病,熱、瘀、燥為其主要病機。

    2  治療

    辨證論治  根據名老中醫經驗總結,尋常型銀屑病一般分為四型,即血熱型、血虛型、血燥型、血瘀型;特殊型銀屑病中,膿皰型一般辨證為膿毒型,紅皮病型為毒熱型,關節型為寒濕型或風濕痹阻型。

    趙炳南老中醫
將銀屑病分為血熱型(進行期)和血燥型(靜止期),分別給予清熱涼血活血的白1號方(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g,白茅根30g,生地30g,丹參15g,雞血藤30g)和養血潤膚活血散風的白2號方(雞血藤30g,土茯苓30g,當歸15g,生地15g,威靈仙15g,山藥15g,露蜂房15g)加減治療。

    朱仁康老中醫
在臨證中根據皮損特點及舌象脈癥,分為血熱風燥證和血虛風燥證,分別給以清熱涼血解毒的克銀1號(土茯苓30g,忍冬藤15g,草河車15g,白鮮皮15g,北豆根10g,板藍根15g,威靈仙10g,生甘草6g)和養血潤燥解毒的克銀2號方(生地30g,丹參15g,玄參15g,火麻仁10g,大青葉15g,山豆根10g,白鮮皮15g,草河車15g,連翹10g)。

   孫步云老中醫
根據銀屑病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輕的特點,認為本病與先天腎精虧損,陰寒毒邪侵襲肌膚有密切關系。根據前人“氣血得寒則凝,得溫則行”之說,選用民間驗方“天地蟲方”(白僵蠶15g,地蟲10g,烏梢蛇10g,雞血藤10g,枸杞子15g,凌霄花10g,細生地15g,狼毒1.5g,生烏梅20g,黃精15g)內服,外用“天地龍方”(守宮15g,地龍15g,黃升丹10g,輕粉5g,白及10g,蟾酥2g,冰片3g,雞蛋6~8只),取得良效。

    陳凱等
將該病分三型論治,血熱型者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方用涼血活血湯加減(白茅根、紫草、生地黃、板藍根、生石膏、赤芍等)。血瘀型者治宜活血化瘀,行氣軟堅。方用活血散瘀湯加減(丹參、當歸、川芎、桃仁、紅花、三棱、莪術、枳殼、陳皮、黃芪等)。血燥型者治宜滋陰養血,活血潤燥。方用養血解毒湯加減(當歸、何首烏、黃精、丹參、雞血藤、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冬等)。而臨床上尚可常見到偏于滲出的尋常型銀屑病,分為濕盛型:可伴有胸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舌體胖,脈緩。治宜健脾除濕,清熱涼血。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白術、茵陳、枳殼、芡實、黃柏、豬苓、生薏米、車前草、陳皮、澤瀉等)。濕熱型:可伴口苦咽干,胸腹脹滿,食少納呆,便于溲赤,舌紅苔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苦參、澤瀉、生薏米、土茯苓、草河車、六一散、黃柏、蒼術等)。

    張志禮
認為血熱證多見于進行期銀屑病患者,辨證:血分蘊熱,發于肌膚。治法: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方藥:涼血活血湯(白一號)加減。燥證多見于靜止期銀屑病。病情相對穩定,病程較長,舌質淡舌尖紅,苔少,脈緩或沉細。辨證:陰血不足,肌膚失養。治法:養血滋陰,潤膚解毒。方藥:養血解毒湯(白二號)加減。瘀證多見于靜止期銀屑病?;颊吣挲g偏大,病史較長,辨證:氣血瘀滯,肌膚失養。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方藥:活血散瘀湯(白三號)加減。濕熱證多見于滲出型銀屑病,毒證多見于發病與患急性扁桃體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特別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寒濕證多見于關節病性銀屑病。主要侵犯手足小關節,嚴重者膝、踝、脊椎等大關節亦可受累。伴有銀屑病皮損,甚至呈紅皮病表現。關節癥狀與皮膚表現常同時加重或減輕,指趾末端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辨證:風寒濕邪,痹阻經絡。治法:溫經通絡,除濕解毒。藥物:秦艽、烏蛇、雞血藤、青風藤、海風藤、桂枝、羌活、獨活、木瓜、桑枝、草河車、土茯苓。毒證相當于膿皰性銀屑病。辨證:濕熱蘊結,兼感毒邪。治法:清熱涼血,解毒除濕。

