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1915023997
教育的差距是什么?是家長的格局。
看下面例子,相信你會有很深的感觸。或是你從來沒想過,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同樣是教育孩子要努力讀書,努力做事,卻有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格局。
一個媽媽說:
“你不努力長大了就跟那個乞丐一樣!”
另外一個媽媽卻說:
“你努力,長大了就有能力幫助他們!”
家長的格局影響孩子的結局!
顯然,第一個母親教會了孩子,努力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時也教會了孩子利已主義。孩子的人生或許輝煌,但絕對是利已主義者,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第二個母親教會了孩子格局,她的格局是我努力了才能幫助別人,成就自己,這就是區(qū)別。從此,孩子的人生是充滿陽光的,因為他從心有陽光,從起點便站在了不同的層次。

教育的境界是什么?是家長的高度。
看下面的例子,或許你會有更深的感觸,讓你從整天挑別人毛病中解脫,或許你會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同樣是面對偶然狀況,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人生。
火車上,醉漢沖撞乘客。
女孩問媽媽:他是壞人嗎?
媽媽說:不,他只是不開心。
境界高的人,看到的是更遠的地方,不是計較,更多的是溫和與寬容。
心向陽光,看到的是光明,心若黑暗,看到的是險惡。
面對這樣的教育,孩子何愁走入社會不出頭,她學會了以陽光般寬容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未來她的世界是從容的。從此,孩子學會推已及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形成領導者的心胸氣度。

教育的層次是什么?是家長的眼界。
再看這樣的例子,你一定感觸更深,或許你同樣干過,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面對孩子回家說在學校與同學打架了,可能還有點小傷。
一家長:誰打你了,這不是欺負人嗎?拎著孩子到學校找老師討說法去了,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先鬧再說。
另一個家長:你說說怎么會和同學打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打電話給班主任證實情況。確實對方欺負孩子,直接支持孩子,到學校找對方家長共同教育孩子。如果自己孩子欺負人,自然不再支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了解對方孩子傷情。
第三個家長:(看看孩子小事)壓根就不管,也不問原由,直接就過去了。
還有更多,典型的就這三種了。

不一樣的眼界,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第一個家長教會了孩子我行我素,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父母都是后盾,即使錯了,有父母護著也沒事。孩子必然無視任何規(guī)則,到處惹事,反正父母會扛著,將來更多的是讓社會來教育。
第二個家長讓孩子明白,對的事情要敢于抗爭,不妥協,不懦弱,父母是最堅強的后盾。但如果自己錯了,也必須負責,必須付出代價。孩子從此明白,社會是有規(guī)則的,不惹事但也絕不能怕事。
第三個家長讓孩子明白,凡事都得忍讓,不管對錯,再委屈也沒人可以幫助他。孩子因此養(yǎng)成懦弱的性格,可能受盡欺凌都不敢反抗,反正沒人幫助他,未來他的人生可能是黑暗的。

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今天的小事,或許你用盡道德綁架,你贏了,但可能害了孩子一輩子;輸了反而有可能贏了孩子一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看的更遠,回報你的必然更多;鼠目寸光,贏了今天,輸了未來。
每一個肆無忌憚的熊孩子背后,
都有一個溺愛無度的熊父母。
地上降不住的妖精,
都有一個天上的老子。
愿每個孩子生而有教,
長成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