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不想聽到的一個字就是“癌”,預防腫瘤、阻止癌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課!隨著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的腫瘤患者不用再擔驚受怕,越來越多的人都能長期生存。
如何科學正確應對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等疾病問題呢?
許多癌癥患者認為:被診斷出中晚期腫瘤,基本上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其實,腫瘤已經被定義為慢性疾病,其生存率并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與許多因素相關,臨床上也有患者能實現長期生存,關鍵在于如何應對。所以建議大家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一、肺癌容易被錯過的“3次治愈機會”
臨床數據顯示: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最高可達90%。到了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5%!所以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第一次機會:忽視肺癌的8個早期信號
①咳嗽持續2周以上;
②咳嗽聲低沉或嘶啞,甚至咳血、咳出大量黏液;
③呼吸短促、容易喘氣;
④胸背疼、肩膀疼;
⑤聲音突然變得沙啞、刺耳;
⑥突然體重減輕;
⑦骨關節疼痛、腫脹,手指或腳趾末端膨大呈杵狀指;
⑧頭痛。
第二次機會:不重視肺結節的定期復查
肺部結節對胸部的入侵率高達80-90%,是肺癌患者特有的特征。也就是說,肺部結節病變是肺癌的其中一個誘因。
容易發生癌變的4類結節:
每年做肺部結節三維重建CT,或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是肺癌早診早治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這幾類結節最危險:
1.結節越大,惡性可能越大;
2.結節長得越“古怪”,惡性可能越大,比如有分葉、毛刺、胸膜牽拉、含氣細支氣管征和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等;
3.結節位于上葉,尤其是右肺上葉;
4.結節增長速度快,惡性可能越大。
第三次機會:體檢不到位
早期肺癌篩查,通過普通胸片很難檢測出來,篩查肺癌的金標準是低劑量螺旋CT。
以下5類人群,必須每年做防癌篩查:
1.長期吸煙,每天吸兩包,吸了20年以上;
2.年齡大于55歲,有腫瘤家族史;
3.有職業暴露史,接觸放射線,或者在粉塵環境里工作;
4.有肺部的基礎性疾病。每年的CT片子要保存好,定期觀察,給自己的肺留一張“底版”。
二、女性的頭號殺手:“乳腺癌”
在中國女性惡性腫瘤中,乳腺癌的發病率高居榜首,平均每2分鐘就會多1名乳腺癌患者。
我國診斷為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為45--55歲,比西方國家更年輕。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女性乳腺癌發病的第一個高峰在45--55歲之間,第二個在70-74歲。
女性乳腺癌的高發人群:
①肥胖人群;
②初潮在11歲之前;
③絕經較晚,在55歲之后;
④35歲以后才生育;
⑤未生過孩子的婦女發生率比生過孩子的高30%,沒喂過奶的比喂過奶的高1.5倍以上;
⑥精神壓力大、長期抑郁等均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
乳房自檢方法:
看外形
①看輪廓線有沒有明顯變化;
②乳頭有沒有內陷、牽拉、變形、腫脹以及異常分泌物;
③乳房上有無“酒窩”,“酒窩”通常由于腫瘤牽拉皮膚組織形成的類似橘皮的組織。
摸腫塊
①用指腹輕按乳房表面,順時針或逆時針,看是否有腫塊;
②重點檢查乳頭和腋窩之間,60%的乳腺癌好發于此;
③乳頭和乳暈的下方是否有腫塊。
三、吃出來的“3種腫瘤”
根據最新的《全球癌癥負擔報告》顯示,我國發病率排前5的癌癥里面,有3個都屬于消化道癌癥,分別為肝癌、胃癌、結直腸癌。
第一種:“癌中之王”肝癌
1、可導致肝癌的高危因素
①生活方式:吸煙;酗酒;常吃腌制類的食物;喜歡燒烤、煎炸的食物;常吃發霉變質的食物。
②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③寄生蟲感染:如生河魚中的肝吸蟲。
④藥物:長期亂吃藥、吃錯藥都會導致肝損傷,增加癌變幾率。
四、易得肝癌的高危人群
①嗜酒、吸煙、常吃發霉食物、亂吃藥的人;
②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③有肝硬化、脂肪性肝炎等患者;
④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第二種:“拖”出來的胃癌
1、誘發胃癌的習慣
①感染幽門螺桿菌,像共餐制、愛吃生食等都極易感染此菌;
②愛高鹽、辛辣、刺激的飲食;
③吃飯沒有規律,要么不吃,要么吃撐;
④長期高脂飲食,導致肥胖。
2、高危人群
①40歲以上有慢性胃炎病史,近期出現消化不良者;
②有胃腸吻合術10年以上、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胃息肉、惡性貧血者;
③長期酗酒、吸煙,喜高鹽飲食、熏制食品和少食新鮮蔬菜者;
④精神受刺激和長期抑郁者;
⑤有胃癌家族史者;
⑥超重或肥胖人群。
第三種:隱匿的大腸癌
1、腸癌找上門的原因:
①飲食中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比例過高;
②不愛吃果蔬、不愛運動、喝水少的;
③日常有久坐、抽煙、喝酒的習慣;
③濫用抗生素,腸道菌群失調。
2、高危人群:
①年齡大于45歲;常年便秘、慢性腹瀉者;
③愛吃加工肉制品、紅肉;超重、肥胖者;有久坐、吸煙等不良飲食習慣的人;
③有腸息肉、消化道潰瘍史;
④有大腸癌家族史。
腫瘤不容忽視,更不能抱有僥幸心理,發現異常,建議及時就醫,避免惡化!千萬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