    盧曉
分四型治療銀屑病,血熱型以涼血解毒湯加減、血瘀型以桃紅四物湯加減、血虛型以八珍湯加減、血燥型以當歸飲子加減。對照組以青黛丸,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5.0%,對照組為76.4%。

   王得軍
利用血府逐瘀湯為基本方辨證論治,血熱型:方選犀角地黃湯和上方;血燥型治宜活血養血,滋陰潤燥,血府逐瘀湯合一貫煎;血瘀型,治宜活血瘀,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病人15例,有效率達66.6%,取得滿意的療效。

鮑東海、梁紫巖
用中醫中藥治療73例銀屑病并進行療效觀察,分三型論治:(1)血熱型:丹參20g,生黃芪20g,黃芩15g,雞血藤15g,生槐花、紫草根、白茅根、生地、赤芍、白鮮皮、生甘草各10g。(2)血燥型:丹參20g,生黃芪20g,黃芩15g,雞血藤15g,生地、天冬、麥冬、土茯苓、露蜂房、生甘草各10g。(3)情志不舒、肝陽上亢型:丹參20g,黃芩15g,三棱、烏梅、柴胡、郁金、紅花、生甘草各10g,生牡蠣、珍珠母、磁石各30g。3個月為1個療程,平均治療1~2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達89.1%。

     單方治療  鮑旭等
運用具有清熱毒、補陰血、通經絡、祛風邪功用的加味清解湯(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威靈仙、刺蒺藜各12g,地膚子、生熟二地、麥門冬、烏梢蛇各15g,當歸、紅花、赤芍、甘草各10g,生地、丹皮、防風、荊芥、牛蒡子、白鮮皮、土茯苓、雞血藤各25g)治療尋常型銀屑病100例,治療13個療程,治愈72例,達到較好療效。

    徐榮華
認為本病治療初起當以祛風、潤燥,清熱解毒之法為先;至中后期應用攻補兼施,故應用荊防地蚤湯(荊芥、防風、生地黃、蚤休、白蘚皮、雞血藤)治療小兒銀屑病20例,總有效率達85%。

    馬學偉等
觀察克銀Ⅰ號膠囊(紫草、水牛角粉、紅藤、蜈蚣、全蝎、赤芍藥、牡丹皮、當歸等)對進行期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臨床癥狀、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表皮長生因子(DGF)含量的影響,以及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轉化率的變化,對照組采用復方青黛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結果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后治療組DGF含量下降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張鳳娥等
應用竹黃顆粒劑Ⅱ號(由柴胡、玄參、生地、郁金、三七、赤芍、水牛角、淡竹葉、龜膠、紅花、丹皮組成)內服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觀察PASI積分,并對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檢測觀察療效,對照組口服青黛丸。結果竹黃顆粒劑Ⅱ號能明顯降低PASI積分和改善銀屑病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且優于復方青黛膠囊(P<0.01)。

    中西醫療法  
周利平等
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尋常性銀屑病,治療方法為:治療組:>16歲患者每日早晨口服迪銀片6片,<16歲者根據年齡口服2~4片,每日晚口服中藥煎劑1次;對照組1:每日早晚各口服迪銀片5片;對照組2:每日早晚口服中藥煎劑1次。療程共12周,結果治療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中西醫療法彌補了單服一種藥物時難以達到的治療效果。使2種藥物取長補短,明顯地提高了治療效果,為銀屑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沈鵬
采用中西醫結合分期治療。進行期以活血滋陰解毒中藥治療為主,基本方:生地30g,當歸20g,玄參10g,土茯苓30~60g,苦參10~20g,半支蓮30g,白英30g,兒童酌減,每日1劑,分2次服。靜止期和消退期以內服氨肽素片及復方丹參片為主,氨肽素片5片/次,3次/d,復方丹參片2片/次,3次/d,兒童酌減。連服2~3個月,臨床治愈后宜再服3~6個月。各期均可交替應用蒽林、去炎松尿素霜。結果臨床治愈率達60%,總有效率達93%。臨床治愈后繼續服藥3~6個月者,1年內復發率僅為16%。

