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白歸屬足太陰脾經,為足太陰脾經之井穴。本穴具有健脾和胃、開竅寧神、調經統血、行氣止痛的作用。是臨床治療脾胃、婦科、前陰疾病的常用穴。
首見于《靈樞·本輸》, 隱即隱蔽,白即白色。穴居隱蔽之處,其肉色白,故名隱白。
【定位】在足趾,大趾末節內側,趾甲根角側后方0.1寸(指寸)處。如下圖
【解剖】有足背動脈;布有腓淺神經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臥位,足大趾內側緣線與下緣線交叉點處取穴。
【主治】
(1)急性腸炎、腸鳴、腹脹、腹瀉等證。
(2)癇狂、多夢等神志病等。
(3)月經過多、崩漏等婦科病。
(4)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證。
【操作方法】淺刺0.1寸,有痛感。可艾灸、點按。
【經驗總結】
足太陰脾經上注于心,隱白可用于癲癇和驚風的治療。
脾統血,肝藏血,脾虛失于統血,肝疏泄太過則失于藏血,就會引起諸種出血癥,隱白穴為土經木穴,故可用于治療月經過多、崩漏等出血癥。
隱白穴為土經木穴,施用灸法有益氣、健脾、統血、調經之功,對脾失健運,統攝無權,血不歸經、經水過期不止,甚或崩漏有較好療效。
隱白的保健作用
按摩:找到隱白穴的準確位置,將手指指尖置于該穴位上,用手捏住并輕輕按壓揉捏5分鐘左右即可,這樣的方法是我們大家在生活中自己就可以進行操作,如果我們出現了便血的情況,不妨每天按摩這一穴位,可以有效的緩解癥狀。
艾灸:艾灸條點燃后放于接近該穴位的地方,在溫度控制好的情況下用5柱左右的艾條艾灸15分鐘即可幫助止血。
【注意事項】針刺時疼痛明顯,孕婦慎用。