   馬今朝等
采用普魯卡因0.3g、維生素3g入生理鹽水300ml中靜滴,每天1次,同時口服腦益嗪、魚肝油、氨肽素等,每日外涂維甲酸霜2次。同時并按血熱型、血燥型及血瘀型分別給予克銀Ⅰ方、克銀Ⅱ方、肝活血方,治療30天,150例中基本痊愈53例,總有效率91.3%。

其他療法  
王建湘等
用中藥藥浴療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取得較好療效。將治療組112例根據中醫辨證分為血熱和血虛兩型,血熱型(相當于進展期):皮疹顏色鮮紅,逐漸增多,范圍不斷擴大,甚則紅斑相互融合成片,鱗屑增多,瘙癢明顯,伴口苦、口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法,擬藥浴1號方藥?。荷簏S100g,黃柏100g,苦參100g,虎杖100g,野菊花60g,蛇床子60g,蒲公英60g,白芷60g,千里光60g,石菖蒲30g,紅花30g,薄荷30g,皮硝30g,枯礬30g。使用方法:將前12味藥物入蒸氣鍋中,加水180~200L,以蒸氣沖沸20min,濾渣后倒入浴缸中,再入皮硝、枯礬,溶化后待溫,做全身藥浴,每次20min,2次/d,連續4周為1個療程。血虛型(相當于靜止期或退行期):病情穩定,既無皮疹擴大,又無新發皮疹,或皮疹顏色淡紅,逐漸縮小變平,周圍出現淺色暈,或有色素沉著斑??砂橛蓄^暈、乏力,面色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治以養血祛風、解毒收斂為法,擬藥浴2號方藥?。荷?00g,全當歸100g,雞血藤100g,刺五加皮60g,地骨皮60g,七葉一枝花60g,徐長卿60g,刺蒺藜60g,杭白菊60g,威靈仙60g,楮桃葉60g,側柏葉60g、丹參60g,花椒30g。使用方法:將全部藥物入蒸氣鍋中,加水180~200L,以蒸氣沖沸20min,濾渣后倒入浴缸中,待溫后,做全身藥浴,每次20min,2次/d,連續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56例,全部外涂0.1%蒽林軟膏,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4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和對照組均觀察2個療程。結果顯示:治療組治愈34例,好轉56例,未愈22例,總有效率80.4%;對照組治愈12例,好轉23例,未愈21例,總有效率62.5%,兩組相比,P<0.05。

  田元生等
認為銀屑病系內有血虛燥熱、外感風濕燥邪、經脈氣血不暢、肌膚氣血失養而發病,運用經絡聯合全息療法(穴位埋線、耳部割治壓穴、神闕敷藥)治療銀屑病,取得一定療效。這一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

    隨著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發展,有學者認為銀屑病是一種身心疾病,心理治療已成為銀屑病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
田氏等
以心理療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兩組在常規治療的同時,試驗組加專門的心理治療,包括建立友好的醫患關系、教育患者與個別心理治療、集體治療及行為治療等手段,結果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及復發率之間差異有顯著性,提示心理咨詢是控制銀屑病的重要手段。

張氏
以圓利針刺督脈為主,取得較好療效。方法是取穴主取神道、靈臺;Ⅰ配取血海、三陰交、曲池、合谷。Ⅱ配局部病灶鱗屑厚成片者配合圍針療法。主穴用不銹鋼絲制成直徑1.0mm、長0.5cm之圓利針,針尖不宜太銳。針前穴位常規消毒?;颊呷《俗藙?,兩前臂交叉放于胸前,頭低下,兩肩下垂,使背部皮膚拉緊。醫者左手指固定進針點,右手指持針,進時針尖向下呈30°,由神道穴快速進人皮下,針尖沿皮下平刺達靈臺穴,大約進針3.33cm時,患者有局部或雙臂沉、酸、麻、脹感為度,留針40min,留針期間針體不捻轉。配穴選用30號6.66cm毫針,配穴Ⅰ,取端坐位,穴位常規消毒,針刺手法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0min;配穴Ⅱ,在癬塊四周大約2~3cm進針,針尖向癬區中心,呈15°斜刺,視病灶大小取4~8針,用瀉法,留針30~40min。通過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95%。其中痊愈60%,好轉20%,有效15%,無效5%。

李氏等
用克銀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258例,取得了一定療效;
王氏
用紫色膏封包治療尋常型銀屑病,采用自體對照的方法觀察紫色膏封包療效。經統計學處理,表明紫色膏封包治療銀屑病,軟化皮損療效明顯優于單純用藥治療。
閔氏等
用中藥汽療治療尋常型銀屑病71例,方劑用“艾柏熏劑”,中藥汽療治療尋常型銀屑病有效率為56.34%。具有消除紅斑浸潤、祛屑止癢的功效,無明顯副作用
姜氏等
用硫化氫礦水加甘草全身浴治療銀屑病,
王氏等
用復方牛蒡子油外擦治療尋常型銀屑病,
褚氏
用井穴刺血加灸療治療銀屑病30例,
劉氏
等耳背割治合針刺治療銀屑病,
姜氏
等用復方丹參靜滴加曲池穴封閉治療銀屑病,
欒氏
以中藥合針罐治療銀屑病,
王氏等
電針刺絡拔罐并穴位埋線治療牛皮癬296例等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3  實驗研究

劉曉明等
對銀屑病患者分別用綜合治療(對照組)和在此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對比觀察臨床療效;同時研究黃芪煎劑和黃芪注射液對小鼠陰道上皮細胞增殖、增殖細胞核抗原(PCNA)表達、鼠尾鱗片表皮分化內皮素-1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治療組皮疹開始消退時間明顯提前,停藥后10例皮疹全部消退;對照組停止治療后僅2例皮疹全部消退。實驗顯示,黃芪煎劑、黃芪注射液和甲氨蝶呤均顯著抑制小鼠陰道上皮細胞有絲分裂和PCNA的表達,與生理鹽水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黃芪注射液此作用比黃芪煎劑更明顯,但均較甲氨蝶呤弱;黃芪注射液和甲氨蝶呤均可促進鼠尾鱗片表皮顆粒層的形成,但黃芪煎劑無此作用;黃芪煎劑。
                                                               【關鍵詞】  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屬中醫“白”的范疇,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發的炎癥性皮膚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無較好的治療方法,特別是根治較為困難,本病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現將銀屑病的中醫藥治療新近況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由外邪內侵,七情內傷,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內外和邪、熱雍血絡所致。范氏[1]認為,銀屑病的病因病機為:(1)素體燥熱,又因外感邪毒,搏于肌膚,郁而化熱,而成血熱之證;(2)病久耗傷氣血,肌膚失養;(3)七情所傷,氣滯血瘀或久病成瘀,瘀血阻絡,肌膚失養;(4)飲食不節,濕熱內生蘊結肌膚;(5)熱蘊日久,化火炎膚。

2  臨床表現及分型
        
  本病好發于青壯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遺傳傾向。主要表現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并且除紅斑、丘疹和鱗屑外,尚可有水皰、膿皰等皮損,以四肢伸面、頭皮和背部較多。根據銀屑病的臨床特征,一般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病型及紅皮病型四種類型,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

  
  中醫治療辨證治療  
吳氏
將本病分為三型,(1)血熱型:治療以涼血清熱解毒為主,藥用生地、赤芍、丹皮、生槐花、板藍根、白鮮皮、白花蛇舌草15 g,白茅根、土茯苓各30 g,紫草、金銀花各10 g,甘草6 g;(2)血燥型:治宜養血活血潤燥為主,藥用生地、首烏、麥冬、丹參、白鮮皮各15 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雞血藤各30 g,當歸、紅花各10 g;(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軟堅為主,藥用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當歸、烏梢蛇各10 g,雞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白鮮皮、赤芍各15 g,丹參20 g,甘草6 g。共治療血熱型20例,血燥型9例,血瘀型13例,總有效率為93%。梁氏[3]運用養血潤燥、清熱利濕之劑治療。藥物組成:生地15 g,當歸10 g,牡丹皮10 g,紅花6 g,烏梢蛇15 g,丹參30 g,土茯苓30 g,白鮮皮15 g,金銀花15 g,連翹15 g,赤芍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3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4個療程后進行療效判定。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
時氏
將本病分為三型,(1)血熱型,治宜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方用土槐飲加減:土茯苓30 g,槐花30 g,金銀花20 g,板藍根15 g,紫草10 g,白茅根30 g,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白鮮皮30 g,丹皮15 g,丹參30 g。水煎服。(2)血燥型,治宜養血潤膚,健脾除濕。方用養血潤膚湯:生地30 g、赤白芍各15 g,丹皮10 g,丹參15 g,土茯苓30 g,白鮮皮30 g,石斛15 g,玉竹10 g,烏蛇10 g,草河車15 g,白花蛇舌草15 g。水煎服。(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除濕解毒。方用丹參30 g,赤白芍各15 g,三棱6 g,莪術6 g,丹皮15 g,生地30 g,川萆15 g,白鮮皮30 g,烏蛇10 g,鬼箭羽10 g,土茯苓30 g,板藍根15 g,白花蛇舌草15 g,甘草6 g。水煎服。療效顯著。
王氏
用白虎湯加減治療銀屑病40例,基本方:石膏、白芍、元參、雙花、白鮮皮、蒲公英各20 g,生地25 g,丹皮、知母、烏蛇各15 g,當歸、防風各12 g,柴胡、全蝎、甘草各9 g。加減:癥狀重者加蒲公英、白鮮皮各30 g,苦參15 g,黃柏、蒼術各10 g;輕者則基本方減量。水煎日1劑,睡前2 h服用。連續用藥3~6個月。結果痊愈29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李氏等[6]總結何炳元教授辨治兒童銀屑病經驗,何教授結合銀屑病的病因病機及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將兒童銀屑病分為血熱、血燥、血瘀、血虛四型,并用銀翹湯加減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
張氏等
將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72例用自擬土茯苓湯,藥用:土茯苓30 g,生槐花30 g,生地30 g,白鮮皮15 g,忍冬藤15 g,蚤休15 g,紫草15 g,大青葉15 g,山豆根9 g,生甘草6 g。加減變化:心煩口渴加黃連、麥冬;大便秘結加大黃、火麻仁;紅斑面積大加重生地用量,酌加丹皮、白茅根。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連服2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對照組64例口服復方青黛丸,主要成分:青黛、烏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參、白鮮皮、土茯苓、建曲、馬齒莧、山楂(焦)、五味子(酒)等。每次1袋(6 g),每日3次,20天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兩組均外用2%苯海拉明乳膏(自制),每日2次,作為安慰劑。治療期間均不用其他相關性治療銀屑病的藥物。治療效果:治療組臨床治愈51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4.44%;對照組臨床治愈29例,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6.56%。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χ
康氏
用自擬消銀涼血飲治療銀屑病90例。方藥組成為:當歸、川芎、何首烏、芒硝各10 g,生地、赤芍、紫草、白鮮皮、白蒺藜、槐花各15 g,紅花9 g,甘草6 g,雞血藤30 g。濕盛者加薏苡仁15 g;癢重者加蟬蛻10 g。每日1劑,早晚2次分服,10劑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判斷療效。治愈62例,顯效16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

   外治法  
陳氏
觀察冰黃膚樂軟膏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將64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外用冰黃膚樂軟膏,每日2次,對照組外用5%硼酸油膏,每日2次。系統治療兩組相同,每日觀察記錄,每3周為1個療程,連續觀察2個療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7%,對照組為6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歐陽氏
泛發性膿皰性銀屑病的論治體會,妥善處理皮損局部以皮洗Ⅰ號(桑白皮、地骨皮、白鮮皮、皮硝、大青葉各30 g,皂角刺15 g)煎液外洗,有很好的清潔、收斂、止癢作用;或用青黛散調麻油外涂皮損處,每日1~2次,對于去脫痂皮、保護皮損不受感染有積極的作用;后期鱗屑多,伴有瘙癢者,可用藥熏Ⅰ號(九里光、虎杖、苦參、白鮮皮、白及各30 g,紫蘇、香薷各15 g)煎液藥浴或熏蒸,具有良好的解毒除濕、疏風輕體的效果。謝氏[11]應用西雙版納制藥廠用龍舌蘭科植物龍血樹生產的血竭原料(含量98%以上),與95%醫用酒精配制成5%血竭酊,按2%比例加入淡酮作皮膚滲透劑。每次用溫水洗凈患處后用藥外涂,每日2~3次,療程為8周。結果痊愈率92.5%,總有效率達100%。

    
周氏等
選用大椎、陶道、雙側肝俞、脾俞,先用三棱針點刺,然后拔罐,留罐5~10 min,起罐后放血0.3~0.5 ml,再取胸5~6、腰1~2二夾脊穴,電針20 min。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本病87例,治愈率81.7%,有效率100%。賈氏等[13]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給予清開靈20~50 ml加入生理鹽水300 ml,每日1次靜脈滴注,30天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治療71例,治愈52例,顯效9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0%。

3.2  中西醫結合治療  
楊氏等
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對照組口服迪銀片,治療組在口服迪銀片的基礎上加皮膚病血毒丸,均連續服藥1個月,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治愈率分別為60.0%和23.3%,可見迪銀片配合中藥皮膚病血毒丸治療銀屑病,較單用迪銀片好。張氏等[15]中藥用苦參、狼毒、大青葉、板藍根,北豆根、生地黃、玄參各等份,共為細末,裝入膠囊,每粒重0.5 g,每次服5粒,每天3次,飯后服。西藥用恩林軟膏加凡士林(濃度為0.05%),每天外擦2次,1個月為1個療程。取得較好療效。
范氏
觀察中藥復方聯合胸腺因子D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中藥組成:生地、土茯苓、紫草、白花蛇舌草、丹皮、虎杖、白鮮皮、雷公藤、赤芍、北豆根、露蜂房、草河車等。靜止期加澤蘭、丹參;進行期加水牛角、青黛。常規水煎2次,合并濾液500 ml,分2次口服。同時,胸腺因子D注射液(10 mg/支,福建金山藥業公司生產)每次1支,兒童減半,肌注,隔日1次。治療2個月后有一定療效。
車氏等
觀察迪銀片并二冬活血湯治療銀屑病的療效。治療方法:將7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口服迪銀片5片、每日2次,并服二冬活血湯:天冬、麥冬、玄參、當歸各15 g,雞血藤、生地、土茯苓、丹參各30 g,白鮮皮、青黛、桃仁各10 g。血熱明顯酌加生地、丹皮、黃芩;血瘀重者酌加三棱、莪術;癢甚者加威靈仙、桑枝等。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對照組30例僅口服迪銀片5片,每日2次。兩組均連服4周。治療期間兩組均不服用其他藥物。觀察表明,此法既保持了迪銀片起效快、療效高的優點,又較好地消除了迪銀片的副作用,因而適于臨床應用。
龐曉文等
采用甘利欣聯合山莨菪堿治療靜止期尋常性銀屑病51例。將甘利欣注射液150~2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或500 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后總結療效。甘利欣組27例中治愈7例,顯效1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88.89%。甘利欣聯合山莨菪堿組24例中,2例出現瘙癢性皮疹而停藥,其余22例中痊愈13例,顯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45%。聯合組療效明顯優于單純甘利欣組。張氏等[15]分別采用PUVA和311 nm NB-UVB照射治療146例尋常性銀屑病患者,并以銀屑病面積和嚴重度指數(PASI)評價療效,分析照射劑量等對療效和復發的影響。結果表明NB-UVB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的療效與PUVA相當,NB-UVB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明顯短于PUVA組,不良反應較少。                                                                                                                               痤瘡[何紹奇]

痤瘡粉刺,多由脾胃濕熱挾痰血痰濁而成,好發于青春期男女,多發于面部,也有見于胸背及臀部者。其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為主。我常用虎杖、白花蛇舌草為主藥,配以銀花、野菊花、丹參、黃芩、連翹、紫花地丁、白芷、赤芍、牡蠣、天花粉、僵蠶、生甘草。14付為一療程,可連用1~3個療程。輕者只用虎杖20g、白花蛇舌草30g。開水泡后代茶,大都可在1~2個療程內顯效,惟囊腫性、硬結性或形成竇道、瘢痕者需要更長時間治療,同時還須配合外治法。

                                      
          血風瘡                                                   駱××,女,10歲。從一周歲開始即經常在身上亂抓,睡眠不安,幾乎每夜都需父母在身上搔抓半小時才能安然入睡,睡眠過程中仍見其手到處亂抓,有時因奇癢難忍而突然痛哭不止,不再入睡。稍長之后,見其經常訴說全身奇癢難忍,晝夜難于入睡。幾乎每夜入睡之前均需抓得血跡斑斑。為此曾經到處求醫診治,但一直效果不明顯。細察其所用藥物,除西藥外,中藥大都均為祛風除濕清熱之劑。細察其證,除上述者外,并見舌苔薄白,脈沉弦細。綜合脈證,思之:血屬陰,肝藏血,血虛燥熱生風,則夜間癢甚,以手搔抓而證減者泄其風也。治擬養血活血,涼血散風。處方:丹參15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薄荷3克。服藥6劑,其癢大減,且有時不抓亦可入睡。繼服上藥24劑,身癢消失,愈。某醫云:前代醫家反復告誡說:癢為風,故癢當從風治。然前醫屢用祛風之劑不但不效,反見加重者何也?老師今僅用薄荷一味散風,且其量僅僅3克,祛風之力明顯不足,而其療效反著者何也?答曰;風者,有內、外之別。外風者,當疏散風邪,如桂枝、麻黃、消風等湯方者可也。內風者,尤當治內風之因,若血中燥熱面生風者,當養血活血涼血,此即所謂養血祛風,冶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意。反之,血中燥熱者,不去養血、活血、涼血;但去散風以傷血,必使燥甚而風生,諸證加劇。該醫再問:疥瘡、皮炎夜間奇癢者可用養血涼血活血法治愈,它病如此者亦可用此方乎?答曰:可以。
例如:患者耿××,女,成。全身皮疹瘙癢十幾年。某院診為慢性濕疹。先用西藥治療數年不效,后又請某中醫以中藥祛風除濕清熱治療3年仍不效。不得已,又用中、西藥聯合治療半年,其證更劇。邀余治療。細審其證:全身滿布皮疹,小者如針尖,大者如高梁,奇癢難忍,夜間尤甚,有時非抓至出血不能減輕癥狀,舌苔白,脈沉細。綜合脈證,診為濕邪久久不解,人于血絡,久損陰血所致。治以養血活血涼血。處用方:丹參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兄,銀花10克,連翹10克,薄荷3克。服藥4劑,其癢即減。繼服10劑,諸證消失,愈。該醫又問:皮炎之用養血活血,涼血解毒尚且可以理解,今濕疹之用清熱除濕散風不效,而用養血活血涼血反效者,吾不得而解也?答曰:《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今本病已由氣分人于血分,且夫見有血中燥熱,故治氣分之濕熱不效,治血分反愈也。又問:辨證之法何如?答曰:《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言不入臟者宜從一日分為四時辨之,人于五臟者宜從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辨之。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時之氣使然。黃帝曰:愿聞四時之氣。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人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人臟,邪氣獨居于身,故甚也]\[朱進中先生經驗]                                                                白疕風

例一張××,男,31歲。初診日期1970年5月31日。周身泛發皮疹鱗屑已三年。近二月來又加重。三年來全身遍見紅斑和銀白色鱗屑,曾在外地醫院治療,未見療效。二月來皮疹明顯增多,瘙癢難忍。檢查:頭皮、手臂、雙下肢播散性大片皮損,呈對稱性分布,浸潤肥厚,基底暗紅色,覆蓋鱗屑。在軀干、前臂等處,可見大批點滴狀紅色皮疹,上有輕度鱗屑。脈弦滑,舌質紫紅,苔薄白。辨證:風熱郁久,化火傷營,復受外風(中醫診斷:白疕風,西醫診斷:銀屑?。V畏ǎ簺鲅鍩?,活血祛風。方藥:生地30克生槐花30克當歸15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紫草30克桃仁9克紅花9克荊芥9克防一4ol一風6克蟬衣6克水煎服。6月5日

(二診):服5劑后,部分皮損已明顯消退,癢感亦顯著減輕,未見新起皮疹。囑服前方10劑。1970年8月隨訪:未見復發。(《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例二包××,女,52歲。住院號:29458。尋常型銀屑病,十八年來反復發作,初冬重、夏輕,以后皮損夏季也不消退,曾經多方治療,效果均不明顯。于1972年2月住院,全身遍發紅斑,先服涼血清熱解毒之劑。生地18克赤芍12克丹皮9克草河車15克蒲公英30克山豆根9克紫草12克仙靈脾、補骨脂、菝葜各30克生甘草9克三周后皮損變平,瘙癢減輕。苔薄、舌體胖,脈濡。前方去草河車、山豆根,加補肝腎之肉蓯蓉、菟絲子、白蒺藜各15克。又服一月:皮損幾乎全退,僅留少數損害。苔薄舌紅,脈濡細。擬養陰清熱,調補肝腎兼顧。生地30克肥玉竹、小胡麻各12克菝葜30克紫草9克蛇舌草30克補骨脂12克肉蓯蓉9克鎖陽12克加服外科蟾酥丸5粒,每日之次,以鞏固疔效?!额櫜A《外科經驗選》)

【評按】白疕風或稱松皮癬,西醫名為銀屑病,亦即牛皮癬。中醫認為系由風邪客于皮膚,血燥不能營養所致。其癥皮損狀如松皮,或形如疹疥,搔起白皮,纏綿難愈。

例一風熱郁久、化火傷營,近二月來加重,為復受外風新邪之征?;颊甙Y現血熱瘀滯,治療除重用涼血清熱,兼用活血化瘀之藥外,以其有外風,故佐用疏風清熱之品,審因察病,至為精細,立方頗周到熨貼。

例二病已十八年,求診時因全身遍發紅斑,血熱毒盛是其主要矛盾,故先治以涼血清熱解毒,此為基本治法,因患者兼有肝腎不足,復診時兼補肝腎,后又參入養陰清熱法。案中方藥加減變化,縝密合拍。蟾酥丸(《外科正宗》方)原為治療疔癰名方,此處用以配合治頑癬,亦屬經驗用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藥治療銀屑病的研究進展
治銀屑病(牛皮癬)秘方(方4首)
銀屑病
銀屑病療效
名醫治療銀屑病經驗談
銀屑病辨證論治絕技4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布江达县| 通渭县| 临沂市| 上蔡县| 高台县| 巴东县| 马山县| 溧水县| 岢岚县| 镇雄县| 临安市| 迁安市| 青神县| 香河县| 岳阳市| 永康市| 富源县| 邳州市| 郯城县| 凌云县| 高淳县| 安丘市| 横山县| 安吉县| 蒲江县| 榆社县| 永安市| 宣汉县| 威宁| 拜泉县| 蓝山县| 水城县| 怀来县| 仪征市| 富顺县| 新兴县| 镇安县| 洪洞县| 永丰县| 凌云县|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